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风水禁忌:开门看见这些东西要倒霉
97 2025-07-04
《阿克苏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4年7月13日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2024年11月21日阿克苏市政府官网公开发布该项规划,与2023年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不同,此次发布的正式版规划新增不少内容,尤其对于阿克苏城市定位以及交通路网等内容均进行了更新。
一:城市战略定位及功能定位。
战略定位:丝绸之路经济带南疆中段重要节点城市;阿克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新疆纺织产业转移示范高地;新疆著名绿洲生态宜居城市。
功能定位:丝绸之路经济带南疆地区重要节点 ;新疆纺织产业转移示范高地 ;新疆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基地 ;环塔里木经济带物流产业中心 ;环塔里木经济带文旅集散中心。
笔者认为阿克苏市战略定位过于保守,阿克苏市区位优势显著,距离喀什市、伊宁市、库尔勒市、和田市等区域中心城市直线距离均在500公里左右,同时为自治区五大区域副中心城市之一,阿克苏市具备成为枢纽城市潜质,阿克苏市应明确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边开放大通道枢纽城市,新疆区域副中心城市。
二:规划发展目标
近期2025年目标:重点强调建设市域城市路网,推进阿温一体化。
中期2035年目标:完成阿温同城一体化建设;完成阿克苏阿拉尔一体化建设;建立阿克苏市为中心的半径500公里经济圈。
远景2050目标:提升阿克苏市丝绸之路经济带地位,进一步融入世界发展大格局;实现高品质城市建设和人民幸福感提升,成为南疆最佳居住地。
笔者认为,阿克苏至阿瓦提直线距离也就50公里左右,规划也应强调阿克苏阿瓦提一体化发展,同时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设立一处阿瓦提纺织工业园,税收上缴阿瓦提县,促进阿克苏纺织产业集约化发展,形成产业聚集力,由纺织产业大区向纺织产业聚集强区转变。
三: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基本农田耕地保有量:1064.43km2(159.6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764.78km2(114.72万亩)。
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1.19以内。
生态保护红线:377.23km2。
篇章中重点强调:贯彻落实天山南坡农业发展带、阿克苏河流域综合农业发展片区、天山绿色生态屏障保护和沿塔里木盆地绿洲生 态环战略格局要求,协同推进阿(克苏)-阿(拉尔)一体化发展,强化阿温同城综合服务职能,构建“一核、两轴、三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根据规划图示,阿克苏市中环路内土地均没有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外环内只有依干其镇、托普鲁克乡少量土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这也为阿克苏市未来城镇化发展预留充足发展空间。但阿克苏湿地公园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这使得湿地公园处阿温同城路网建设难度增大,路网跨越占地3000余亩的湿地公园将是个巨大难题。
四:农业空间格局
规划中重点强调形成“一心、一园、两带、三区、多点”的农牧业发展格局。
规划图中强调,将在柳源片区建设现代畜牧产业园,重点建设阿克苏河现代农业发展带,台兰河生态农业发现带。依干其镇、阿依库勒镇、哈拉塔勒镇将将重点打造蔬菜种植产业集群,红旗坡片区、依干其镇、库木巴什乡、拜什吐格曼乡重点打造林果产业集群。
五: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
规划篇章重点强调:落实自治区“环塔里木盆地城镇带”城镇空间格局要求。坚持生态文明底线约束,注重提升城镇化质量,立足南疆地区阿(克苏)-阿(拉尔)一体化建设,构建“一主三副四轴”的城镇空间格局。
推进“阿温同城”南疆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篇中强调:推进南疆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一核、一廊、一轴”空间结构,共同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动主导产业协同错位发展,打造区域文旅集散中心。
共同推进生态宜居园林城市建设:建设 “一心、一轴、两带五区”风貌格局,打造区域性城市“生态绿核”,打造宜居宜业品质之城。
规划中提到:阿克苏市至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85万,城镇化率75% ,中心城区常住人口63.75万。
笔者认为,规划既然强调阿温同城一体化,打造南疆区域中心城市,应将温宿发展规模考虑在内,阿克苏温宿应共同打造阿克苏都市圈,阿克苏、温宿、阿瓦提、阿拉尔应合力打造三阿城市群。
