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三不送,送了变仇人,不可否认,老祖宗说的话,真的有道理
194 2025-07-02
《辨古丘墓吉凶篇》
原文:
凡丘者,聚也,敦也,堆也。名曰玄武敦,丘必出武侯铁顶者;葬遇杰丘,子孙移流;葬遇泥丘,顶上圬也;葬遇浮丘,忧患咽喉;丘边有流水,远远环绕之。葬遇旄丘,枷项徒囚;葬遇陵丘,朝班头;后高前下。葬遇园丘,出驾骅骝,丘似昆仑,帝子琏孙;有三重也。葬遇营丘,扫地贫虚,一丘小,一丘大。丘遇哺乳,子孙一举。在冢两中,凡遇天昭,家出贤才。有三冢也。常以掩免加姓王神天上,营下有丘冢,定出三公九卿。
译文:
所谓丘,就是聚集、敦厚、土堆的意思。称作玄武敦的丘,丘上必定会出现武侯铁顶这人物;如果下葬到杰丘这种地方,子孙会迁徙流浪;下葬到泥丘,丘顶会容易有污垢;下葬到浮丘,会有忧患缠身,会有咽喉方面忧患;浮丘的旁边有流水,远远环绕着之。
要是下葬到旄丘,家族会有人遭受枷锁牢狱之灾;下葬到陵丘,子孙能入朝为官,陵丘地势是后面高前面低。下葬到园丘,家中会有人能出乘坐骅骝良马的富贵之人,园丘的形状像昆仑山,会出帝王子孙般的后代,有这种情况的丘往往有三重。下葬到营丘,家族会贫困潦倒,家徒四壁。营丘的形状是一大一小的丘(这里的描述与尔雅的描述不一致);下葬到像哺乳形状的丘,子孙会有一举成名的机会,这种丘形如在两座坟墓中间。
凡是下葬到天昭这种情况,家中会出贤能之才,类似三座坟墓的形状。常常用掩免(可能为特定风水物品或仪式)加上姓王神在天上(或为特定方位),如果营地下面有丘冢,家中必定会出三公九卿这样的高官。
解释:
丘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形状如两个并立的小土堆,本义为小土山,后引申为土丘状的坟墓。
这里对丘的定义大多也是来自《尔雅.释丘》(尔雅第十篇),原文如下:
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如乘者乘丘,如陼者陼丘。水潦所止,泥丘。方丘,胡丘。绝高为之京,非人为之丘。水潦所还,埒丘。上正,章丘。泽中有丘,都丘。当途,梧丘。途出其右而还之,画丘。途出其前,戴丘。途出其后,昌丘。
水出其前,渻丘。水出其后,沮丘。水出其右,正丘。水出其左,营丘。如覆敦者,敦丘。逦迤,沙丘。左高,咸丘。右高,临丘。前高,旄丘。后高,陵丘。偏高,阿丘。宛中,宛丘。丘背有丘为负丘。左泽,定丘。右陵,泰丘。如亩,亩丘。如陵,陵丘。丘上有丘为宛丘。陈有宛丘,晋有潜丘,淮南有州黎丘。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
译文:丘,如果只有一层,就叫敦丘;有两层,就叫陶丘;两层且顶部尖锐,就叫融丘;有三层,就叫昆仑丘。形状如同车乘的,叫乘丘;形状如同水中陆地的,叫陼(zhu,水中小块陆地)丘。被积水停滞环绕的丘,叫泥丘。方形的丘,叫胡丘。极高的土堆叫做京,不是人工堆筑的丘。被水潦环绕的丘,叫埒(lei,有堤防的)丘。顶部平整的丘,叫章丘。水泽之中的丘,叫都丘。位于道路当中的丘,叫梧丘。道路从丘的右侧经过并环绕,这种丘叫画丘。道路从丘的前方经过,叫戴丘。道路从丘的后方经过,叫昌丘。有水从丘的前方流出,叫渻(sheng,省的古字)丘。有水从丘的后方流出,叫沮丘。有水从丘的右侧流出,叫正丘。有水从丘的左侧流出,叫营丘。形状像倒扣的土敦的,叫敦丘。连绵起伏的,叫沙丘。左边高的丘,叫咸丘。右边高的丘,叫临丘。前方高的丘,叫旄(mao)丘。后方高的丘,叫陵丘。一侧偏高的丘,叫阿丘。中央低洼的丘,叫宛丘。丘的背后又有丘,叫负丘。左边是水泽的丘,叫定丘。右边是山陵的丘,叫泰丘。形状像田亩的丘,叫亩丘。形状像山陵的丘,叫陵丘。丘上又有丘,也叫宛丘。陈国(今河南淮阳一带)有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据传为人祖伏羲长眠之处),晋国(今山西一带)有潜丘(可能是指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东的潜丘,具体什么情况后世无考),淮南(今淮河以南地区)有州黎丘(可能是指今淮南八公山,古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天下著名的丘有五座,三座在黄河以南,两座在黄河以北(可能是指三黄五帝的埋葬地,如燧人氏、帝喾在黄河以南的商丘,颛顼是黄河以北的安阳,黄帝在黄河以北的延安)。
玄武敦的意思应该是如玄武般的敦丘,且丘顶土方如铁穹覆盖,能出诸葛武侯类人物。
浮丘旁有围绕的流水,后人祭奠时容易出现溺水等事故,所以里面提及祸及咽喉等等。这里面列举的丘都是跟风水中的环境、地理有关,不好的情况都是不利于后人,环境不好容易出事故;跟《相山篇》选风水的情况很类似,比如哺乳丘类同玉女峰案;昆仑山状园丘、天昭状类同三台案。文中有些名词查询不到资料,估计是在传承中遗失、发生变化,只能根据文中描述情况自行脑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