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思”和“攸”
在差不多领悟了《周易》的许多语言习惯后,我曾说过中文是最精准的社会语言,用简单的字与词组就能演绎出很多抽象复杂的方法和含义。中文的不便之处在于:如果没有驾驭好中文,文章过长,话太啰嗦,反而会有画蛇添足之嫌,所以,中文的奥妙在于言简意赅,一字千金。这与西方语言的习惯不太一样。
《周易》有一些基础词汇,比如:“有无”、“大小”、“往来”、“攸”、“利贞”等。这些文字反复出现,只有去领悟这些基础词汇才能大致摸索出《周易》各条爻辞的线条。每个字都有各自的智慧,但其中这个“攸”字特别让我有共鸣,至少是在目前这个阶段。
虽然每个中国人都懂中文,但真正明白和能够运用“攸”的人并不多。《周易》中有多处“利有攸往”的词组,“攸”在“有”和“往”中间承上启下,其意思是:占据了优势,更要形成水到渠成的趋势,最后只需要按部就班走完流程。所以,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占有一时的优势并不可喜,能将优势转化为趋势才见功力。
除了这些常用的基础词汇外,在《周易》有一些偶然出现的字,因为出现得少,所以理解起来并不容易,有时全靠灵感和运气,但这并不妨碍其玄妙的意涵。例如,《周易》中有“匪夷所思”,“朋从尔思”的“思”字。不知道最开始是谁把“匪夷所思”讲解成为类似于奇思妙想的意思,让“匪夷所思”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匪夷所思”出自《涣卦》,《涣》就是排除杂质保留精华,“匪夷所思”实际上是要教导人如何脱颖而出,成为精英。“所思”也就是要练就好基本功再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思”就是要在现有条件下的升华更新。
“思”和“攸”都是我所喜欢的《周易》里的文字。加在一起“思攸”,就是脚踏实地地升华,并将优势转变为水到渠成的大势所趋。所以,我孩子的名字吴思攸源自于此。历史上有人叫“武思攸”,好像是武则天的侄子。并非我刻意模仿这个人的名字,而是我与给武思攸起名的人对“思”和“攸”的想法撞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