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李飞:很多学校霸凌事件不论发生在校内还是校外,都是模仿网络游戏里的场面,使用的方法、用的工具和最后造成的后果是一模一样的,完全是模仿的。所以,现在未成年人保护法草案关于网络保护这一章对于制止和解决这个问题决心不大,力度不够。20年前,制定这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时候,当时网络游戏还没开发到那种程度,当时拥有终端机、IPAD和手机还没有那么普遍,所以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突出。这个问题我观察了20多年,后来网络游戏造成的青少年网瘾现象,已经引发了很多社会稳定问题,有很多家长对子女网络成瘾简直就没有办法,有送到精神病院去治疗的,也有一些社会团体帮助对孩子的管教,力图扭转这个社会问题,但很难解决。对于这些受害的家长,社会都非常同情。我也观察到,当时专门提供网游产品很有名的一个姓陈的老板,当时很多家长说要追杀他,最后他赚了很大一笔钱,一看苗头不对,“华丽转身”把这个公司卖了搞别的去了。说明他干这个事,他知道是损害青少年、损害中华民族未来的,是给无数家庭带来严重危害的。过去全国人大推进网络立法,包括人大作决定实行实名制,我专门跟工信部、网信办也谈过这个问题,作为法律制度,线上线下的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是一致的,法律禁止在线下搞那些诲淫诲盗的侵害青少年的活动,他们不敢在线下搞,但是在线上他就敢搞,钻了这个空子。为什么在线上就能搞呢?有的部门头脑不清醒,为了那点GDP,为了赚那点钱,不采取断然措施,会毁害我们的后代。20多年以来,在立法过程中的很多场合,我都提出这个问题,所以我希望这次能够彻底解决。如果这次我们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作为立法机关就愧对我们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