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种盆茶,好看、好闻还能喝
52 2025-07-28
一、起源:盐商与尼众共建的慈悲道场
法藏寺坐落于自贡市自流井区釜溪河畔的唤鱼池畔,其历史可追溯至1943年。彼时,自贡盐商首富王德谦与尼众释寂贤法师共同发起募资,在这片被称为“沱湾”的风水宝地上修建尼庵。据记载,寺庙选址处原为一片平缓的河岸台地,因滏溪河在此形成巨大弯道,河水清冽如镜,故得名“唤鱼池”。寺名“法藏”取自佛教经典,寓意佛法深广如宝藏,普度众生。
值得一提的是,寺旁崖壁上的“唤鱼池”三字为宋代文豪苏东坡手迹的拓刻。1920年代,自贡商会会长郭梦之游历青神中岩寺时,对苏东坡真迹爱不释手,遂将其拓印并镌刻于此,成为法藏寺的重要文化标识。
二、传说:镇龟守财的风水玄机
法藏寺的兴建与自贡独特的盐商文化紧密相连。当地流传着一则神秘传说:龙凤山形似浮于水上的巨龟,被视为自贡财运的象征。盐商富贾为防止“神龟”驮走财富,特意在龟首位置修建法藏寺以镇之,而隔河相望的王爷庙则寓意“镇江锁水”,保佑盐船往来平安。这一传说将佛教信仰与风水文化巧妙融合,成为自贡井盐历史的鲜活注脚。
另一则故事与寺庙重建相关。上世纪80年代,慧芳法师主持复建时,仅凭个人积蓄和信众捐赠完成工程,未接受政府资金支持。施工期间,工匠曾在地基下发现清代神道碑和“公正廉明”碑,这些文物至今仍立于寺旁,见证着自贡的吏治文化与佛教传承。
三、镇寺之宝:山水之间的文化遗存
尽管法藏寺未明确供奉国家级文物,但其周边历史遗迹与建筑艺术堪称瑰宝:
1. 唤鱼池摩崖石刻:苏东坡手书拓刻与盐商郭梦之的文化雅事,赋予此处深厚的人文底蕴。
2. 清代神道碑与民国石碑:寺旁保存的神道碑记载了清代官员事迹,“公正廉明”碑则纪念1924年屈姓检察官的清廉事迹,是研究自贡地方史的重要实物。
3. 现代建筑艺术:1980年代重建的寺院虽为现代结构,却巧妙融合明清风格,飞檐斗拱、鎏金佛像与依山就势的布局相得益彰,被誉为“小南海”。
四、现状:香火重兴的尼众梵刹
历经“破四旧”的劫难后,法藏寺在改革开放后迎来新生。1980年,慧芳法师率弟子收回被占用的寺产,在平房中恢复佛事活动。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寺院分阶段扩建,形成今日占地千余平方米、三进式布局的规模。主体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两侧分布观音殿、伽蓝殿及寮房,整体呈现“小巧精致、金碧辉煌”的风貌。
如今,法藏寺是自贡市重要的尼众修行场所,常住尼众十余人,每日早晚课诵、念佛共修,延续着清净道风。疫情期间虽曾短暂闭寺,但近年已恢复开放,每逢佛诞、观音法会等节日,信众云集,香火旺盛。
五、景区导览:自然与人文的双重体验
核心景点:
1. 唤鱼池观景台:可俯瞰釜溪河蜿蜒而过的壮丽景色,近距离观赏苏东坡手迹拓刻。
2. 后山门与祇园精舍:后山门匾额“祇园精舍”为佛教圣地的象征,周边苍松翠竹环绕,营造出禅意氛围。
3. 盐商公馆群:毗邻的胡廷洁公馆(民国盐商宅邸)与法藏寺隔巷相望,其法式建筑风格与寺庙的古典韵味形成鲜明对比,成为“中西合璧”的历史缩影。
游览贴士:
最佳季节:春秋季气候宜人,河畔绿柳成荫,适合静心礼佛。
交通指引:市区可乘公交至“王爷庙”站,步行过桥即达;自驾可导航“法藏寺”,附近有临时停车位。
文化延伸:建议结合游览对岸的王爷庙、陕西庙,系统了解自贡盐商文化与宗教建筑艺术。
法藏寺虽非千年古刹,却以独特的历史脉络、灵动的传说故事和清幽的山水格局,成为自贡文旅版图中不可忽视的亮点。它不仅是佛教信众的精神家园,更是一扇窥探盐都历史、品味市井禅意的文化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