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揭露周易法象的内涵,其与古中医的联系!(传)

147小编 167 2025-10-10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叫“法象”。什么叫法象?说白了,就是人们观察天地万物的样子、它们运行变化的规律,从中得到启发,用来指导处理人事的办法。古人很讲究这个,比如《周易·系辞传》里就说了:“天垂象,圣人则之。”也就是说,天上有星星月亮这些象,圣人就依照它们来办事。还有一句,“法象莫大乎天地”,意思是说要找样子、找标准,就得向天地学习。它又说“天地变化,圣人效之”,讲的是天地怎么变化,人也要跟着变化。所以古人取法自然,不是光看外形,更重要的是看它背后藏着的道理和意义。

我们说“象”,可不只是图画或影子那种“像”,它其实是很有深意的。有学者说,“象”其实就是“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借助自然事物,把看不见的理讲清楚的一种手段。就像《周易·说卦传》里提到的,圣人做《易》,不是为了画几个图,而是为了顺应天地人生的道理。他立天道讲阴阳,立地道讲刚柔,立人道讲仁义。把这三方面合起来,用阴阳的变化编成六画的卦象,用来推演世间万事的道理。所以说,易经里的象,不只是看起来像,而是为了“明理”“尽意”,借物喻人、借象说理。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象”是怎么起作用的吧。比如乾卦象征马,为什么是马?不是因为马长得多帅,而是因为马性情刚健、行动有力。再比如坤卦象征牛,也不是因为牛有角,而是因为牛温顺、能负重。这种“取象”,不是靠长得像,而是看它的性情和特性。古人讲“法象自然”,不是做写实画,而是看某个东西背后藏着的精神,然后把这个精神引出来,用到人事上来。这就好比你看到太阳,不只是想到热,还能想到光明、公正、照耀万物,这种抽象的意义,就是象的精华。

在《周易·系辞传》里,还讲了圣人是怎么通过象数造出各种器物的。比如捕鱼用的网,是参考“离卦”的形象;耒耜(古代的农具)是参考“益卦”;市场的交易,是参考“噬嗑卦”;做衣服、定礼仪制度,是参考“乾坤”两个卦。再比如船只,参考“涣卦”;门和报警用的敲门器,是参考“豫卦”;还有杵臼,就是我们捣药用的工具,是参考“小过卦”。这些都说明,古人造物、治事都不脱离“象”,处处从自然中借鉴,把看似无形的“理”落在具体的“物”上,体现一种高度统一的思维模式。

中医学,其实从《黄帝内经》开始就跟《易经》的象数脱不了关系。它不只是看病抓药这么简单,而是讲理、讲法、讲方、讲药,每一步都离不开象和数。《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讲得很清楚:“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这“法于阴阳”,说的就是中医取象的过程,阴阳、五行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其实都是象的体系;“合于术数”,就是把这些象用数学方式进行推算,比如天干地支、运气六气,都是医学和易学结合的体现。你要是读《伤寒论》《温病条辨》这些书,会发现好多用象来判断病机的思路,一点都不比现代诊断法差。

象数不仅是易学的核心,也是中医学赖以成法的根基。中医为什么讲“辨证论治”?为什么要根据四时、五运六气来制定治疗方案?就是因为中医把人当作天地之间的一部分,天地怎么运转,人就要怎么顺应。这种思维方式,是西方医学完全没有的。西医更多看病灶,看病理报告;而中医则看整个系统之间的关系,看人和自然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中医不是单靠一副药能治病,而是靠天、地、人三才合一,用象来把握整体,用数来推演变化,这才是真正的“法象自然”。这套体系看似玄,其实极具操作性,也正是中医学的魅力所在。

上一篇: 说一个你不得不相信的玄学 :一个形象很好的人,运气会越来越好!
下一篇: 《周易》中的“思”和“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