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有6大禁忌,你千万不要犯,只要有一个,早晚会吃亏
189 2025-07-02
三僚村,位于江西赣州兴国县,被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自唐代风水祖师杨筠松(杨公)携宫廷秘术隐居于此,此地便成为堪舆学的核心传承地。据《赣州府志》记载,杨公因黄巢之乱南迁三僚,“投徒传艺,使堪舆学广传民间”,其弟子曾文辿、廖金精(廖瑀)等均为后世风水巨擘,参与北京故宫、明十三陵等重大工程选址,奠定了三僚“天下风水出赣州,赣州风水看三僚”的至高地位。
廖氏崇德公祠:风水杰作与家族荣光的见证
此次研学班的户外实践聚焦于廖氏崇德公祠,这座祠堂不仅是廖氏家族的精神象征,更是杨公风水理论的实体化呈现。崇德公祠依山傍水,布局遵循“峦头形势为上,因地制宜”的核心理念。据廖炎晖介绍,祠堂坐向精准契合“乾山巽向”,背靠辛峰以镇守龙脉,前有巽水环抱,形成“玉带缠腰”的聚气格局,暗合《撼龙经》中“龙神得水,方显威灵”之要义。
典故与传说:
七星池镇煞:祠外七星池的设计,源于明代廖氏先祖为化解地形“坑煞”所创。七池按北斗七星排列,引水通渠,以五行相生之理调和地气,使家族人丁兴旺、科甲连绵。此技法后被载入《三僚廖氏秘录》,成为风水改造的经典案例。
廖禹与杨救贫斗法:据张玉正《风水祖师杨救贫堪舆实证》记载,廖氏先祖廖禹(廖金精)早年恃才傲物,曾与杨公斗法。黄陂廖氏请杨公堪定门楼位置时,廖禹预先以罗盘定位,并埋铜钱为记。杨公到场后未用罗盘,仅以竹竿随手一插,竟精准穿透铜钱方孔。廖禹惊服,遂拜杨公为师,并迁居三僚村,终成杨公嫡传弟子。三僚杨公祠对联“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便暗喻此事,彰显杨公以简驭繁的至高境界。
眠犬护穴:廖氏先祖廖文政之墓(眠犬形)与崇德公祠同脉相连。杨公曾点化此地“形如卧犬,守护安宁”,后人依此形制修祠,确保家族百年昌盛。研学中,廖炎晖以罗盘实测,揭示祠堂与墓穴的“龙脉同频”之妙,印证了“形气合一”的理论精髓。
廖炎晖:非遗传承人的现代诠释
作为三僚廖氏第38世孙、钦天监博士嫡传,廖炎晖自幼浸淫家学,深谙《青囊奥语》《天玉经》等杨公典籍。在崇德公祠的讲解中,他结合实例解析“三元不败”与“九星水法”的实操要点:
穴场裁剪:通过“挨、粘、倚、撞”等手法调整祠堂地基,使生气汇聚于中轴线,呼应《雪心赋》“穴分三停,山衍八卦”的智慧。
时空应验:以潮汕林姓祖坟改造为例(乾山巽向,乙水来朝),说明风水布局需结合元运推算,方能实现“三年显贵,五载添丁”的时效性。
古今交融:研学班的文化使命
此次研学班延续三僚廖公堪舆文化研究会“非遗传承,造福有缘”的理念,通过实地考察、古籍研读与案例推演,让学员亲历“眼力辨气、手工造局”的全过程。廖炎晖强调:“风水非迷信,而是古人‘天地人合一’的生态哲学,其核心在于顺势而为、补缺成圆。”
从崇德公祠看国粹新生
崇德公祠的一砖一瓦,凝聚着杨公风水的千年智慧与廖氏家族的守护匠心。三僚廖公堪舆文化研究会以第26期研学班为契机,不仅重现了“步龙点穴”的古老技艺,更将传统堪舆与现代科学衔接,为国学复兴注入鲜活力量。正如杨公所言:“余生得无穷乐,可谓知足,而死无憾矣。”——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自信,正通过廖炎晖等传承者的努力,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