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局,在住宅风水布局中的应用,黄天雄新派风水学
112 2025-07-03
每一个人都难逃生老病死,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在古时候,人们死亡,家人都会为其准备隆重的丧礼,然后再选一个黄道吉日,将逝者埋入地下,让逝者得以安宁。
对古时候的人来说,人死后,身体埋入地下,可以保护遗体不腐,不被别人破坏。
也有人认为,人类是女娲娘娘用泥土捏成的,死后埋入地下,身体也会变成泥土,正符合自然规律。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死后的事情格外重视,一来,活着的人认为办好丧事是对逝者的尊重与哀悼,如果丧事没有办好,逝者会有怨气,从而影响整个家族的命运。
二来,活着的人为逝者办好丧事,这样自己死后,自己的后代也会效仿自己,为自己办理好身后事。
在办丧事的时候,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和传统习惯,总结了很多规矩,这些规矩渐渐衍变为俗语,流传至今,比如“沙土不葬坟,红土难养人”。这句话有些晦涩难懂,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沙土,顾名思义,就是由沙子和土壤组成的一种土质。沙土中,沙子的成分占8成,而土的成分只有2成,沙土是大自然的杰作,一般在风沙较大的地区,沙土是很常见的。
每一种土质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沙土也同样如此。在过去,人们会取沙土制作炒瓜子、炒花生。即使是现代,也有一些地区还会保留这样的烹饪方式,这远比现代机械加工出来的瓜子花生更香醇。
沙土虽然能用于烹饪,但是因为土壤沙化,导致它不适合种植农作物。沙土中土的成分较低,因此保存水分和肥料的能力很差,即使人们按时浇水施肥,也是徒劳无功,水和肥料也会顺着沙子的缝隙流走,农作物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肥料,产量就会下降。
在寸土寸金的古代,农民们不愿意浪费一块土地,既然沙土不适合种植农作物,那用来安葬逝者可以吗?
答案当然是不行的。
古代人在选择坟墓地址的时候,讲究很多,还会让风水大师看看这片土地是否适合下葬。
古代人在选择墓地的时候,也会看土壤的质地,首先土质要干净,以保证逝者不被乱七八糟的东西打扰;其次,土质要湿度适宜,这样遗体才能得到很好的保存;最后,土质要能藏风聚气,不会被大风吹散。
从这几点来看,沙土是无法满足要求的,故而沙土不能用来安葬逝者。
如果强行在沙土上安葬逝者,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沙土的土质非常疏松,沙子之间的缝隙很大,如果建造墓室的话,承重能力较差,用不了多长时间,墓室就会出现塌陷,而埋葬在地下的遗体会被压坏,后人看到这种事情,自然会觉得有愧于逝者。
另外沙土中沙子的成分比较多,在大风天气下,坟头的土壤会被风吹走。人们每年只会在固定的时间去坟前祭拜,每次祭拜间隔时间也很长,如果没能及时维护坟墓上的土壤,没准几十年之后,后人都找不到祖坟了。
坟墓在室外,一年四季难免会有雨水,如果今年的雨水多,那雨水就会沙土的缝隙流入地下。大量的雨水堆积在墓室中,棺椁会被浸泡,逝者难以得到安息。
在传统的风水文化讲究中,沙土之地被视为无生气的地方,不能凝聚生命力,逝者安葬在这里,是不吉祥的,也无法为子孙后代带来福荫。
也有人认为,坟头草不茂盛,家族也难以繁荣昌盛。
前面也提到沙土贫瘠,不适合农作物无法生长,事实上,沙土之地连花草都很难存活。在古人看来,坟头没草是很不好的事情。
在民间老百姓的认知中,坟头草是具有魔力的,它可以驱邪避祸,每到祭祀的时候,前来上坟的人会打理坟头草,进行修剪浇灌,以表示对逝者的关爱。
也有的人认为,坟头草可以庇护祖先,在古人看来,坟墓周围如果没有植被覆盖,意味着祖先会一直暴漏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无法得到庇护。
祖先都得不到庇护,又怎么能奢求祖先保佑后人呢?