同时阿克苏与温宿都市圈城区人口目标定位至少应达到85万,阿温间行政区域具有巨大人口增量空间,例如塔村至大峡谷景区至G3012高速公路区域可设立托峰镇、阿克苏柳源镇以东区域还可以成立2个镇级行政区域(可设立塔里木镇、喀拉玉尔衮镇),温宿五团南部区域也可设立2个镇级行政区域(胡杨镇、台兰河镇)。远期可在阿克苏纺织城、阿克苏市特色产业南园、共青团镇、柳源镇、古勒阿瓦提乡、一师六团、新增乡镇的基础上、设立县级行政区,阿克苏未来撤地设市后可形成三区规模,阿克苏市都市圈发展前景可与喀什都市圈、伊宁都市圈处于同一层级。
六:产业发展体系
落实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阿(克苏)—阿(拉尔)”一体化发展区以及阿克苏地区“阿温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要求,发挥阿克苏市区域中心城市优势,构建以能源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冶金、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撑的“6+2”产业发展体系,基于“集群引导、园区整合、用地提效”思路,形成“五核五区”产业集群布局引导产业用地向园区集中布局。
笔者认为:近年来阿克苏对外贸易额逐年大幅上涨,随着阿克苏乌什别迭里口岸的持续完善,未来新疆自贸区可成立阿克苏区块。
七:阿克苏文化标杆
塑造“水韵绿洲、多浪龟兹”的特色空间。
城市设计重点地区: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商贸物流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纺织工业城。重点打造 “水韵绿洲,多浪龟兹”的城市风貌,统筹考虑城市建设区与周边村庄发展 田园景观的关系。凸显“城绿相融、人城和谐”的生态休闲新形象。
打造高低错落、节奏起伏的城市天际线:中心城区整体控制城市公共中心、特色文化街区、城市公园广场、河道两 岸等重点区域的建筑高度、尺度,形成近低远高、中心高外围低的城市形态 ,城市中心高层建筑群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打造布局紧凑、层次丰富的城市公共中心形象。
公共开敞空间管控:依托湿地公园、综合公园与城市广场,形成集中连片的城市活力公共空间区域,容纳市民多样化的亲水活动,强调滨水空间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衔接。
文旅文旅融合篇章强调:以“冰火丝路,天山水城”为旅游形象定位,推动形成“一圈引领、两带联动、四区并进”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打造四季旅游精品线路,沿主要交通道路打造春季赏花、夏季避暑露营及沙漠探奇、 秋季采摘摄影、冬季温泉冰雪游线。
根据规划风貌图,南城区已规划南城景观风貌轴,卡尔斯亚洪沟景观风貌轴,南城景观河从东城迎宾公园顺着南宁东路与黄河路间区域,流经建设路、解放路、中原路南湖公园、幸福路到达民主南路,最后汇入多浪河三期凤泉公园,未来随着南城景观河实施,水木兰亭棚改房二期建设,南城区路网建设完善,同时小麦资本万达广场与市21中启动建设,南城片区必将焕发新的活力。
同时根据规划风貌图,原阿克苏市多浪导流渠在规划中名称为团结渠,远期希望能够将团结渠在前程路处改道,顺着江南大道引入阿克苏河,这样能够提升江南大道与友谊路之间的城市环境,从而加快此区域的发展速度。
八:高效集约共建幸福宜居城市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篇章中强调:采用“东扩、西优、南融、北联、中修”的空间发展策略,形成 “一主、三副、三轴、六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主:阿克苏市中心城区
三副: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副中心,阿克苏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中心,阿克苏商贸物流产业园副中心。
三轴:
融合发展轴:沿多浪景观带,串联阿克苏综合服务主中心和温宿县中心城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发展轴带。
产业轴:沿城市外围中环路,串联主中心和副中心,打造产业集聚城市创新轴带
生态轴:沿阿克苏河沿岸、串联阿克苏河沿岸生态用地,打造绿色休闲城市生态廊道
六片区:中心城区,纺织城片区,经济开发区片区,商贸物流园片区,西部生态融合片区,南部城乡融合片区。
笔者认为,此次规划图例中重点标注了中环快速路,阿克苏市三大副中心与产业发展轴的建设均离不开中环快速路,中环快速路的建设可使阿克苏三大产业副中心、机场、红旗坡片区、实验林场、依干其镇、托普鲁克乡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至30-40分钟内。
同时融合发展轴中重点强调了多浪河景观带,多浪河景观带已经成为阿克苏地区的城市会客厅,相信未来随着阿克苏温宿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多浪河四期(湿地公园至高速段)启动只是时间问题,阿温新城融合发展的最大难题就是路网建设,最好是能将景绣路延伸与稻香路贯通,同时友谊路延伸至新疆理工学院,这样既能保证多浪河风景的延续性,也能将水龙(多浪河)、山龙(天山托木尔)连为一体,共同打造为阿克苏市风水格局核心。
预计未来2030年前,多浪河发展轴依然会是阿克苏市与温宿县的主要发展轴,预计2030-2050间,阿克苏市与温宿县的发展轴会由多浪河推进至中环快速路和阿克苏河绿廊。
九:打造高效综合的交通网络
