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龟的“诡异市场”:是物有所值,还是“控盘”得当?雾里看花
106 2025-07-05
“你爷爷的坟该不该迁?要选哪块地?”这些年,村里人总拿着大米、老酒来找我,问风水、求指点。我家三代务农,从小跟着父亲在田间劳作,也看着祖辈为一砖一瓦而精打细算。二十出头,我因为爱琢磨,学了点阴阳五行、山形水势,自觉有些门道,于是帮人看风水、点穴选址,风头一年比一年劲。那时候,乡里许多事讲究个“风水保佑”,盖房子、安祖坟,看重的便是求个吉利顺心。
回头想,谁的人生无风雨?就算我当初自信满满,说那里是“财源广进”的龙脉,过几年人家日子照样有顺有逆没有谁真能一帆风顺。张大娘家的新瓦房用我划的线建的,她家两个儿子的日子,一个做菜贩子起早贪黑,不过能还清债过日子已属不易;另一个跑到城里装修,挣钱一样辛苦,肚子里藏着病。房子光鲜,却解不得柴米油盐的愁。
近十年来,咱国家倒是对农村养老下了不少力气,各地村干部也常宣传:现在每年养老金连续上涨,政策一步步往农民身上倾斜。以山东为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已经涨到每月143元,虽说看起来比十年前强许多,但跟城市里那些退休职工一比,差距让人直皱眉。数据显示,乡镇60岁以上老人占比不断加大,留守人口、独居高龄老人愈来愈多。孩子们一代代往外走,小村庄只剩下斑驳白发。临近年底,村口涮着玉米糁子的徐大爷,不避讳地问:“你说我这条命,是不是哪一步踩岔了什么风水?”
真遇到难事时,谁也怪不到“宅院没选好”头上。过去的乡民信那些,更多是因为不知还能怎么办,想求点心理寄托。现在信息多了、路途远了,很多年轻人开始明白,无论房屋朝哪方、祖坟埋何地,老了以后更怕孤单怕病痛。全国农村每10个人里至少有1个长期慢病患者,需要常年吃药,还得自己种菜养鸡维持一家老小,医疗报销虽说有“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可真正等用上钱,手续繁琐又不起眼,内心低落的比比皆是。心理专家说,乡下老人抑郁比例高,是因为缺乏陪伴和社会归属感,家门口成了围坐麻将和唠嗑的唯一乐趣,但养老终归还是靠自己撑起来的烟火气。
多少农民说风水好,其实是想给苦日子找点盼头。习惯了听老先生指点,希望祖先护佑,现实却是一座房子结实耐用、不漏雨,胜过传言中的“龙脉”。我后来外出打工,见识城市楼房鳞次栉比,租客换了一茬又一茬,没见哪个老外皱眉信“风水”,依旧把日子过得顺风顺水。
仔细一想,“风水”也就是选择环境适不适合人居。真正让人安心踏实的不是墙上的罗盘,而是房子冬天暖、夏天不漏雨,有地方种菜、圈点鸡,老两口有孙子关心、有邻里打招呼。有养老保险能补贴点买米买药的钱,有社区医生定期来量血压聊聊天,这才是安全感的根本。社会学的调查里说,老人群体最想要的是“陪伴”与“照顾”,而做梦都希望的其实不过是“平平静静,不拖累孩子”。
我家门前的小路年年修,今年也宽敞了,村里人用微信晒菜园丰收,晚上开着灯泡聊电视剧情,谁家都有点小病小痛,但闹心的少了很多。有位老同学跟我说,别再纠结风水龙脉,老了之后家在哪里,哪里就是风水好地。生活本就不易,与其迷信玄虚,不如踏实把柴米油盐安顿妥帖。
渐渐地,我不再和人谈什么“点穴”、“驱邪”,有时还劝几句:“相信‘风水’,还不如相信自己勤快点。只要住得舒坦、心里有盼头,就是最好的风水。”毕竟,正如墨子所言:“与民偕乐,方得其乐。”老百姓的乐,是平安,是健康,是问心无愧地熬过一天又一天。
记录完这段经历,有人会笑我豁达,也有人觉得我“变世故”。可我明白,养老的幸福不是来自道场经卷的庇佑,也不是那声“地理先生”的称呼。当一个家庭、一个村庄全凭大家互相帮衬照料,就是积了最实在的“福气”。这里没有奇门遁甲,也没有所谓的“绝佳龙穴”,只有春种秋收、笑语欢颜、鸡犬相闻。有这一切,哪里还需要什么风水,人生自有属于自己的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