综合以上这几个因素,古人是不会在沙土之地建造坟墓的。
除了沙土,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土壤,比如黄土,很多人在安葬逝者的时候,都会挑选黄土地。因为黄土土质稳定,储水能力强,逝者遗体能得到很好的保存。
另外黄土和黄金比较相似,逝者安葬在这里,寓意着死后不缺钱花,也能保佑后人财运发达。
家境富裕的人家,还会找有五色土的地方埋葬逝者,因为他们认为五色土象征着龙凤的羽毛颜色,逝者安葬在这里,他的后人定会成为人中龙凤。
人们在安葬逝者的时候,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迷信思想的影响,不论他们将逝者安葬在哪里,其目的都是希望逝者得以安息,同时也是祈祷逝者可以保佑后人平安。
红土,顾名思义,是一种红颜色的土壤,它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南方等地,红土也很常见。
红土呈现红色的原因,是因为地下一部分金属化合物分解,顺着雨水和风流失,而残留下的氧化铁和氧化铝较稳定,不易分解,导致土壤呈现红色或红褐色。
红土的特点是酸性强,有机物质少,黏度大,储水能力强,透气性差,铝锰有害物质含量多。
基于红土的独特性,导致一般的农作物无法生长。
你可不能小瞧古代人的智慧,虽然一般的农作物无法在红土地上生长,但是人们发现,红土适合种植茶树,而且效果还很好。
茶树是一种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中的植物,而红土正好可以为茶树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再加上红土储水能力强,适合根系生长,故而红土大多用于种植茶树。
在我国南方,种植最多的作物就是茶树,而且事实证明,南方的茶树要比北方茶树产出的茶叶品质更好。
虽然红土上种植出品种好的茶叶,但是在古时候,茶叶并不能养家糊口。
自唐朝开始,皇家就针对茶叶制定了很多律法,比如著名的茶马法,规定茶叶贸易只能由朝廷经营。
普通种植茶树的老百姓,辛苦的采摘完茶叶需要全部上缴给朝廷,到手的铜钱却很少,如果偷偷贩卖茶叶,被官府发现,轻者流放充军,重者全部处死。因此种植茶叶的老百姓,生存十分艰难。
随着朝代更替,每个朝代对于茶叶的管控也不一样,后来百姓们也可以贩卖茶叶为生,但是因为古代的运输条件差,交通不便利,导致很多种茶人手中有茶却卖不出去。
另外,古代百姓们普遍认为,种茶不如种庄稼,庄稼收获的粮食能满足一家人一年的口粮,而茶叶却不行。
同时考虑到古代常常会出现饥荒,一旦有饥荒,就算茶叶能换钱,也买不来粮食。正因如此,古人们就说红土不养人。
时至今日,有专家做过实验,在同样面积的黄土地和红土地上种玉米,给玉米施加一样的肥料和水分,结果黄土地产量为1000斤,而红土地的产量只有300斤。
不过现在科学家的技术好,他们可以改良土壤,并且引进更先进的种植技术,让红土得到利用,如今的红土也可以种植农作物,并且产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除了因为红土本身的特性,导致老百姓生存艰难外,红土出现的地方经常爆发疫病,导致老百姓饱受疾病困扰,甚至不得已离开世代生活的居所。
前面也提到了红土多出现在潮湿温暖的地带,这里环境时候病菌滋生,而古时候人们不重视消毒,再加上医疗技术落后,一旦爆发病毒感染,那整个村子的老百姓都会惹上疾病。健康的人为了躲避疾病缠身,只能搬迁。
另外,红土地中含有的有毒物质,会顺着雨水风吹到老百姓饮用的水中,从而导致人们患病,而古代人饮用水大多直接取自河里,一旦水源被污染,那人们就无法继续在这里生活。
红土地经常发生这些不好的事情,老百姓们心生畏惧,认为红土地不适合居住,也养不住人。
关于“沙土不葬坟,红土难养人”,相信大家看完小编的讲解,也对这句俗语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句话并没有封建迷信色彩,而是老百姓们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的,具有一定的道理。
其实在我国古代,有很多民间俗语,这些话看似粗鄙浅显,但另有原因,就算是放到现代社会,也对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你怎么看?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