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疫情当前,公司让我们在家待着,除了不用打卡上班,工作一切照旧。很多同事抱怨,因为在公司办公尚且有上下班时间,一旦在家办公,几乎是24小时待命。可是我满心欢喜,像一个异类,因为我真的很喜欢不用挤地铁、提前半小时约车上班、着急忙慌打卡的上班生活。对,归根结底我是一个极其嫌麻烦的懒人。
我经常一边喝东西一边写稿,一边写稿一边听陶喆,他的歌很适合独居人群听,不会很聒噪也不会很悲伤,旋律又十分适合都市男女,整个人会慢慢轻快起来。
某天早上我把陶喆的《飞机场的10:30》分享给好友,好友大概用了几百字去描述陶喆的才华,但落点是“好好一个才子,非得搞出轨把妹那一套,白瞎了”。我拿着手机点了点头,有点恨铁不成钢,可是如今我倒觉得一切都很合理。
写陶喆,不在我的原定计划之中,本来要写吴宣仪的。
改变计划的原因是……耳机里开始放陶喆的歌,我挨个听下去,越来越开心,紧接着又想到陶喆之前的那摊子烂事儿,写作欲望空前。
所以吴宣仪的选题往后放放,今天我任性一把,写一个这两年没什么曝光度的男歌手,陶喆。
我对陶喆的最初印象,要从2006年的金曲奖说起。
那天我和朋友靠着并不顺畅的网络看金曲奖直播,在“最佳专辑”公布之前,大家屏住呼吸,默念“拜托一定是周杰伦!”
那年周杰伦手握《十一月的肖邦》,有句流行语是:《夜曲》一响,周杰伦上台领奖。
但,这个“奖”不包括金曲奖。
最终,最佳专辑被陶喆的《太平盛世》拿下。
奖项颁出后,我和朋友四目相对,愣住了。
陶喆当然是有名气的,但和周杰伦比起来还是弱了几分,形象和作品也是模糊的。
朋友忿忿不平地说,我明天把《太平盛世》里的歌下到MP3里,周一咱们听听,看看陶喆能有多厉害。
周一,我们一人戴上一只耳机,像乐评人一样假模假式开始听陶喆的歌,从《就是爱你》听到《Susan说》,又听到《爱是个什么东西》……我们不再说话,认认真真听陶喆的歌,比上课集中多了。
最后我把自己的MP3交给朋友,“帮我把陶喆所有歌曲都下载下来!所有的!求你了!”
从那之后,我开始听陶喆,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听陶喆的次数逐渐变多。
有句话说,人长大了才会听李宗盛。这句话我明白,因为阅历增加,我们才能听懂李宗盛歌中的人生与情爱。
可陶喆的歌为什么也是这个路数?此前我一直搞不懂。
今天我发现陶喆的歌,其实是拉我们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陶喆的歌有一种很洋气的都市感,听着他的调调,脑海里会想到形形色色的都市赶路人,大家有秘密,有不敢表现的欲望。
伴随着陶喆的歌,我们很容易把自己想象成对未来无奈又有点期待的都市人,想要抽一支烟,想要喝一点酒,想要做一会儿时髦的现代人。
20年前的歌仍能被形容“洋气时髦”,只能说陶喆的作曲思维很超前,至少比当代人超前20-30年才可以做到。
所以才华满溢这个词,我觉得他配得上。
我现在认为才华要匹配运气才能完全施展,比如陶喆就有一个不错的背景。
陶喆的爷爷陶一珊,毕业于黄埔军校,曾是吴淞商船学校的军事教官,之后任淞沪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再然后是上海市政局长……也就是说,陶喆的家境从爷爷辈算起就不差,能接触到更好的资源。
果然,资料显示陶喆的父亲陶大伟1972年去了美国迪斯尼,担任动画师工作。
我确实被这一信息震惊到,因为那个年代并不流行动画,或者说我们大多数人还未接收到“动画制作”这一信息。而此时的陶父,已经去到世界顶尖的制作团队里搞动画了。
上世纪八十年年代,陶大伟返台,当歌手、做主持,多栖发展。
陶喆是1969年生人,和我妈同龄。
我妈说她小时候的主要娱乐活动是跳皮筋、看小人书,而陶喆说他3岁的时候已经在听猫王的唱片了。
少年时期,陶喆的“玩具”变成了一把把上好的琴。父母对他的要求也是以“琴”来做交涉的,比如表现好就买琴,表现不好就毁了琴。
有一个故事我觉得很好笑。
陶喆上学那会儿谈了个女朋友,陶妈妈不喜欢那个女生,于是两人起了争执,大概对话是“你是要你妈还是要那个女孩子”,陶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手里拿着陶喆的吉他。
