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说“搬家4不扔,扔了福气散”,哪4种?有道理吗?
112 2025-07-05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前言·】——»
“神仙洞”三个字充满了神话色彩,我们知道,在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本就流传着很多传说。
神仙洞里真有神仙吗?我们总把“神”当成神圣的另一阶层的代表,象征了无所不能。
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等,古时候难以用逻辑和现实解释清楚的问题就被人们用想象编织成了一个有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神话听起来是杜撰的,但是结合现实,也能发现其中蕴含的道理,生活在能上天、能下海的时代的我们,也会感觉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大。
俗语里有句话说“世人皆爱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缝”,这句话听起来让人云里雾里,那么到底是啥意思呢?
«——【·福水宝地·】——»
在河南新密市,有一个地方名叫“神仙洞”,那里真有神仙吗?当然并非如此。可是凡是山啊洞啊岩啊一类都有让人想去探秘的所在。
新密的神仙洞也很奇,洞中没有四季,不论外界是什么季节,洞中都是15到20摄氏度左右。
对人们来说,这可真是个福水宝地,夏天能乘凉,冬天能御寒,与传说中神仙所处的地方也没差别了。
若是真有神仙下凡择一处地方休养生息,那必定是隐蔽的、人迹罕至的,新密的神仙洞恰是这样一处地方。
它位于峭壁之上,洞口狭窄逼亾,只能允许一人通过,往里面走才逐渐变宽,传说曾经有仙人在此出入,所以才叫“神仙洞”。
曾经有“仙人”出入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七峰山景区的景点之一,游客们都可以前往参观。
“世人皆爱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缝”的神仙洞可没这么简单,这里表示的可不仅仅是山洞。
«——【·神仙洞·】——»
在我国不乏名山大川,山林里不只有动物植物、山石土壤,还有峡谷、山涧、山峰、山洞等等。
山洞是一个让人充满遐想的所在,神秘莫测,相信很多村庄中都流传着关于山洞的传说。
有的传说里,山洞里有不知名的野兽,凶猛恐怖,生存在世界上几十或者上百年了,有的传说中,山洞里有这前人留下的珍宝。
而试图深入山洞探寻宝藏的人,要么回不来了,要么回来成了一副痴呆模样,总之,人们的想象力和编故事的能力都很出色。
把一个山洞也能增添上五花八门的色彩,这说明,人们历来就对这些自然形成的山洞充满想象。
各处山洞,有的幽深神秘、有的开阔明亮,古人中不乏能言善道的人,把山洞称为“神仙洞”,觉得这是仙人寄身的地方。
我们的历史中,对“神仙”总是向往的,觉得那是至高的一个境界,普通人很难达成,所以要历经各种磨难。
就连秦始皇,也有传言称他想长生不老,可见古人对于“老”还是恐惧的。
越是神秘的地方越是引人向往,山洞就是这样一个所在,尤其是在人们把它当成“神仙出入的场所”,更加增添了它的神秘,好似通过山洞就能去往另一境地。
现实中,山洞是很多生灵遮风避雨的栖息之所,而古代一些隐居或是逃亡的人,山洞也能为他们提供便利。
在东汉末年,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开始兴起,而道教就有着秦始皇所追求的“长生不老”的理念。
在道教的文化中,很多道门中人会在山洞里修行道法,也有从“洞”中修行出名气响亮的道士,所以加剧的山洞的神秘。
还有一些洞窟成了人们给神仙设定的“居所”,供奉着知名的神仙,而且有人前往参拜,这也是山洞被称为“神仙洞”的原因。
“棺材缝”指的同样是山洞,那一个是人们想向往的“神仙”境界,另一个却是人人都逃避的“棺材”,两方来去为何这么大呢?
«——【·古代的弃老文化·】——»
人老了,肢体机能下降,走路不方便,牙齿脱落、吃饭也不方便,虽然古代以“孝”为大,但还是有着“弃老”的习俗。
由于古代人对死亡的忌讳,“老”也成了一个可怕的字眼,尤其在物资匮乏、生活艰难的山区里,有的人便会生出残酷的念头。
家里有年老无力的老人,会被默默送进山洞里,或者把洞口封闭住,让老人在这样黑暗的环境里结束自己的生命。
生命在山洞中凋零,正如同下葬的棺材一样,都是终点,所以,山东也被称为棺材缝。
而且,由于山洞的神秘,被当成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所以把老人送进山洞也能解释为死后回归天敌,灵魂得以超脱。
短短一句俗语,其间却蕴含着古人对生死的态度和对精神的追求,真是言简而寓意深远啊。
而现在的山很多都被开发成了景区,山洞也被打造成了景点,再次提起山洞时,我们想到的可能不再是神秘莫测,而是缤纷多彩。
«——【·贵州奇洞·】——»
天然洞穴也蕴藏着奇观,那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经过了一万年的堆叠,在洞中跟暗河、碳水和绝壁一起称为溶洞景观。
在多彩的贵州,就不乏美和独特构成的溶洞景观,那里被称为“洞穴国王”,有着大小不一,数量众多的洞穴。
“无山不洞、无洞不奇”道出了贵州洞穴的丰富和独特,所以贵州也为这些洞穴打造了很多景点。
洞内卷曲石形成的荷花、大象、孔雀等等形态令人拍手称奇,乘在小船上漂流一路都是目不暇接之景色。
大自然的神奇真是无穷的宝藏,真想去亲眼一观!
«——【·结语·】——»
古代人把洞穴付诸一些神秘色彩,而在现在却被我们打造成了美妙的景区胜地,说明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是变化的,我们对自然仍有敬畏,但是也可以改造自然。
参考:
北京文旅合作促进平台:走遍南阳丨观景寻幽神仙洞 2021-05-11
贵州文旅:贵州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溶洞,到底有多绝?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