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娱乐八卦的时代,一种娱乐至死的物种
佚名
2025-05-13 08:07:19
0

图片

当微博热搜榜消失,种种“八卦”似乎跟我们脱轨了,人们也仿佛一下子失去了对外界的联系,一无所知,多少人一时间六神无主,开始担心和焦虑起来。

这是一个全民娱乐和八卦的时代

传统媒体式微,新媒体当道,我们在媒体的发声上有了更多地自由权,在对媒体信息和传媒渠道的选择上也具有了更多地选择权。

并且聪明的我们发明了,按照读者阅读兴趣智能化推荐阅读的机制,诸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网易号,企鹅号,大鱼号,搜狐号,百度百家等自媒体平台都具有这样的功能。也就是他们可以跟你平时的阅读偏好,判断阅读者的兴趣,只向客户终端推荐定制化个性化的咨询。

可是,我们的兴趣是什么呢?看看各种媒体平台阅读量的排行榜吧就知道了!千万加阅读的都是些个猎奇的文章。

跟帖数最多的文章都是娱乐八卦,与这些有关的文章都高居榜首。

这就是我们大众的兴趣,猎奇、娱乐八卦,所以,不得不说,现在的媒体真的是一个全民八卦的时代。

图片

人们为什么爱八卦

消遣、娱乐是人们的基本需求,我一开始做新媒体的时候,有朋友就给我建议,说你写的那些文章,一看就是说教人的内容,别人都上了一天班回来,都想放松,休闲的,哪里有兴致看你那些东西。

的确,说的很有道理,而事实也确实是没人看,每篇文章都推荐量少的可怜。说白了,没有抓住大众需求。

其实,客户的需求也没有错,在现代生活节奏高度紧张的时代,八卦、娱乐之流,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身是一件好事。

就拿八卦来说,最初“八卦”一词的本质其实是信息的交流与探讨。

图片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八卦是在正常不过的人类心理需求,甚至,美国东北大学心理学教授Feldman Barrett还通过她和她的团队研究发现:八卦不仅改变我们的心理,而且会改变我们的生理,比如我们眼睛的注视方式。这篇名为“八卦的视觉效应”的论文还发表在了世界顶尖学术杂志《科学》杂志上。

八卦,是被人关注的需要。“八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过度分享第三者秘密。对人际交流的双方而言,关于“第三者”的秘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的,然而,对他人生活秘密的好奇却是每个人的天性。

如果一个人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别人的一些或真或假的消息,他(她)所说的这些内容往往能吸引很多的听众,使自己成为别人注意的中心。

因此,“嚼舌根”者虽然往往在生活中并不一定是一名成功者,但却可以因为掌握了他人的秘密而充分享受到被注意、被尊重的感觉,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愉快体验的一种补偿。

其次,是释放压力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心中的秘密过多的话,那么需要相应的心理能量来控制这些秘密,这常常令人不舒服,所以一定会产生倾诉的需要。

看过电影《无间道》的都知道,刘德华和梁朝伟扮演的角色都是卧底,心中太多的秘密难以排解,以至于两个人同时都去做心理咨询希望借此得以疏导。对于那些掌握了别人秘密的人,如果不说出来,也是难受,所以他们便采用了“嚼舌根”的方式来倾诉这些秘密,让秘密产生的压力释放出来。

然而随着“八卦”的目光持续走偏,开始从成就变成了谈论私生活:

“xxx教授潜规则女学生,最后和女学生闹翻,开房照被公布在网上了”

“xx出轨女粉丝,被狗仔队抓到了证据了”

“xxx如果去世了,遗产怎么分配了”

“连xxx这样的好男人都劈腿了,这世界还有爱情吗?”

.......

人们开始只关心明星的私人生活,比如某某自爆离婚内幕,出轨队又多了谁,某某明星也吸毒了,谁谁谁又家暴了家暴队谁迎头赶。这些无聊的,没有任何营养的信息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与注意力,所有严肃的话题、深度的思考都被被娱乐化。

蒋方舟曾说过:“在这个时代,文化变成了一个看似非常喧嚣,但其实非常沉默的事情。”

看上去人人都在发表着意见,朋友圈和微博永远不缺热门话题,但你会发现:大家关注的信息越来越肤浅、越来越趋向统一,没有人关心真相是什么,人们只愿意相信他们希望的真相。

图片

全民娱乐的时代,人类将何去何从

大众喜欢八卦没错,猎奇,娱乐也是人性的正常表现。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在没有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的情况下,很难,让人去做一些伤害脑细胞的深度思考。

但是,作为媒体不能去纵容人类的惰性,只是一味地根据用户需求推荐资讯,这符合营销理论和消费者心理行为理论,但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来说,可能会是一个灾难。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这样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网络依存症,对各类娱乐新闻上瘾、产生依赖,人云亦云,附和跟风,沉溺在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我们不愿意去学习,不愿意去思考,因为百度知道,百度百科似乎是万能的,它知道所有我们想要知道的东西。所以,有这样一个笑话,小孩子笑奶奶不懂百度,说学什么习呀,什么不懂百度一下不就知道了,结果,奶奶说,那你百度一下:看它知道你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吃饭吗?

