"在我精神不好的时候,是熙媛接住了我。"周渝民在《我们与恶的距离II》试映会上哽咽说出这句话时,现场一片寂静——这是大S离世近百日后,仔仔首次公开谈及这位"生命中的贵人"。而更令人揪心的是,他在剧中饰演的"马亦森"正经历着丧妻丧子之痛,戏里戏外的情感重叠,让这个角色成为他演艺生涯最残酷的挑战...
一、戏外贵人:大S的"接住"藏着怎样的救赎? 周渝民口中的"接住",绝非客套话。2001年《流星花园》拍摄期间,刚满20岁的他因入戏太深患上抑郁症,曾连续三天躲在酒店浴室哭泣。当时还是女友的大S发现后,每天带着自己熬的汤守在房门口,直到他愿意开门。"她教会我用'旁观者视角'看自己的情绪,就像看一场戏。"仔仔在采访中透露的这个细节,或许正是《与恶2》制作人林昱伶坚持找他演"破碎父亲"的原因——只有真正被治愈过的人,才能精准演绎崩溃与重生。
## 二、戏内炼狱:厕所成为最后的"情绪防空洞" 剧中"马亦森"在妻儿车祸身亡后,出现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为呈现真实状态,周渝民刻意在拍摄期间切断社交:"我家玄关有个小储藏室,压力大到受不了时,就蹲在里面听自己的心跳声。"这种近乎自虐的沉浸式表演,连导演林君阳都看不下去:"有场哭戏他连续NG27次,不是因为演不好,而是每次哭到隐形眼镜脱落。"
三、巧克力哲学:成年人与孩童的相互救赎 ,与童星白润音、郑又菲对戏时,周渝民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甜食疗法"。"小孩不该承受成人世界的阴郁,所以我随身带巧克力。"有场戏需要小演员哭得撕心裂肺,他却在开拍前变魔术般从口袋掏出糖果:"吃完这颗糖,叔叔陪你一起哭好不好?"这种温柔背后,藏着他作为父亲的柔软——现实中的他坚持每天接送女儿,因为"孩子的笑声是最好的出戏密码"。
四、创伤记忆的公共意义:我们都在学习"与恶共生" 该剧心理咨询顾问王明智指出,"马亦森"的崩溃其实映射着现代人的集体创伤:疫情失去亲人、地震家园毁灭、甚至网络暴力...当周渝民说出"独处不需要理由,活着本身就是理由"时,弹幕瞬间被"破防"刷屏。制作团队特意在每集片尾加入心理援助热线,这种"戏剧+公益"的模式,或许才是台剧横扫金钟奖的终极密码。
从《流星花园》里忧郁的花泽类,到如今《与恶2》中破碎的父亲,周渝民用22年完成了从偶像到演员的蜕变。而那句"熙媛接住我"的告白,不仅是对故人的追念,更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在这个充满恶意的世界里,我们都需要一个能"接住"自己的人。你生命中的那个"贵人",现在还在身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