陶喆意识到如若说法不当,他的吉他就有可能一命呜呼,于是说“我当然是要你啊”,结果这句话说年完,吉他也落地了,被陶妈妈摔成了两半。
所有人都搞不懂陶妈妈怎么如此有力,能把吉他摔成两半,陶喆解释:我妈是京剧演员,有童子功,其中一项叫水袖,看起来很柔,其实很有力量,我妈就用练水袖的力量扔我的琴,但好在……那把琴不是特别特别好。
后来陶喆开始接触摇滚音乐,组建重金属乐队,逐渐和音乐打交道。1993年以音乐制作人的身份进入娱乐圈,他作曲的对象不是小咖,而是张信哲、郑中基这样的正统歌手。
就,从陶喆的成长经历来看,完完全全是在很好的资源环境下长大的人,连和父母吵架的“陪客”都是一把把价格不菲的琴。
这自然是属于运气好,可又不能说陶喆是资源咖,世人都知他确实是有两把刷子,20年前的曲子放现在听竟然毫不过时,被我们反复念叨到现在。
陶喆是那极少数中的一员,有着不错的家境,自己又有天赋,运气也刚刚好,真要挑毛病,也就是长相一般,没有帅到让人惊艳,但世人对“才子”又有着很厚的滤镜,换句话说,“才”能遮“丑”。
这样的人,太容易让大家为其投射“完美”二字了,就觉得他应该一直写歌,一直有创作欲,然后和同样有气质有才华的女性结成夫妻,如若再生一个小音乐天才就更好了。
可是我们也都知道,陶喆不是这么来的,他数次被台媒拍到和辣妹聚会,结婚后又不老实出了轨,之后承认出轨还在记者会上用PPT解释,风波过去后又被台媒拍到和辣妹同行……
真的,我前几年一直觉得陶喆就是在浪掷他的才气。
原本挺厉害一音乐人,结果婚后出轨,还要用PPT为大家梳理“出轨事件”的时间线,晒出他和小三的聊天记录,然后好几年名字后面的关联词都是「出轨PPT」。
这真的很吊诡好吗?
我甚至不解,觉得现在这个有些滑稽的陶喆,和当年我省吃俭用为了买他一张专辑的陶喆,根本就是两个人。
但是这一年,在我27岁的这一年,我有点想明白了——不要在天才、富豪、明星、艺术家这些人身上苛求道德标准,更不要试图要求他们成为模范标兵,他们是不可能集美好品质于一身的。
我不是在鼓励出轨,有些事在特定的人群中,真的不能只看表面的。
陶喆这类人,拥有世界上大部分金钱以及比普通人更灵光的脑袋,当他们既有了天赋又有了财富,这代表着他们同时也拥有更宽阔的自由度。虽然很多人不同意这一观点,但我还是认为“自由”和以上提到的这些是成正比的。
当一个人手中握着普通人所没有的财、才和自由,你觉得他会处处约束自己,过上粗茶淡饭,高标准严要求的日子吗?99%是不会的,这太不符合人性逻辑了。
前些天,比尔盖茨和妻子离婚,又被爆料和女员工疑似有染,我看好多人都在骂比尔盖茨,说他对婚姻不忠这的那的。
但是我对这些几乎没有太大波动,我觉得比尔盖茨这样的人,一个连续13年被福布斯评为世界首富的人,一个被称为“互联网教父”的人,你让他如小说男主一样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不可能的。
首先他能够承担得起一切后果,其次“规则”于他这个位置的人来说,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对吧?
陶喆出轨之后并没有离婚,俩人不仅感情稳定,还生了个娃,陶喆有时候会在微博上晒娃,特别是像父亲节这样的日子。陶喆她老婆是秀恩爱,次数还挺频繁。
原先我真觉得尴尬,怎么说呢,就有种上学时候全班都知道他作弊了,结果成绩出来后他还不顾一切炫耀的感觉。
但现在我也真的是悟出来了,规则只是针对我们普通人而言的,金字塔上端的人无需遵守,甚至他们是建立规则的那些人。
以及我们反着来推,如果他们是平平无奇遵守规则,没有冒险精神和试错精神的人,可能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真实的人性就是这样的,每个人都不堪,距离完美更是差着十万八千里。
以前我看到一些明星的出轨报道,总是气愤,心里不明白他们为何要这么做。现在我真的是看开了。
出轨乱搞到底是错的,怎么说都是错的,只是金字塔顶尖上的人不会被社会规则约束。
而我们普通人底子薄、机会少、需要忍耐的部分更多、手中的自由寥寥、更容易在错误中伤筋动骨罢了。
我是象女士,一个爱吃爱闹爱为女性打抱不平的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