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电视背景墙设计的几个建议及注意事项
90 2025-07-01
文/观文史说
编辑/观文史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特别看重家的风水,为了让家业兴旺发达,长久传承,老祖宗们总结出许多家居风水的忌讳。
比如在院子里种树,就有很多讲究。
传统上有句谚语说“桑松柳梨柏,不进王府宅”,这句话提醒人们,桑树、松树、柳树、梨树和柏树这五种树木,不能种在家里,否则会造成家运衰败。
这五种树与家运不吉,当中必定蕴藏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作为子孙后代,我们应该深思为什么,以汲取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生活经验。
五树进宅,家道中落
中国有句古语说“五树进宅,人穷家也败”,这句话提醒人们注意家居布置中的些许禁忌,不能随意在院子里种植某些树木,否则会招来厄运,那么,这五棵树分别是哪些呢?它们代表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先来看松柏,松柏是常绿乔木,在文人墨客的诗词曲赋中一直受到称颂,代表着高洁、坚韧的品格,但是在古时候的农村,松柏却被认为会招来厄运灾难。
因为它们可长至百年,让人联想到葬礼上的柏棍、松柴,所以被视为不祥之物。
槐树也是忌讳种植的对象,槐树本是风水中代表祥瑞的树木,但传说种植过多的槐树会令男丁凋零、家道中落,所以也成了家家忌讳的树种。
这可能与槐树开花结果的时间有关,槐花开的早,结的果实也较多,这在古时候易被联想到男性早孕和多子,从而成为了传说中的凶兆。
桃树与李树也同样被列为忌讳之列,传统认为,桃花易逝、桃木短命,不利于家业长盛,李树寓意离散,种植过多也会带来分离之灾。
这两种果树轮番开花结果,让人联想到子女成长离家的景象,所以成了不利家业的负面象征。
种植过多的榆树也会招致家族衰败,传说中,榆树容易被蛀虫蛀空,成为危险的死木,这被看作是族裔断代的凶兆。
所以这五种树木——松、柏、槐、桃、榆,都成了古时候农家必忌讳的庭院树木,被认为种植过多就会使家道中落。
其实这种忌讳种植的习俗,只是古人试图用巫术手段掌控命运的一种心理映射。
松柏、槐树等本身并无吉凶,古人只是根据某些联想将它们和家族兴衰联系起来,并且通过迷信来达到心理安慰的目的。
这种习俗随着社会进步而逐渐消失,但仍留存在民间传说中,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它提醒我们,环境的和谐非常重要,但更需要理性地对待迷信,而不应让它左右我们的决定。
这种忌讳观念其实也反映了古人对家庭和谐的渴望。
松柏常青,让人联想到死亡,槐树结果过早过多,被看作男性的不祥之兆,桃李轮番开花结果,暗示子女离家,榆树易被虫蛀,成为断子绝孙的象征。
这些负面联想让古人产生了恐惧,并试图通过忌讳种植来避免灾祸,这其实来源于对家庭持续兴旺的期盼。
槐树与鬼怪的纠结
槐树在中国很常见,它承载了中国古人许多迷信的想象,槐字由“木”和“鬼”两个部首组成,所以古人认为它与阴鬼有关。
在封建时期,村民们深信槐树会招来吊死鬼,因为槐树上常有一种小虫,吐着丝在树叶上垂钓,夜晚看上去就像鬼魂飘荡,村民害怕夜晚起身,久了会抑郁生病,所以民间普遍不愿在家种槐树。
但也有人认为槐树吉祥,与科举升迁有关,一些大臣的官职里也带“槐”字,他们认为家种槐树能获得天庇佑,子弟仕途顺利,这种说法在唐代较多。
槐树究竟是吉是凶,民间一直争论不休,有人提出“阴盛阳衰”的说法,认为槐树属阴,如果在院子里栽种太多会对男丁不利。
也有人认为“家中有槐,升官发财”,槐树能带来好运,但更多人还是认同槐树与鬼怪相关的说法,不建议在家栽植。
这其实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阴阳五行说以及鬼神的迷信,古人受限于当时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很容易将一些自然现象归因于鬼神作祟,比如夜晚槐树上的蚕蛾就被视为吊死鬼的征兆,这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恐慌。
不过我们也应该理解,在没有科学知识的古代,人们通过这些传说寄托自己的恐惧,获得心理上的慰藉,这些传说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如今,面对槐树我们不应再有种种禁忌和迷信。栽植树木要考虑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树种。
槐树与鬼怪相关的说法充满迷信色彩. 我们应该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不要受到陈旧观念的束缚,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环境.
