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风水福地

147小编 83 2025-06-16

民国十二年秋,河南彰德府地界,太行山余脉像条青灰色的巨龙蜷在黄土地上。山坳里藏着个百十户人家的村子,叫柳树沟。村口那棵歪脖子老柳树足有三人合抱粗,树皮裂得跟鱼鳞似的,树冠却还支棱着,活像把撑开的绿伞。

"要我说啊,这树底下准埋着金蟾蜍!"村东头王铁匠蹲在门槛上嘬烟袋,烟锅里的火星子一明一灭,"要不咋咱村旱了三年,就这树底下能渗出水来?"

对门儿卖豆腐的刘寡妇正往木桶里舀豆浆,听见这话撇撇嘴:"您老可少抽两口吧,前儿个李半仙儿还说呢,这树底下压着条白蛇精,专吸过往客商的阳气。"她说话带着股子河北口音,尾音拖得老长,像唱梆子戏似的。

正说着,村西头突然炸开锅似的。几个半大孩子连滚带爬往这儿跑,后头跟着条黄毛土狗,夹着尾巴"呜呜"直叫。打头的是狗蛋儿,这小子跑得太急,草鞋都甩飞了一只:"不得了啦!西坡坟地……坟地……"

王铁匠"噌"地站起来,烟袋锅子差点烧着裤裆。刘寡妇手里的木瓢"当啷"掉进缸里,溅起老高的豆浆星子。众人围住狗蛋儿时,这小子早吓得说不出整话,只顾着往人堆里钻。

还是跟着来的张木匠稳当,他攥着狗蛋儿胳膊:"慢着说,西坡咋了?"

"棺……棺材板儿……自己个儿裂了!"狗蛋儿总算挤出一句,脸色煞白得跟纸扎人似的,"李二叔家新埋的棺材,钉子全蹦出来了!"

人群"嗡"地炸开。李二叔上个月刚走,才下葬七天,这会儿棺材自己个儿裂开,在柳树沟可是要出大乱子的兆头。前清那会儿,村西头王举人家老太爷下葬时棺材裂了,结果当夜就起了场无名火,把偌大家业烧得精光。

"都别瞎嚷嚷!"人群外头响起个洪亮嗓子。众人回头一看,村口来了个戴黑框眼镜的先生,肩上扛着个黄布包袱,里头鼓鼓囊囊不知装的啥物件。这先生生得面白无须,眼角往下耷拉着,倒像总在笑模样,可那双眼睛亮得吓人,跟探照灯似的扫过众人。

"敢问这位先生……"王铁匠往前迎了两步。

"免贵姓周,单名一个易字。"先生摘下眼镜哈了口气,用蓝布帕子细细擦拭,"方才在道观借宿,听小师傅说贵村有异象,特来相助。"

刘寡妇上下打量他:"您是……看风水的?"

"略通《周易》皮毛。"周先生把眼镜重新戴上,镜片后头闪过一丝精光,"方才听小友说棺木自裂,可是壬丙兼子午向?"

这话把众人问住了。还是张木匠反应快,他一拍大腿:"对啊!李二叔的坟地正是这个向口,先生咋知道的?"

周先生却不答话,自顾自从包袱里掏出个铜制罗盘。那罗盘足有海碗大小,分三层,最外头一圈刻着二十四山向,中间是八卦符号,最里层竟雕着北斗七星。众人见这稀罕物什,都围上来看热闹。

"劳驾哪位带路?"周先生捧着罗盘,指针在掌心微微颤动,"去西坡坟地。"

李二叔的坟在半山腰,背靠块青石壁,面前是条干涸的河沟。这会儿日头正毒,可站在坟前却觉着脊背发凉,像有阵穿堂风直往骨头缝里钻。周先生绕着坟头走了三圈,忽然蹲下身,从包袱里摸出个竹筒。

"借把铁锹使使。"他头也不抬地说。王铁匠忙把自家锄头递过去,周先生接过,在坟头东侧三尺处掘起来。掘了约莫半尺深,竹筒往坑里一插,再提上来时,筒底竟渗出几滴血水!

