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春交会”上,有媒体公布了首批全国重点网络影视剧拍摄规划登记备案篇目。
在去年1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网络视听节目信息备案系统升级的通知》。
按照通知,制作方需要在制作前,登记节目名称、题材类型、内容概要、制作预算等规划信息,在拍摄制作完成后,登记演员片酬等相关信息。经相关部门审核后,将自动获得备案系统生成的规划备案号,并由总局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公示。
第一剧集(diyijuji)通过对这份备案篇目进行分析,发现都市题材占比最大,且青春、校园是关键词,但同时,古装题材内容的系列化明显。
而对于电视剧来说,它的创作方向和变化趋势,则反映在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表中。
第一剧集(diyijuji)通过对2月电视剧备案公示表分析发现,在总量上,环比有所增加。2月剧目总量有95部,与2018年2月的115部相比,同比减少17.39%,但相比于2019年1月的82部,环比增加15.85%,总量稳中有升。
题材方面,当代题材持续增长,古装题材有回暖趋势,虽然近代题材较一月占比有所下降,但近代革命题材占比增长迅速,依然是创作的一大方向。
同时,对比两份片单,我们也得出了一些趋势:在题材上,古装剧在重点网络剧的占比高于电视剧,且细分类型更加多元,内容更偏向轻松化,这样的轻松化也出现在当代题材剧上。
从报备方来看,电视剧和网络剧的分界线明显。电视剧依然是头部公司的首选,上升期/新公司更愿意入局网络剧。
以下,第一剧集(diyijuji)具体分析。
电视剧:革命题材大幅上升,
宫廷剧继续“遇冷”
从总体题材上来看,备案的电视剧中,当代题材63部,依然占比最高,为66.32%;其次是近代题材,共有19部,占比20%;古代题材电视剧共有11部,占公示总数的11.58%。数量最少的是现代题材,为2部,占比2.11%。
这一组数据,相比1月来看,当代、古代题材比例稍有增加,具体表现为当代都市、当代农村、当代军旅题材的增加,以及当代涉案、当代科幻、当代其他题材的稍有减少。
这一变化,除了与政策导向有关系之外,还与电视剧受众群体的喜好有很大关系。
古装剧方面,古代宫廷题材继一月备案数量为零后,2月依然遇冷,相反,古代其他题材剧集大幅增多,其中有如《小李飞刀》这样的经典翻拍,也有《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这样典籍的影视化。
可见,随着影视剧环境稍稍放松,未来古代题材也可能会实现“回暖”,但宫斗剧依然可能限制较多,从而影响宫廷剧的创作数量。
而近代、现代题材剧集比例则有所减少,除了近代革命题材的大幅上升,相对1月环比增加27.27%,近代青少题材的重新出现,其他近代题材比例均有所下降。
从具体细分题材上来看,当代都市题材占比最高,达到33.68%,其次是近代革命和当代农村题材,分别占比11.58%和10.53%。当代都市题材历来是剧集题材里的大头,而近代革命和当代农村题材占比排名前列,也与政策的鼓励和倡导有很大关系。
与1月备案剧题材相比,2月备案剧再度出现了现代其他题材和近代青少题材的剧集,分别各有一部,分别为现代其他题材的《希望的田野》,以及近代青少题材的《红军留下的孩子》。从两部剧内容简介来看,这两类题材的重新出现,与近几年鼓励现实主义剧集创作也有一定关系。
但是,与1月相比,近代都市、古代青少、古代武打出现了数量为零的情况,这或许受到了前阶段“限古令”传闻的影响,让制作公司在面对这样的题材时,显得更加谨慎。
网剧:都市题材青春化,
整体趋向系列化
根据重点网络剧拍摄规划登记备案片单来看,网剧共有42部,占此次公示的网络作品总数的36.52%。
其中,数量最多的也是都市题材剧集,共有21部,占总数的50%;传奇题材的剧集有8部,占比19.05%;青少题材为《旋风魔术师》的两部,占比4.76%;武打题材1部,其他题材的剧集10部。
而在都市题材的剧集中,青春、校园成为关键词。有《那年夏天有风吹过》《最美不过遇见你》《未经安排的青春》约10部剧都涉及青春或校园题材,描述了成长中的美好、痛苦与纠结。这也符合了视频平台受众年轻化的状况。