甜美的梨树
梨树结果甘甜多汁的梨子,在我国历来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在古代,梨树却饱受诟病,甚至被视为洪水猛兽,这一切的起因,都由梨树的名字说起。
梨树中的“梨”字,与“离”字谐音,古人极为讲究谐音,凡谐音词与自己的价值观相悖,就会被视为厌恶和禁忌。
“离”字代表分离离散,与古人推崇的家庭团聚思想相违背,所以,只因名字类似,梨树就被扣上了“分离桑”的恶名,成为许多人家中绝无仅有的“见不得人”。
其实,对梨树的成见源自更早的时代,早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富人豪门就有在自己庄园里栽种梨树的习俗。
梨花洁白而梨实多汁,让园主们颇为喜爱,而普通百姓的生活十分艰苦,与富人的奢靡形成强烈对比,这样的环境下,百姓们便将富人家的梨树视为罪恶的源头,久而久之,对梨树的成见就深入人心。
到了封建社会,简单的百姓只希望一家老少团聚,远离战乱,但那个时代荒年多发,父母与子女经常生离死别。
百姓们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寄希望于些“吉祥物”,比如红色、金锁等寓意祥和之物,梨树的名字与“离”字谐音,便成为百姓们躲避对象。
尽管从理性分析,种梨树与人口离散没有任何关系,但基于谐音忌讳的习俗,已经融入到古人的生活价值观中。
当今时代,我们不应迷信以往的陈规陋习,梨子的美味已得到普遍认可,梨树也再非过去那般让人避之不及。
我们应抛开成见,理性看待一切事物,唯有如此,才能在这个飞速变革的时代屹立不倒、与时俱进。
桑树的历史与民俗
桑树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养蚕业的重要物种,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由于“桑”字与“丧”字谐音,在民间长期存在着不少禁忌与迷信。
在我国,养蚕业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北方地区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从事蚕桑活动,到了商周时期,蚕桑业已遍及中原各地。桑树提供了养蚕最重要的食粮——桑叶,没有桑树就没有繁荣的养蚕业,也就无从谈起丝绸之路的辉煌。
与此同时,桑树的果实也十分可口,含糖量高、营养丰富,在古代,桑果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之一,一些地方也利用桑果酿制果酒,桑树的树皮和根皮可入药,有清热泻火、活血止痛的功效。
尽管桑树功用甚伟,但在古代民间,却也存在一些迷信观念,由于“桑”与“丧”谐音,种桑于家,有“出门见丧”之嫌。
这一迷信在古书《尔雅》中就已有记载,一些古籍也记载,种植桑树会招来红疙瘩之虫,使人魔难。
直到今日,这种忌讳仍未完全消失,一些地区农民仍然避免在自家院落里栽种桑树。当然,这已成为无稽之谈。
事实上,桑树不仅无害,反而对我国农业发展功不可没,许多农村地区靠种植桑树改善了生计,我们应正视桑树的经济价值,抛弃无端的迷信,让这种赐福中华的树木发挥更大作用。
桑树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约70个国家和地区栽培桑树,我国、印度、巴基斯坦都是桑树的主要产地。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桑树蛋白富集的桑果成为重要的营养来源,对解决贫困与饥饿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中国南方地区如江浙一带,每年春季桑果成熟时,桑园里蜂拥而至的采摘人群绵延数里,场面壮观。
人们把新鲜的桑果制成汁水或果酱,可谓香气四溢,口感甘甜,在我国西南山区,一些少数民族把桑果迸水制成果酱,与糯米饭搭配食用,既营养美味,又富有民族特色。
也有一些地区会采用桑树制作成型工艺品,如利用桑树根雕刻而成的印章、文房四宝等,这些桑根工艺品质朴而富有韵味,深受游客喜爱,可见,桑树不仅在农业上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
桑树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农业和文化中担负着多重功能,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应抛弃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迷信,充分利用这一珍贵资源,让桑树造福人类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松柏之谜