规划重点强调: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依托“公-铁-航”复合廊道,形成综合运输通道。
铁路层面:落实阿克苏至喀什铁路增二线、乌鲁木齐至喀什高铁(阿克苏段)。 预留阿克苏至伊宁铁路、 别迭里边境铁路(阿克苏 -别迭里口岸)通道、商贸物流园货运专线。
机场方面:落实阿克苏红旗坡机场等级4D提升工程,实现疆内枢纽机场作用,加强与内 地直飞航线数量,组织周边支线机场形成机场群。
此次规划中,在图示中新添加了G3036高速、G219温昭公路等交通干道,同时规划中提及了阿克苏市至伊宁铁路、阿克苏至乌什至别迭里铁路,乌喀高铁阿克苏段。
笔者认为,商贸物流园货运铁路接通后,可在阿克苏G3012高速与G314国道之间建设一处公、铁、航空货运机场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这能够极大提升阿克苏工业产品、农产品的运输效率,同时能够积极促进阿克苏市成为新疆西部物流中心,远期阿克苏地区外贸具有规模和比较优势后,可提升成为阿克苏国际陆港区。
最后,规划中强调了未来阿克苏机场在三期改扩建后,明确机场等级将提升为4D机场。
十:完善城乡公共服务
学有优教:加快实施教育优先战略,以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核心, 补齐教育短板,做优做强基础教育,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建设区域性教育人才高地。
病有良医:全力建设健康阿克苏,强化市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院临床能力,加强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服务站建设。
文化惠民: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合理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资源,构建覆盖全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体有康健: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抓手,不断补足体育设施短板,推进体育运动和全民建设运动发展。
老有颐养:实施阿克苏城市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参加职工社会保险比例,基本实现区域内法定人 员全覆盖,构建医养结合、便捷可及的养老服务体系。
此篇规划中提到,阿克苏市未来将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强化市级医疗服务能力,补齐体育设施短板。
笔者认为,随着阿克苏市与阿拉尔市一体化发展,阿阿城市群必将会是南疆区域教育高地,目前阿拉尔市已经拥有三所大学(塔里木大学、塔里木理工学院、高等教育联合人才基地),一所大专(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市拥有一所大学(新疆理工学院)、一所大专(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共计4所大学两所大专,学校规模数量与人数,已经仅次于乌鲁木齐市。
阿克苏与一师医院同在健康路,目前两所医院的后续发展已无地可用,未来将严重影响两所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服务水平,为了合力打造南疆医疗高地,阿克苏地区应全力收购一师人民医院现有业务用房,同时在医疗薄弱的南城区划拨地块,由一师异地建设新院区,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第一师医院阿克苏院区,这也将成为兵地融合的典范。
十一:兵地融合共发展篇
坚持兵地一盘棋,重大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全面推进兵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干部人才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深度嵌入、优势互补。统筹兵地融合互助互利,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交通体系互联互通,推进兵团与地方在公服设施以及生态方面的融合,增强区域服务保障能力。
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兵地融合交通干道:G3012至喀什、库尔勒,G219温昭公路至伊宁,G219阿乌阿公路至(别迭里)阿合奇,G3036高速至阿拉尔,G580阿和公路至和田,G689阿拉尔至塔中南屯,S233阿拉尔至塔中且末,G687铁门关至阿拉尔,G217库车至阿拉尔至图木舒克。
笔者认为阿克苏与一师可以说是兵地融合的典范,产业园区合作有阿克苏阿拉尔高新区,交通合作有G3036高速公路,阿克苏市阿拉尔城市群已成为塔里木盆地与新疆西部C字型中心城市,未来阿阿城市群将成为南疆教育、科研、医疗、商贸、交通物流中心。
本文规划来源于自阿克苏市政府官网规划信息公示,规划内容摘选自《阿克苏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文章中笔者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存在片面性与局限性。如有偏颇请以政府官网发布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