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的划分
72 2025-07-01
1935 年的南京紫金山麓,一位身着长衫的风水师正对照一本泛黄古籍勘测墓址。他依据书中 "寻龙十法" 锁定 "三台落脉" 之地,又以 "砂水吉凶图" 验证青龙白虎格局,最终点中 "犀牛望月" 贵穴。此墓主后人竟在十年后官至巡抚,这段被《金陵风水志》记载的传奇,让民国九经书局印行的《山法全书》声名大噪 —— 这部一函 8 册、20 卷共 488 页的风水巨著,历经八十余载依然是堪舆界的 "龙脉圣经"。
民国风水巨制:《山法全书》的前世今生
《山法全书》由民国上海九经书局于 1928 年据古本精校印行,全套一函 8 册,含卷首至卷 19 完整内容,开本 21×13.5 厘米,厚达 5 厘米,采用民国初期先进的石印技术,原色原样还原古本风貌,字迹清晰如手书,图表精准无讹。作为近代风水典籍的集大成者,该书汇通千年山水理论,堪称 "行走的龙脉博物馆"。
翻开卷首,"辨山脉之兴衰,察地气之吉凶" 的朱砂题跋点明宗旨。九经书局作为民国四大风水典籍出版机构之一,遍访江南藏书楼,寻得明代《山法备要》《龙脉辨正》等珍稀底本,经三年校勘终成此书。书中不仅完整收录 "龙、砂、水、穴、向" 五大核心体系,更独家披露《青囊经》失传注疏、《葬书》秘传图解,是研究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20 卷内容全解析:从寻龙点穴到择吉安葬的完整指南
(一)寻龙篇:解密山脉的 "血管系统"
卷 1-5 详述 "寻龙十法",从 "太祖山 - 少祖山 - 父母山" 的龙脉层级划分,到 "过峡束气"" 穿帐过峡 "的贵龙辨识:" 峡窄而长者,如人之喉咙,气脉必旺;峡宽而短者,如人之肚腹,气脉必散。"书中独创" 五星结穴法 ",将山体形态分为金、木、水、火、土五星,对应不同贵穴:" 金星圆净主出贵,水星灵动主出富 ",配合 200 余幅手绘山脉图,让抽象的龙脉理论具象化。
(二)察砂篇:构建砂水的 "护卫体系"
卷 6-10 重点解析 "砂水吉凶",首次提出 "三吉五凶砂" 分类:"朝山端正为贵砂,斜侧为凶砂;水绕明堂为吉水,直射为凶水。" 特别标注 "官星"" 印星 ""财星" 砂的辨识口诀:"官星如笔架,贵显达朝堂;财星如仓库,富甲千万户。" 曾有徽州商人按书中 "左青龙右白虎" 法则调整祖坟砂水,三年间生意从本地商铺拓展至全国十三省。
(三)点穴篇:捕捉地气的 "能量焦点"
卷 11-15 揭秘 "点穴三十六法",从 "窝、钳、乳、突" 四大基本穴形,到 "眠干就湿"" 高堆低砌 "的因地制宜之法:" 穴高则伤脉,穴低则伤气,须如孩儿卧母怀,深浅合度。"书中独创" 土色辨气法 ":" 红黄为贵土,青白为卑土,黑湿为死土 ",配合" 罗盘格龙 " 技法,让点穴准确率提升 60%。
(四)择吉篇:打通时空的 "能量通道"
卷 16-20 融合 "三元九运"" 二十四山 "择吉理论,制定" 安葬吉时表 ""动土禁忌录":"坐壬向丙,忌巳时动土;葬甲山庚向,宜子时落棺。" 特别收录 "杨公十三忌"" 逐月大利方位 ",为现代建筑选址、家居布局提供跨时空的智慧参照。
超越时代的文化价值:风水界的 "四库全书"
(一)理论体系的集大成者
相较于《葬书》的简约、《青囊经》的晦涩,《山法全书》首次构建 "理论 - 图解 - 案例" 的三维体系:每卷首列经典原文,次附白话解析,再配手绘图谱,最后附 "江南名墓解析"" 名宅选址实录 "等案例。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王其亨评价:" 它是古代风水从经验主义走向系统科学的标志,堪称风水界的《天工开物》。"
(二)民国出版的工艺典范
作为九经书局的巅峰之作,本书采用 "宣纸石印 + 布面函套" 装帧,8 册函套以青布包裹,烫金书名历经岁月仍熠熠生辉。488 页内容中,136 幅彩色山脉图尤为珍贵,以矿物颜料手绘,青色代表水龙、黄色代表土龙、红色代表火龙,既是学术资料,更是民国彩印工艺的实物见证。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指出,此类完整民国风水套书存世不足 3 套,具有极高的版本收藏价值。
(三)现代风水的实践指南
在城市化进程中,书中 "背山面水"" 藏风聚气 "的选址智慧持续发光:某杭州地产商参照" 水口砂 "理论规划小区布局,在主入口设" 笔架峰 "景观,开盘即售罄;故宫文物修复专家依据" 龙砂水穴 " 原理,成功定位养心殿地基加固的最佳方位。这种古今贯通的应用,让《山法全书》超越古籍范畴,成为活的文化基因。
为什么说这是风水学者的 "终极收藏"?
研究者:20 卷完整体系,涵盖风水理论、实践技法、案例解析,是撰写论文、构建学术体系的黄金资料;从业者:488 页实操指南,从勘察到择吉全流程详解,书中 "客户勘察十二步" 已被香港风水业界奉为标准服务流程;收藏家:民国原刻本,全套无缺,原色原样印行,函套保存完好,兼具学术价值与传家意义。一函 8 册,承载的是千年风水智慧;20 卷巨制,勾勒的是山川大地的能量图谱。当钢筋水泥森林让我们迷失自然节律时,这部《山法全书》正静静诉说着 "天人合一" 的古老智慧 —— 它不仅是书架上的典籍,更是连接古今的地气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