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
作为常年审理离婚案件的家事法官,我们见证了很多家庭的悲欢离合,也看过了太多跌宕起伏的离婚剧情。
当婚姻不幸走到尽头时,不同性格的当事人演绎着不同的人生,得到不同的结果:有潇洒转身说再见——再见亦是朋友的,有苦苦哀求别放手——最终仍无法挽留的;有离婚后老死不相往来——彻底和过去告别的,也有继续纠缠不休——将伤害进行到底的;有为争孩子不惜头破血流——最终深深伤害孩子的,也有为抛弃孩子绞尽脑汁——最终既被社会无情鞭打,还丧失子女信赖的;有为争财产无所不尽其能的,也有为达离婚目的净身出户的;有实事求是陈述、分担债务的,也有为阻止离婚或多分财产而炮制债务的……
其中,最令我们倍感心痛的,莫过于极少数性格偏执的当事人因不能接受婚姻破裂的现实而走向极端,害人害己的。
其实不必这样
当爱离开
离婚的正确姿态是什么?
距今1100多年的唐朝人早已给出了答案。
出土于敦煌莫高窟的一篇唐朝的《放妻书》(离婚协议书)是这样写的:盖说夫妻之缘,伉俪情深,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幽怀合卺之欢。凡为夫妻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夫妻相对,恰似鸳鸯,双飞并膝,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二体一心。三载结缘,则夫妇相和;三年有怨,则来仇隙。若结缘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怨,故来相对。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羊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以求一别,物色书之,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韵之态。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三年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简单译为现代文就是:你我前世有缘,今世结为夫妻。但我俩前世也许是冤家,所以今世纠缠不清,产生矛盾。你唠叨抱怨,我反感嫌弃,像猫鼠相互憎恶,如狼羊共处一窝。既然做不到心心相印,夫妻同心,不如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各过各的生活互不相扰。希望分开之后,你能好好爱护自己,注重梳妆打扮,保持窈窕身材,再嫁如意郎君,生活幸福美满。我俩从此恩怨一笔勾销,不再互相怨恨。如此一别两宽心,各自欢欢喜喜过日子。我愿补偿给你三年的衣物粮食,帮助你顺利过渡,祝你平安长寿。
在《放妻书》中,我们既没有看到相互抱怨、竭力揭短的狗血剧情,也没有看到恶毒的诅咒和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用心。唐人把夫妻矛盾巧妙归结于“缘”,缘起缘灭,自有因果。一字一句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唐人的包容与释怀,温柔与温情,看到的是离婚时给予对方的真诚美好的祝福和对弱势一方实实在在的扶助。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我们看到了唐人的格局之大和胸怀之豁达。
唐人告诉我们,当爱已不在,及时止损,依法维权,优雅转身,和谐告别,才是离婚的正确姿态。以豁达的心态处理离婚事宜,避免在离婚大战中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内耗,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对自己和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笼子关着鸟儿,鸟儿不自由,笼子也不自由。当笼子打开,鸟儿自由了,笼子也就自由了。愿所有处于离婚痛苦中的当事人都能想通此节。
供稿:朱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