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的划分
72 2025-07-01
原创 李清华 易学探微 2025年05月11日 19:15 山东 听全文
风水,古称堪舆。“堪”是天道运行的规律,“舆”为地道承载的法则,堪舆之道,本质就是天地运行的根本规律。天有流动的“气”,地有具象的“形”,天依托地之形而显象,地附着天之气而生机,形为实体根基,气为作用表现。唯有天地德性相合、体用搭配得宜,才称得上正宗的峦头理气之学。 如今市面上充斥着大量讲解理气的风水书籍,可多数只关注地面山川地势,忽略了天道运行的规律,自然难以灵验。从深层逻辑来看,风水的核心在于“体用结合”。清末民初,四川大易风水名师王元极在《三元真谛》中明确指出:地理以地形为本体,以气场变化为应用;而理气又以地盘下卦为根基,以天盘挨星为方法。当下的风水术,无论是偏重形式派,还是执着于理气派,都偏离了正道;即便两者兼顾却偏重挨星,却不知下卦真诀,同样不得要领。只有《青囊经》《天玉经》以及大元空五行,源于洛书九气,上应北斗天象,主宰天地运转,推动四时更迭,贯通八方之气,才是峦头理气的根源与正确用法的真谛。 孟子曾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学地有术,必究夫易。”想要真正理解风水,就绕不开《易经》这座智慧宝库。《易经》玄妙无穷,阴阳动静变化、刚柔相互调和,与天地共生共灭。易理、卦象、数理,无所不包,巧妙地蕴含在河图洛书之中,又通过先后天八卦展现出来。其实早在天地形成、河洛卦爻出现之前,这些道理就已存在,只是混沌未分,常人难以领悟。所以《易经》是为智者准备的学问,深入探究卦象的细微之处,便能洞悉万物变化的规律,并能随时间推移,以易理阐释世间万象。 可惜当下,有人只知卦象却不解其理,有人通晓理论却不懂对应卦象。如今地学研究兴起,不少人执着于近代理论,反而忽视了易理根源,这些人终究是门外汉。市井间伪书泛滥成灾,失去易理根源后,迷惑性更强。易理是地理风水的根基,一阴一阳相互作用,是风水变化的根本,它们往来交错、此消彼长,主导着风水的吉凶。顺应规律则为善,违背规律则为恶,这些道理应用在地理峦头理气中,其根本都建立在易理之上 。 地理风水之学,幸有杨公、曾公、蒋公、章公四位先贤倾囊相授,深入剖析其中精微之处。然而后世学习风水者,若没有明师指点,大多只能盲目摸索,终其一生也难以入门。千百年来,风水伪书层出不穷,真正能探寻到风水真谛的人,百不足一。地学的核心秘诀向来依靠口传心授,没有名师指导,即便读尽万卷书,也只是纸上谈兵,始终徘徊在风水大门之外。真正的风水之法,在于下卦、审运、挨星,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在风水的实际应用中,掌握阴阳消长的规律是重中之重。经文中“天根月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便暗藏着天地运行的奥秘。在先天状态下,天地定位,乾为天,坤为地。坤之精华融入乾中化为离火,乾之精华注入坤中化为坎水,这便是天地作用的体现,居于四方本位永恒不变。人在天地间生存,感受四季寒暑交替、星辰斗转星移,顺应阴阳消长,方能与万物和谐共生。 在时空变化中,阴爻显现时月亮晦暗,阳爻显现时月亮明亮。从坤卦阴极阳生,转化为震卦,阳气渐长;从乾卦阳极阴生,变为巽卦,阴气渐退,形成了阴阳循环消长的规律。在八卦中,除去代表日月本体的坎离二卦,其余六卦对应着月相变化。坎中纳戌,暗含坤腹藏乾爻之象;离中纳巳,象征乾腹藏坤爻之理,二者作为阴阳精华,是天地交合之气的体现,每日晨升暮落,循环不息,寒暑无间,各自彰显本体,互不干扰。 