松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高洁长寿的象征,但是在民间,松柏树却被认为不宜在家中种植,这似乎存在着某种矛盾,这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在古代,松柏常被皇族和贵族专门种植在坟墓附近,根据等级高低,规定了不同的使用规则。
如天子的坟墓周围可以种植三丈高的松树,而诸侯就只能种植一半高度的柏树,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等级观念的淡化,普通百姓也可以在自己的坟墓周围种植松柏了,久而久之,松柏与墓葬就联系在了一起。
另一方面,根据阴阳学说,古人认为松柏适宜生长在阴冷和阴暗的环境中,比如山谷、林地、坟墓等地。
如果将这种阴气十足的植物种在阳光明媚的庭院中,会影响家宅的“风水”,招来霉运,这种观念一直影响着后人,很多人至今不愿在家中种植松柏。
此外民间还流传着许多与松柏相关的传说。
最为广泛的一个说法是,松柏可以用它特有的气味来驱赶喜食尸体的魍魉妖怪,因此,在许多古墓出土的棺椁周围都发现了厚厚的松柏树枝,用以避免亲人遗体被怪物盗食,这也进一步加深了松柏与墓葬的联系。
我们不难看出,松柏与墓葬的关系在民间文化中已牢牢确立,当代人不必完全遵循这些习俗,但也可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寓意。
松柏虽被视为墓地植物,但其高洁忠贞的内涵仍然值得现代人学习和珍视。
树种选择看清背后的迷信
古人在选择种植树木时,讲究谐音寓意,形成了一些传统说法。
如“桑杨槐榆树,福字不进门”,认为这些树木带有不吉利的含义,不宜栽植在家中,但是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存在迷信成分。
比如桑树,仅因其谐音“丧”而被认为不适宜栽植,实属荒谬,历史上,刘备就在家中栽植桑树,后来仕途一帆风顺。
洋槐花树现今在农村随处可见,槐字也未见得凶。杨树树叶宽大,但桐树、芭蕉叶更大,却没有禁忌,所谓“鬼拍手”,不过是人们的联想。
比如民间说法“前桂后杏,东榴西柿”,选择在院落不同位置栽植桂花、杏树、石榴和柿子树,不仅出于实际功能,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景。
桂花树前,期盼金榜题名,杏树后,期盼子孙兴旺,东边石榴,盼健康富贵,西边柿子树,期待丰收吉利。
这种传统寓意,反映出古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他们希望通过谐音、寓意等手段,获取好兆头、留住正能量,这种积极心态值得现代人学习,但方法可以更科学合理化。
选择树木,应考虑庭院布局、地域气候、阳光遮挡、养护难易程度等实际因素,而非仅凭空的谐音寓意,现代城市绿化中,也更多考虑科学合理的配置。
当代人不应迷信这些传统说法,但也不能一概否定祖先智慧,我们应辩证地对待这些传统,吸收其中合理因素,抛弃其迷信成分。
要在继承与发展中找平衡,不盲从,也不全盘推翻,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发扬民间传统智慧。
这些关于树木禁忌的说法,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的体察和想象,他们寄托在植物身上的期许,代表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么,我们该如何继承发展这种传统智慧呢?一是树种选择要考虑实用性,二是寻求科学依据,三是吸取积极寓意。
东边种植向阳树种有利生长,选用当地土著树木易于栽培,桂花有助心情,可种植增强正能量。
当然,植物栽培最重要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绿化环境、美化生活,在追求美好的同时,也要理性看待传统说法,防止迷信盲从,继承智慧不能没有批判精神。
面对传统树木禁忌说法,我们不能一概否定,更不能迷信依从,应辩证看待,吸取积极因素,抛弃迷信成分,在继承与创新中取得平衡。
树木栽培要为生态环境、生活品质考虑,也可以适当寄托美好愿景,但需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