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实在是一位传奇人物!
他不想做国主,却又贪恋奢侈的生活;他才华横溢,却终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宽厚待人、施善于民,却无力保住自己的国家。
李煜是一位失败的皇帝,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乃至于千古文坛中,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一说, 这里说的李后主,就是李煜。
将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才女李清照相提并论,不仅仅是因为两人都是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都有传世名作,还因为两人有着相似的命运轨迹,词中情思也多有共通之处。
两人的人生都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前期风花雪月、恣意张扬,愁也是闲愁;后期悲凉凄清、身不由己,笑也是苦笑。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背景下,帝皇之位九五之尊,就是权力的巅峰,是无数人穷极一生的至极追求。
而李煜的年代,鼎盛大唐早已不复存在,藩镇割据群雄并立,此时的南唐帝国不过是摇摇欲坠。
此时此刻,帝皇之位对于李煜来说不是享受,反而是一种负担,李煜最开始的梦想是做一个文人。
作为文人,李煜是有所建树的。
李煜词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真”。他的后期词写了亡国之痛,血泪至情;前期词写宫庭享乐生活的感受,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也不加掩饰。
李煜一直是郁郁寡欢,非常思念在故土的日子,写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亡国词,这其中便有大家熟知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望江南·多少恨》、《望江南·多少泪》、《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等。
那么李煜李清照的词谁更牛一些?
这个话题其实是历来的争议点:李清照随着北宋的灭亡和丈夫赵明诚的去世,她的诗词开始了转变,对南宋朝廷的苟且不满和漂泊人生的哀叹。但是愁苦的情感和程度都与南渡前大为不同。
而李煜在国破被俘后,词风大改,字字见泪,让人读了声声泣下,在词史上更是有了“千古词帝”的地位。
也是因为李煜写国亡家破的哀愁悲苦是写到了凄绝以至尽头的地步,没有丝毫修饰雕琢,情感的刻骨悲愁和高绝的才华使一首首名篇诞生。
李煜的才气远近闻名,比如说赵匡胤在收复了南唐之后,便把李煜招来说:听说你很会写诗?
李煜默不作声,赵匡胤于是便让他念出诗的意境来,李煜顿了一下念了两句,一共十个字: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赵匡胤听完说道:满怀之风能有多少,这首诗写的小气无比,原来大文豪也能写错意境啊!
只好用一个“好一个翰林学士!”7个字来评价,赵匡胤怎么会不知道他是怎样的人呢?这样子的人在拥有着一个王朝的时候尚且被自己打败,而现在的李煜什么都没有了,不如留着他让他继续生活在自己的诗词歌赋中。
据记载,李煜这10个字,来自一首名为《咏扇》的诗作。
大家别小看这10个字,后世文人可是相当推崇此句,它也已经流传了1000多年。
这句诗的意思:打开玉扇,轻轻地扇动,便有缕缕清风扑面而来,惬意的风扑向自己的胸怀。虽说赵匡胤对这句诗的评价是格局太小,但抛开帝王的雄心壮志和豪情万丈不谈,这首诗描写的场景很是美妙。
他的诗作中藏着他的理想、志远,但也诉说着一代帝王的无奈、悲哀。走进李煜的诗词就是走进了他的一生,了解诗人的途径,看他的作品总是不会错的。
《李煜词传》中收录了他的经典作品,有做帝王时的轻快之词,也有做阶下囚的婉约之词。
难得的是《李煜词传》通过三十余首最为脍炙人口、广泛流传于世的诗词,用散文体小说的创作方式,演绎其至情至性、充满悲欢离合的传奇人生。
文笔华丽而不浮夸,如此心静方能品人间至味。
《李煜词传》以李后主流传于世的诗词作为切入点,通过三十余首最为脍炙人口、广泛流传于世的诗词,用散文体小说的创作方式,展现其至情至性、充满悲欢离合的传奇人生。
整套书共有6本,还有《纳兰容若词传》、《李清照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和《仓央嘉措词传》。
读苏轼的词,可以医心;读辛弃疾的词,让人奋发;读李清照的词,可以感怀,总有一些人,绣口一吐,便点缀了中华文化史上灿烂的星河。
六本书活动价仅需45元,别小看这一顿饭的价钱,不仅能读懂6位诗人的名作,并能从中感悟到大家风范的人生哲理,点击下面【去看看】就能参团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