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甲子
尧元年至万历元年癸酉,三千九百六十二年,六十七甲子。
尧元年是哪年我们不知道,但是万历元年是1573年(想起某品牌白酒窖池好像就是1573年的)。文中说尧元年至万历元年共计3962年,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简单计算得知尧元年是公元前2389年。文中又说一共经历67个甲子,那么再算一下,3962年除以60(一甲子)得到66.03333…,差不多67个甲子(这里面计算肯定会有误差)。
甲子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甲子”呢?
一、
甲子是中国古代利用天干和地支计年的一种表示方法。
天干和地支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两两相配,形成六十种组合,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称为“六十甲子”。
每一个组合都有一个特定的含义和属性,比如说甲子是阳之木和阳之水相生的组合,代表着新的开始和生机。
甲子是中国农历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重要单位,标志着六十甲子周期的开始。
甲子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常被视为重大的转折点或新的开始,象征着吉祥与重生。
甲子年从立春开始,到次年立春结束,是一个完整的甲子周期的第一年。
甲子的寓意和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它不仅标志着六十年的周期开始,还象征着新的开始和重要的转折点。
在甲子年,人们通常会进行特别的庆祝或仪式,以期得到好运和祝福。在命理学中,甲子年也被认为是决定命运和运程的重要时刻。
二、
甲子的组成
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勿躬》载:甲子,干支纪年或记岁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共六十年。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的一个循环(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甲戌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
壬子 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 癸亥
这个循环就叫"一甲子"也就是60年。
甲子、乙丑,纳音海中金;丙寅、丁卯,纳音炉中火;
戊辰、己巳,纳音大林木;庚午、辛未,纳音路旁土;
壬申、癸酉,纳音剑锋金;甲戌、乙亥,纳音山头火;
丙子、丁丑,纳音洞下水;戊寅、己卯,纳音城墙土;
庚辰、辛巳,纳音白腊金;壬午、癸未,纳音杨柳木;
甲申、乙酉,纳音泉中水;丙戌、丁亥,纳音屋上土;
戊子、己丑,纳音霹雳火;庚寅、辛卯,纳音松柏木;
壬辰、癸巳,纳音常流水;甲午、乙未,纳音沙中金;
丙申、丁酉,纳音山下火;戊戌、己亥,纳音平地木;
庚子、辛丑,纳音壁上土;壬寅、癸卯,纳音金箔金;
甲辰、乙巳,纳音佛灯火;丙午、丁未,纳音天河水;
戊申、己酉,纳音大驿土;庚戌、辛亥,纳音钗钏金;
壬子、癸丑,纳音桑松木;甲寅、乙卯,纳音大溪水;
丙辰、丁巳,纳音沙中土;戊午、己未,纳音天上火;
庚申、辛酉,纳音石榴木;壬戌、癸亥,纳音大海水。
中国传统纪年干支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花甲的第1年称“甲子年”。
甲子年对应公历年计算公式:设年份为y,得x,60x+4=y
例:x=33 60*33+4=1980+4=1984
1984年是甲子年。
三、
甲子的用法
1、用甲子来计算时间
古人是怎么用甲子来计算时间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按照六十甲子的顺序循环使用。
比如说,第一年叫做甲子年,第二年叫做乙丑年,第三年叫做丙寅年......第六十年叫做癸丑年。
然后再从头开始,第六十一年又叫做甲子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每一个循环称为一个“一甲子”,也就是六十年。
这种方法叫做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纪年方法之一。
它的好处是不需要记住具体的年份,只要知道干支组合就可以了。它的缺点是容易混淆,因为每隔六十年就会重复一次。
所以,后来人们又加上了皇帝的年号或者朝代的名称来区分不同的甲子年。
比如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是甲子年,宋太祖建隆四年也是甲子年,但是前者是公元644年,后者是公元961年,相差了317年。
2、用甲子还可以用来纪月、纪日、纪时
纪月就是按照十二地支来表示每个月份,比如说正月是子月,二月是丑月......十二月是亥月。
纪日就是按照六十甲子来表示每一天,比如说正月初一是甲子日,正月初二是乙丑日......正月三十是癸亥日。
纪时就是按照十二地支来表示每个时辰,比如说23:00-01:00是子时,01:00-03:00是丑时......21:00-23:00是亥时。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时间系统,可以精确地表示任何一个时刻。比如说,公元1984年7月18日凌晨1点半,就可以用甲子年、未月、癸丑日、丑时来表示。
四、