"妈呀!"刘寡妇尖叫着躲到张木匠后头。周先生却笑了,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不妨事,是朱砂混着黑狗血。"说着把竹筒递给众人看,筒壁上果然有暗红色痕迹。

"这……这是咋回事?"张木匠壮着胆子问。

周先生站起身,掸了掸长衫下摆:"有人在此处布了五鬼运财局。朱砂镇东,黑狗血镇西,南北各埋铜钱,中间棺木为阵眼。可惜……"他忽然住口,目光扫过众人脸庞。

"可惜啥?"狗蛋儿从人缝里探出头。

"可惜布阵之人学艺不精。"周先生从包袱里掏出五枚铜钱,往坟头四周一撒,"你们看,这五枚铜钱本该按五行方位埋下,如今却东倒西歪,显是被人动过手脚。"

正说着,山道上传来急促脚步声。众人回头,见是李二叔的独子李栓柱,这汉子跑得满脸是汗,裤脚沾满黄土:"周先生!周先生!我爹的棺材……"

"莫慌。"周先生摆摆手,"带我去看看。"

李二叔的棺材停在义庄,七颗棺材钉散落一地,棺盖斜斜歪着。周先生凑近细看,忽然"咦"了一声。他伸手在棺材缝里一摸,拈出根银针,针尖泛着幽蓝。

"断魂钉。"他轻声说,"下钉之人想让李二叔永世不得超生。"

这话像颗炸雷在人群里炸开。李栓柱"扑通"跪下,脑门磕得青砖"咚咚"响:"先生救命!定是那杀千刀的赵癞子干的!他早想强买我家祖坟那块地!"

周先生忙扶起他:"赵癞子是谁?"

"镇上开当铺的。"张木匠啐了一口,"这孙子心黑着呢,去年王寡妇当棉袄,他非说人家偷了当票,硬把人家祖传玉镯昧下了。"

周先生沉吟片刻,忽然笑道:"诸位可知,这坟地本是块风水宝地?"

众人面面相觑。周先生指着坟后青石壁:"此山形如卧虎,坟地正在虎口,本该荫庇子孙。可惜……"他忽然住口,目光望向远处山梁。

众人顺着他视线看去,只见山梁上影影绰绰站着个人影,头戴瓜皮帽,手里拄着文明棍,不是赵癞子是谁?

"好个风水宝地!"赵癞子尖着嗓子笑,"李栓柱,识相的就把坟地卖给我,不然……"他忽然从怀里掏出样物件,阳光下银光闪闪,竟是把匕首!

李栓柱气得浑身发抖,抄起门后扁担就要冲上去。周先生却伸手拦住他,从包袱里摸出个瓷瓶,倒出些朱砂在掌心,口中念念有词。说也奇怪,那朱砂竟在他掌心排成个八卦图案!

"赵掌柜,可认得这个?"周先生忽然扬手,朱砂"啪"地拍在青石壁上。众人定睛一看,石壁上竟显出个血红的八卦,缓缓转动起来。

赵癞子吓得后退两步,文明棍"当啷"掉在地上。周先生踏前一步,长衫下摆无风自动:"你可知这坟地本是卧虎局?你在虎口埋断魂钉,无异于拔虎须。如今虎威已动,不出三日……"

他忽然住口,目光望向赵癞子脚下。众人这才发现,赵癞子站的地方,不知何时聚起一群蚂蚁,正顺着他裤脚往上爬。赵癞子吓得直跺脚,却怎么也甩不脱那些蚂蚁。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周先生叹息道,"赵掌柜,你左腿可曾受过伤?"

赵癞子脸色煞白,他左腿确实有旧伤,是去年抢人家田地时被锄头砸的。周先生却不看他,转头对李栓柱说:"明日午时,将令尊棺木迁至村东老柳树下,记住,要头朝东,脚朝西。"

"先生!"李栓柱急得直搓手,"村东头那片地……"

"放心。"周先生从包袱里掏出五枚铜钱,按五行方位埋在坟地四周,"今夜子时,你带瓶高粱酒来此,洒在铜钱上。"

当夜月黑风高,李栓柱提着酒坛摸黑上山。刚到坟地,就听见"窸窸窣窣"的响动,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刨土。他壮着胆子摸出火折子,借着微光一看,差点没叫出声来——五枚铜钱上各趴着只蝎子,尾巴翘得老高!

"别动!"身后忽然响起周先生声音,"这是守财灵物。"说着掏出个小葫芦,对着蝎子一晃,那些蝎子竟乖乖爬进葫芦里。

"天意啊!"他长叹一声,转身对众人说,"这柳树沟本就是块金叶归根局,只因人心不古,灵气才被污浊。如今李二叔葬在此处,正是以德养地,以善化煞。"

话音未落,山道上忽然传来急促马蹄声。众人回头,见是县衙的捕快,马背上还驮着个人,看穿戴竟是赵癞子!