从申报机构来看,我们发现了观达影视的身影,上一次出品网络剧,大致还要追溯到2014年的《球爱酒吧》。
这一次的《萌医甜妻》,依然延续了观达影视一贯的青春女性向创作方向,是一部古代宫廷爱情喜剧,改编自网络作家酒小七原著小说《陛下请自重》,讲述了逗萌太医的宫廷罗曼史故事。
同时,在申报机构的名单中,开心麻花也显得很亮眼。其实,自2012年开始,开心麻花就制作了《开心麻花剧场》、《江湖学院》等网络剧,去年由开心麻花乌日娜联合执导的《生活对我下手了》也在爱奇艺上线。
这一次,开心麻花又出现在了重点网络剧的申报名单中,在舞台剧、电影之外,在网剧领域不断发力,或许也能为戏剧公司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另外,从重点网络剧剧名中,我们还发现了明显的“一人多用”情况,换句话说,网络剧的系列化,甚至同质化被呈现出来。
以包拯为主角的剧有两部,为《少年包拯》和《少年包拯之血魂林》;以唐伯虎为主角的剧也有两部,分别为《唐伯虎之醉美人》和《四大才子之真假唐伯虎》;同样很“受欢迎”的还有狄仁杰,《少年狄仁杰》和《狄仁杰之不死修罗》都是讲述狄仁杰事迹的剧集。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网络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网络电影比网剧更加明显,只是由于不同公司网络剧制作周期和上线时间的不同,导致在没有名单公示之前,这样的系列化并没有如此清晰地展现。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它们本身具有稳定的受众,且粘性高,更容易获得观众的关注;另一方面,则是获得剧本更容易、速度更快,在某种意义上可以降低制作成本,未来或许这样的情况还会延续。
古装题材差别大,
制作公司分界明显
而当我们对比了两份备案公示之后,也可以发现电视剧和网络剧一些不同的创作方向。总体来看,现实题材在电视剧和网络剧均占比最大,但是在电视剧备案中,题材划分更为细致,而网络剧的分类则以大类为主。
从具体题材来看,首先,古装剧在重点网络剧中的占比,要高于在电视剧中的占比。2月备案电视剧中,古装剧占比11.58%,而重点网络剧方面,有超过10部剧集为古装题材,占比接近25%。未来一段时间,网络平台依然会是古装剧的主要播出渠道。
从古装剧具体题材上来看,电视剧方面没有古代青少、古代武打的身影,但是这两类题材,都出现在了重点网络剧名单中。《少年包拯》《少年狄仁杰》等剧,既是传奇故事,也有青少色彩;《我在六扇门的日子》则主打武打、破案。
而相比起古装题材电视剧偏向正剧,网络古装剧则显得更加轻松。比如《惹上冷殿下》的姐妹篇《惹不起的殿下大人》、《我在六扇门的日子》等剧都含有喜剧元素。这既与平台用户年轻化有关,也符合视频平台用户“爽”、“碎片化”等观剧需求。
其次,电视剧的当代题材以主旋律为主,网络剧则以浪漫、言情为主。比如备案电视剧《有你才有家》就聚焦丧妻的中年父亲,与五个子女之间的冲突及和解;《时代追梦人》则讲述了四位大学毕业生,在创业路上的失败、努力和成功。而网络剧则更多的是聚焦青春与爱情。
这样风格的倡差异,与政策提倡的主旋律和平台受众风格不同,都分不开关系。
另外,对比申报机构来看,电视剧依然是头部公司的首选。如华策(《长歌行》)、海润影视(《有你才有家》)的项目,都出现在了公示名单中。
而申报网络剧的公司,则更多的还是以传统网剧制作公司、上升期或新公司为主。比如,参与过包括《悍城》《等到烟暖雨收》等剧的耐飞影视,就有两部(《初恋了那么多年》《满满喜欢你》)剧集备案;成立于2016年、隶属于华策影视的华策娱乐,也有《遥不可及》一部剧备案。
从中也可以看出,电视剧与网络剧制作公司的分界线明显,制作公司从备案开始,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和布局。
这样的一个专门的备案系统,再加上网络影视剧在开拍之前,需填写的信息中还包括意向播出平台,多重手续更能确保网络剧安全播出。而目前,第一批重点网络影视剧拍摄规划登记备案篇目刚刚公布不久,随着流程的更加熟悉和有序进行,未来网络剧的创作方向和趋势也能通过备案篇目进一步体现。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编 | 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