甲子的意义
1、甲子体现了中国人对于时间的循环观念。
中国人认为时间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的。万物都有生长、衰败、再生的过程,就像四季更替一样。所以,甲子也有着象征新生和重启的意义。
比如说,“花甲之年”指的是六十岁的人,这个年龄在古代被认为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从此开始重新计算岁数,并且享受晚年的幸福和荣耀。
“甲子光阴”指的是六十年的时间,这个时间跨度也被认为是一个历史的周期,可以用来总结过去和展望未来。
2、甲子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天地人和的观念。
中国人认为天地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所以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秩序来安排生活和活动。所以,甲子也有着象征命运和吉凶的意义。
比如说,“推算甲子”指的是根据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组合来推测他的性格、运势、婚姻等方面。
“避开甲子”指的是根据一个人与某个干支组合之间的相合或相克关系来选择或避免某些日期或时辰。
3、甲子体现了中国人对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观念。
中国人认为文化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和创新。所以,甲子也有着象征文化变革和进步的意义。
比如说,“甲子革命”指的是在一个甲子年发生的重大的政治、社会、文化的变革,如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
“甲子新声”指的是在一个甲子年出现的新的文化风格、思潮、艺术形式等。
4、甲子的趣味
甲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方法之一,据说是由黄帝创立的。它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后来被周代的青铜器和秦汉的竹简所继承。它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直到1912年被公历取代。
甲子不仅用于中国,还传播到了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它们也有自己的干支纪年法,但是有些细节上有所不同。比如说,日本和朝鲜是从正月初一开始算新年,而中国和越南是从立春开始算新年。
甲子也和中国传统的算命术有关。根据一个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可以得到他的四柱八字,也就是四个干支组合。这四个组合分别代表了他的命、运、身、时,可以用来推断他的性格、事业、婚姻、健康等方面。
甲子也和中国传统的节气有关。节气是中国古代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二十四个时段,用来指导农事和生活。每个节气都有一个对应的干支组合,比如说立春是丙寅,冬至是戊子等。这样就可以用干支来表示节气,比如说“丙寅立春”、“戊子冬至”等。
五、
甲子的溯源
如果把“干”比作“树之干”,那么“支”就如“树之枝”,因此甲子纪年也被称为干支纪年法。
这是中国最早、最古老的天文历法的系统理论,广泛应用于祭祀与农事活动中。直至今日,该历法仍流行。
对于六十甲子干支组合的纪年方式是如何起源的?至今还没有具体的定论。
古人在观测季节变化,日道月道,日月相会,星移斗转等天象时,发现其中有很多规律。
据史料载,甲子干支纪年法为黄帝时期所创立。《世本八书》载:“容成造历,大桡作甲子。”
另《五行大义》又载:“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阴阳之别,故有支干名也。”
指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参透五行建立干支纪年法,并将建国当天定为甲子年。
根据现代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商朝第三十代国王帝乙墓中的一块甲骨上,发现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这很可能就是当时的日历,也就是说殷商时期已使用干支纪日了。
可见,采用十天干、十二地支表示律历,是在长期摸索中形成的。
古人利用六十甲子头尾循环,解决了日、月、北斗相会及节气分划问题,但是这种循环也逐渐被神秘化。
《黄帝内经》中有一段话,其内容与六十甲子循环有关。
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日:“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在二千多年前,古人就注意到六十甲子循环中的节气奥妙。
至汉代,古人将干支纳入了“天人合一”理论中。到唐宋,干支学逐渐演变成一门体系庞大的阴阳学。
阴阳学家利用人出生时的生辰八字推测命运变化,风靡一时。在他们眼中,六十甲子早已不仅仅是时间标志符号了,基本与“天道”有着同等的地位,通过“六十甲子”就可以将时间切换成阴阳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
发展到今天,“六十甲子”演变出了甲子干支文化,不再局限于最初的纪时和祭祀之用,它早已影响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