"让开让开!"捕快跳下马,从腰间解下个布包,"这是在赵癞子床底下搜出来的!"布包打开,里头是几根银针,针尖泛着幽蓝,正与周先生从棺材缝里取出的一般无二!

赵癞子像滩烂泥似的瘫在地上,嘴里不住求饶。周先生却不看他,只对李栓柱说:"明日午时,你带锄头来老柳树下,往东三尺,掘地三尺。"

"这是……"李栓柱捧着陶罐,手直哆嗦。

"这是赵癞子这些年昧下的不义之财。"周先生从包袱里掏出五帝钱,在罐口绕了三圈,"如今物归原主,你且拿去分给乡亲们。"

消息传开,整个柳树沟都轰动了。王铁匠家分到十块银元,乐得当场打了套新犁具;刘寡妇用五块银元盘下个茶摊,日日飘着茉莉香;连狗蛋儿都得了两块银元,被缝在裤腰带上,走起路来"叮当"直响。

可周先生却要走。临行前夜,他约李栓柱到老柳树下。月色如水,老柳树的影子在地上铺开,像条蜿蜒的河。

"栓柱啊,可知我为何选在此处迁坟?"周先生摸着树干上沟壑,忽然用力一推,树干竟"吱呀呀"转了半圈,露出个黑黢黢的树洞!

李栓柱凑近一看,树洞里放着个石匣,匣盖上刻着八卦纹路。周先生取出匣子,里头是本泛黄的线装书,封皮上写着《青囊经》三个篆字。

"这是……"李栓柱瞪大眼睛。

"这是唐代杨筠松真传。"周先生摩挲着书页,"当年杨公云游至此,见柳树沟风水绝佳,特在此处埋下风水秘籍,留待有缘人。"

李栓柱听得直咽口水。周先生却把书合上,重新放回树洞:"此书关系重大,非心术正者不能得。你且记住,真正的风水宝地,不在山川形胜,而在人心善恶。"

说罢,周先生转身要走。李栓柱忽然想起什么:"先生!您还没说那五鬼运财局……"

"那本是个聚财阵。"周先生头也不回地说,"可惜布阵之人贪心不足,在阵眼埋了断魂钉,反倒破了风水。这就叫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月光下,周先生的背影渐行渐远。李栓柱望着老柳树,忽然觉得那树冠像极了把撑开的伞,遮风挡雨,庇护着这一方百姓。

三年后,柳树沟大旱。可奇了,就老柳树底下那口井,水清得能照见人影。村民们轮流从井里打水,浇灌庄稼,竟熬过了灾年。有人说,夜里见过周先生在树底下转悠;也有人说,井底泛着金光,像是藏着金蟾蜍。

可李栓柱知道,那树洞里早空了。《青囊经》不知所踪,倒是老柳树愈发茂盛,树冠遮天蔽日,成了过往客商歇脚的好去处。常有脚夫在树荫下歇脚时感叹:"这树有灵性啊!"

直到解放后,县里来人考察古树。专家围着老柳树转了三圈,忽然惊呼:"这树底下……这树底下有泉眼!"

消息传开,柳树沟轰动了。村民们这才明白,周先生当年说的"金叶归根"局,原是指这老柳树根须直通地下暗河。那些银元,不过是赵癞子这些年巧取豪夺的不义之财,冥冥中自有天意,让他亲手埋在了泉眼之上。

如今老柳树还在,树干粗得四人合抱。树底下新立了块石碑,刻着"风水福地"四个大字。常有游客来此参观,导游总爱指着树洞说:"看见没?这树通着地脉呢!"

可老辈人都知道,真正通着地脉的,是人心。就像周先生临走前说的:"山川有灵,不及人心;风水宝地,贵在养德。"这话在柳树沟传了一代又一代,成了乡亲们教子孙的口头禅。每当月夜,老人们总爱坐在树底下,吧嗒吧嗒抽着烟袋,给小辈们讲周先生布阵、赵癞子现形的故事。讲到紧要处,总要补上一句:"记着,人活一世,得对得起良心!"

上一篇: 选择风水福地的准则
下一篇: 常言“福人居福地”,何谓福人?福地又如何解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