笑话虽短,却在告诫我们,百度不是万能,互联网也不是万能,在互联网上,所有的知识库都是建立在历史上的已有的知识信息基础之上的,如果我们只是依赖于这些信息,那么我们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独立思考,直接的后果就是没有创新。

没有创新,那么这个知识库就会停滞不前,只会那么大,或者可以变的更大,但是它所涵盖的都是人云亦云的重复的垃圾信息。就像现在的那些自媒体平台上充斥的搬运信息一样,重复的,或者换一种方式呈现的信息,只会耗费互联网资源,没有任何价值。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需要学习,创新,更需要去读书充实自己,而不是一味去关注别人的信息。

一个年青人曾向著名的女作家杨绛先生倾诉她的烦恼,请求解惑,结果杨绛给年轻人回信说,你的问题就在于读书太少,想得太多。而有些人的问题则在于,关注自身太少,关注他人太多。

图片

这个时代,我们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去窥探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思想、别人的当下,然后与自己作比较。

你总是回到狭小拥挤的出租屋,望着天花板异想天开:“哪天我能找份月薪2万的工作就好了”,而不是去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价值,努力去让自己值月薪2万。

你躺在床上刷朋友圈,看到了老同学的旅游照片,羡慕至极:“嫁个好老公就是命好,不用工作到处旅游。” 一味地羡慕别人,感叹自己没有那个命,而不是去思考为什么别人可以嫁好老公,美貌吗?内涵吗?自己不是白富美,那该怎么办?

在怨天尤人的情绪里,满眼都是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而不去寻找弥补差距的办法,这个差距漫漫地慢慢地,就会由一个小裂缝变为鸿沟。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生何其有限。比起时刻注视着他人,多关注自身的成长,尽自己的一切努力让生活少点遗憾,才能过上快意人生。

而当今的媒体,都在引导我们去关注别人,而不是充实自己,提供了太多的八卦、娱乐,太少的能激励创新的知识资源。

图片

媒体,不管是严肃的官方媒体,还是自媒体,都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导向的功能,对于公众的文化需求,应该更多地去引导,而不是一位地迎合。

一位地迎合,只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也就是那些低俗的文化信息挤占了严肃的,有营养,有价值的信息存在空间。有价值的信息提供者为了生存,也不得不转变思路,成为低俗的附庸,这样必然会导致低俗信息大量充斥互联网空间。

尼尔·波兹曼所说的:当娱乐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将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或许,略显夸张,毕竟这个社会还有那么一些愿意思考的人,支撑着社会的创新和进步,但是当总是娱乐八卦,猎奇新闻占据头条的时候,也是我们该警醒的时候了!

图片

扫描二维码

相关内容

全民娱乐八卦的时代,一种娱...
故事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末,华夏大地上依旧战火纷飞。自38年9月...
2025-05-13 08:07:19

热门资讯

法国啄木鸟系列MarcDorc... 如果你是一名老宅男,老司机,那么啄木鸟这种知名片商的名字你一定听过,法国啄木鸟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电影公...
抖音十大网红美女 抖音最美女主... 抖音十大网红美女 抖音最美女主播排行榜 盘点抖音超好看的小姐姐抖音上聚集了众多美女网红,下面就是一份...
江嘉敏大胆艺术照曝光:真空上阵... 本文编辑剧透社:issac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发现抄袭者将进行全网投诉TVB知名女星,有“是非精”之称...
挑战八卦1000位明星之:虞书... 挑战八卦1000位明星之:虞书欣,丁禹兮,白鹿,王鹤棣,张凌赫,赵露思,刘宇宁
翁青雅疑似男友发声引爆社交圈,...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一则关于翁清雅的疑似前男友发声的消息,一时间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这位疑似男友的发言...
麦琳评论区再沦陷!买熏鸡嘲葛夕... 广大观众终于被麦琳——李行亮的老婆,逼疯了!《再见爱人4》杨子+黄圣依的流量,都不如麦琳买两只熏鸡干...
陈昊宇与李斯丹妮的黑历史大曝光... 近日,陈昊宇与李斯丹妮这两位炙手可热的年轻艺人又一次成为热议的中心——这一次,不再是他们的作品或活动...
陈奕迅的富士山下的歌词到底讲的... 陈奕迅的富士山下的歌词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这首歌大概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情侣分手后,女孩依旧对男孩念念...
BIGBANG全员重聚MAMA... 天团BIGBANG,他们即将在MAMA(Mnet Asian Music Awards,即Mnet亚...
1998年发行的十大歌曲 98... 1998年发行过不少经典歌曲,同样在98年也有不少热门流行歌曲,时至今日依旧被人传唱。下面Mai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