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静,势求动处;水本动,妙在静中

147小编 121 2025-06-29

山本静,势求动处。山,在自然形态中通常被视为静止的象征,属阴。然而,真正具有风水价值的山,并非是毫无变化的死寂之山,而是要在静态之中寻求动态之势。

所谓的 “动”,主要体现在山脉的起伏变化上。当山脉连绵不绝,有高耸的山峰,也有低陷的山谷,呈现出高低错落、此起彼伏的态势时,这便是山之 “动”。

从风水角度来看,这种起伏变化意味着生气在山脉中运行流转。山脉如同大地的脊梁,生气沿着山脉奔腾涌动,每一次的起伏都是生气的一次积聚与释放。

风水中有 “龙脉” 一说,龙脉的行走讲究剥换变化。就如同一个人在人生旅程中不断经历成长、转变,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

龙脉在行进过程中,山体的形态、五行属性等不断发生改变,一会儿呈现出金形山的刚健之态,一会儿又转变为水形山的灵动之姿,或者是木形山的挺拔之状、火形山的尖锐之貌,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龙脉充满生机与活力。

这种龙脉的活跃变化,就是山在静态中所展现出的动态之美,只有这样的山,才能孕育出良好的风水格局,为居住者或逝者带来福祉。

水本动,妙在静中。水,与山的静态相对,其天然属性为动,属阳。奔腾不息的江河、潺潺流淌的溪流,水总是处于流动的状态。

然而,在风水理论里,水的精妙之处却在于能够呈现出静态之象。这里所说的 “静”,并非指水完全停止流动,而是指水能够相对平稳、缓慢地汇聚停留。

比如池塘、湖泊、深潭等,水在这些地方积聚,形成相对静止的水域。水的这种静态之美,是风水格局中极为重要的因素。

水的静止,意味着生气能够在其中汇聚而不流散。当水流动过于湍急时,就如同生气在匆忙间一闪而过,无法停留积聚,这样的水在风水中被视为凶水。

而安静的水,如平静的池塘,水面波澜不惊,清澈见底,它不仅能够蓄纳生气,还能反射天光云影,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在古代风水典籍中,常强调水要 “两吉”,其一便是干净,清澈纯净的水象征着纯净的气场;其二是安静,平稳不喧闹的水有利于生气的凝聚。

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我们才进一步去考量水的形状、五行属性、方位等因素与风水格局的契合度。

若水质污浊不堪,或者水流声喧嚣嘈杂,就破坏了风水的和谐,难以形成优良的风水环境。

静者池沼之停留,动者龙脉之退卸。池沼等水域中水流的停留,是水之静的具体体现。当水汇聚于池沼,就如同找到了一个归宿,生气也随之聚集。

这种聚集的生气能够滋养周边的环境,使得周围的气场变得稳定而祥和。在风水格局中,这样的静水环境对于阴宅和阳宅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对于阳宅而言,门前有安静的池塘,会给居住者带来宁静的生活氛围,有助于家庭的和睦与安宁;对于阴宅,静谧的水环境能够让逝者安息,庇佑后代子孙。

而 “动者龙脉之退卸” 则进一步阐述了山之动与龙脉的关系。龙脉在行进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的起伏、变化,即 “退卸” 来展现其活力。

龙脉的退卸,就像是生命的新陈代谢,通过这种方式,龙脉能够将自身的煞气、粗气等不良气场逐渐褪去,转而孕育出嫩秀之气。

每一次的起伏、转折,都是龙脉的一次蜕变。当龙脉经过剥换、过峡等过程,束咽而起星顶,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时,这便是龙脉在 “动” 中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只有具备这样活跃变化的龙脉,才能在最终结穴之处凝聚足够的生气,形成理想的风水穴场。

在实际的风水堪舆中,我们需要综合考量山水的动静关系。山龙要踊跃翔舞,展现出灵动的态势,但又不能过于躁动;水要弯抱悠长,体现出安静的特质,但又不能完全静止。

理想的风水宝地,必然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山水相互配合,阴阳相互交媾。

朝案之山要静静地拱向主山,不显得过于压迫;龙虎之砂要安静地向内弯曲环抱,而不是向外斜走飞出;水要静聚在明堂之中,而不是冲激中堂。

在落脉结穴之处,要充满精神活力,如同游龙般灵动,而穴位则要依靠在安静的局态之处,如此方能尽得阴阳动静造化之妙,营造出有利于人丁兴旺、财运亨通、事业发达的风水环境。

上一篇: 靠山“玄武”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运势
下一篇: 入户门对电梯,你真的了解其中的门道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