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天津卫的杨议杨老师,最近在直播间里掉眼泪那事儿,好多人都瞧见了。63 岁的老爷们儿,平时在电视里演 “杨光” 的时候,见天儿乐乐呵呵的,谁能想到对着手机屏幕,突然就红了眼眶。他抹着眼泪说:“我不是图大伙刷礼物,是没想到都这把年纪了,还有人记着我是说相声的。” 这话一出口,满屏的弹幕都在刷 “杨老师挺住”,好多人跟着揪心 —— 您说,这位被咱天津人喊了半辈子 “海河战神” 的主儿,咋就委屈成这样了?
这事得从相声圈里那个 “师承” 的老规矩说起。杨议他爸杨少华老爷子,那可是天津卫响当当的老艺术家,当年在茶馆里说段子,能把一屋子人逗得前仰后合,马三立先生都夸他 “台风稳当”。按说子承父业,杨议打小在相声堆里长大,基本功扎实得没话说。可就因为没给哪位名家正式磕过头、递过帖子,他在圈里一直被当成 “海青”,也就是没门派的 “野路子”。
2002 年那会儿,他跟老爷子搭档说《如此办学》,愣是拿了全国相声大赛的金奖。上台领奖的时候,主办方却悄悄把他的介绍改成了 “喜剧演员”,理由是 “怕同行有意见”。您说这事多憋屈?辛辛苦苦练了几十年的活儿,就因为没师父,连 “相声演员” 这四个字都没资格挂在名头上。后来去外地商演更过分,主办方直接把 “相声专场” 的牌子换成 “喜剧表演”,说有观众投诉 “没听过海青说相声”。杨议回来跟朋友念叨:“我打小在后台看父辈们吊嗓子,练快板把手心磨出泡,怎么到了别人嘴里,就成了上不得台面的?”
没办法,相声舞台渐渐对他关上了门。杨议转身拍了《杨光的快乐生活》,没想到歪打正着,成了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导演。可每次路过茶馆听见里面的快板声,他还是忍不住停下脚步。有回半夜在家翻出当年的相声手稿,对着镜子练《报菜名》,练着练着突然就愣神了 —— 这离开相声舞台,一晃就是十八年。
后来赶上疫情,线下演出全停了,杨议想着试试直播带货。头一回开播,他特意穿了件洗旧的蓝大褂,心里直打鼓:现在的观众,还愿意听咱说这些老玩意儿吗?结果刚介绍两句布鞋,弹幕里突然刷起 “杨老师来段《地理图》”。他下意识地抄起快板,那熟悉的节奏一起,手指头都跟着颤。五分钟不到,屏幕上的礼物特效就没断过,有个天津的老观众留言:“大爷,我小时候在南市茶馆听您跟杨老爷子搭档,一晃二十年了,可算又听见您开口说相声了。”
要说把杨议惹哭的那场直播,是在今年 4 月份。有位粉丝连着刷了十个 “火箭”,相当于一万块钱。他当场就急眼了:“可别这么破费!我杨议要是想赚钱,早去接广告拍电视剧了,何苦在这儿卖布鞋?” 说着说着声音就哽咽了:“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凭啥没师父就不能说相声?咱说的每段活儿,哪句不是规规矩矩跟老爷子学的,哪次上台不是卯足了劲?今儿大伙给我刷礼物,不是买鞋,是给我杨议的相声撑腰!”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他去年在侯宝林先生墓前拜师的事儿。侯宝林大师去世三十年了,杨议特意选在清明节,带着供品去墓前磕了三个响头,由侯耀华先生代父收徒。这事在相声圈炸开了锅,有人说他 “都这把年纪了还折腾,拜个已故的师父有啥用”,还有人翻旧账:“当年侯家办收徒宴,压根儿就没给杨议发过请柬。”
可侯耀华在直播间替他说话了:“我父亲生前跟我说过,杨少华家的小子有股子狠劲,《八扇屏》能倒背如流,就是缺个正式的名分。要是当年没那些运动,早该把他收进侯家门了。” 后来还拿出一盘 1985 年的录音带,里面侯宝林先生跟徒弟们聊起杨议,说:“这孩子嘴皮子利索,就是没人带,可惜了。” 杨议听着这录音,心里头的滋味儿甭提多复杂 —— 他等这个 “名分”,等了整整一辈子。
现在您杨议的直播间,跟咱天津的老茶馆似的。每晚八点,他往镜头前一坐,先聊聊布鞋的用料做工,说着说着就拐到相声段子上。有回讲起 “海青” 为啥不能参加主流商演,他举了个例子:“就好比您去参加书法展览,人家问您‘师从哪位大师’,您说‘自学的’,人家立马就觉得您不够格。可咱写的字漂不漂亮,跟有没有师父有啥必然关系?” 说得观众直点头。
最让他高兴的是,现在直播间里多了不少年轻面孔。有个 00 后私信他:“以前觉得相声老气横秋的,看您直播才知道,原来《贯口》得这么练,每个字都有讲究!” 杨议跟人念叨:“我爸临终前跟我说,咱老杨家没门派,可不能让观众觉得咱说的是‘下九流’。现在我在直播间里既能卖鞋养家,又能给大伙说相声,就是两全其美的事儿吗?”
您说,这相声圈的老规矩,到底是保护传承,还是成了绊脚石?杨议没师父,照样拿了全国冠军,拍火了十几部电视剧,现在又在直播间里攒起了 “人气儿”。有人说他年纪大了还折腾,可咱老百姓都看在眼里 —— 他折腾的不是名利,是心里那口气,是对相声的那股子热爱。
如今每次直播结束,杨议都会加个 “小节目”:或是来段《逗你玩》的小段,或是即兴跟观众唠唠相声里的门道。他常说:“以前总觉得没师父就低人一等,现在明白了,观众愿意停下来听你说话,愿意给你鼓掌,这就是最好的‘师承’。” 您说,在这个时代,是那些本本上的名分重要,还是咱老百姓心里的认可重要?反正我知道,每次看见杨老师穿上大褂,往镜头前一站,那味儿就对了 —— 这才是咱天津卫的相声,这才是老百姓爱听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