其余六卦,生动展现着阳长阴消、阴进阳退的过程: - 阳气初生:初三至初七对应震卦,夜幕降临时(戌时),能在西方庚位看到初月; - 阳气渐盛:初八至十二日对应兑卦,戌时月亮出现在南方丁位,愈发明亮; - 阳气鼎盛:十三至十七日对应乾卦,戌时月亮高悬东方甲位,圆满明亮 ; - 阴气始生:十八至二十二日对应巽卦,清晨(卯时)于西方辛位可见月相渐缺; - 阴气渐盛:二十三至二十七日对应艮卦,卯时月亮在南方丙位,仅剩月牙; - 阴气鼎盛:二十八至初二对应坤卦,卯时月亮隐于东方乙位,近乎不见。 这便是“纳甲”的由来,其规律永恒不变。初一子时,坤卦阴极,一阳暗生;至初三午时,历经三十时辰形成一阳爻,坤卦变为震卦。依此类推,每过三十时辰,爻象变化,直至阴阳交替循环。 前半月每五日阳气增长一爻,后半月每五日阴气增长一爻,五日之中两日半隐而不见,两日半显形。阳气增长则阴气消退,反之亦然。从后天八卦南北方位观测月亮,初八至二十二日,阳爻七、阴爻二,月光明亮;前半月月亮西边先亮,自西向东渐次全明;后半月东边先暗,自东向西逐渐隐没,呈现出独特的东长西消之态。 每月以五日为一卦,六卦循环往复,无有间断。既可看作六个独立卦象,也可视为六阴爻与六阳爻的变化,本质上都是乾坤二卦、一阴一阳的消长之道,万物由此生成,后天八卦方位也源于此规律。比如初三至初七对应震卦(震属卯),初八至十二日对应兑卦(兑属酉),所以经盘上卯酉相对;同理,乾巽、艮坤在经盘上两两相对,坎离(对应子午)亦交汇对望,八卦相互对应发挥作用,其中规律精准严密,容不得丝毫偏差。只有掌握八卦对应的时空规律,才能正确运用经盘。 后天八卦统管干支二十四山,是下卦、审运、挨星的重要准则。然而近代出现的伪书提出“中针”“缝针”等说法,实则荒谬。从周公、黄石公、郭璞,到杨公、曾公等历代先贤,皆使用“正针”,从未有过中针、缝针的记载。这些错误说法,不过是不学无术之人妄加编造,还假托先贤之名。他们不明白一卦管三山、两两相对的原理,源自太阴太阳的消长变化。 以甲卯乙三山为例,对应震卦方位,每月初三夜阳气初生;初四到初八日二阳渐生,月亮更明,对应庚酉辛三山的兑卦方位。所以经盘上自然形成卯酉相对、甲庚相对、乙辛相对的格局。若甲山庚向兼寅,寅属艮卦,对应二十三至二十七日的阴消于阳之象,与甲位震卦相差甚远;乙山辛向兼辰,辰属巽卦,对应十八至二十二日阴消于阳之态,同样与乙位震卦不合,如此便犯了阴阳差错。由此可见,中针、缝针绝不可用,八卦与二十四山的关系皆可依此类推。 上述种种例证表明,缺乏根源的风水地理书籍皆为伪书。风水的根源在河图洛书与《易经》,不懂易学,便无法踏入风水之门。唯有深知风水学源自河洛,研习经典,方能去伪存真。如此一来,便能拨开迷雾,领会杨曾等先贤的风水精髓,一眼辨明众多风水书籍的对错。做到天卦、地卦融会贯通,体用兼备,通过细微观察环境变化,掌握九星流转、乘时纳气的关键,顺应时空规律选择居住环境,最终实现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理想境界。 作者简介:李清华,13953795433著名易学专家,山东鱼台人。师从中国社科院教授、博士导师潭德贵,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彬教授。现任中国宗教学会易道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易学联合会易学文化与信息科学研究会员,山东周易研究会会员、《周易应用研究》杂志编委,周易名家百科人物。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易学研讨,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被誉为“中华易学最具影响功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