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猫丨文
深夜,我一如往常刷起了小红书。
视线匆匆掠过家长里短的吵架引流帖,定格在了一位陌生网友的照片上:淡紫色头发的帅气“男生”正亲密地揽着一位漂亮的女生,背景是迪士尼盛大的烟花,而他们笑得很是灿烂。
图源ID
乍一看,这似乎是一对小情侣日常在网上撒狗粮。评论区里,充斥着路过的网友们留下的两个神秘数字。只是,所有人都默契地忽略了帖子下写着的标签——“委托”。
委托,又称Cos委托,简单来说,就是一场用金钱打破“次元壁”的交易。多数情况下,是一位女生通过付费的形式,邀请另一位女生扮演成自己喜欢的男性虚拟角色约会,默契地在乙女游戏与现实世界的夹缝里跳探戈。
大概两年前,当主流媒体的目光仍未探寻到它时,BB姬就已经关注到这样一个生态的存在。彼时,它还是亚文化圈层的小众狂欢。如今,“Cos委托”话题在小红书已经积累了10亿以上的浏览量和600多万条讨论。
这个二次元文化市场日趋繁荣后的副产物,在野蛮生长中愈发地兴盛,而它背后这些虚拟的数据与真实的个体,则迅速地搭建起一处“异托邦”。
与此同时,委托的流程也正逐渐变得完善。
譬如,在约定日程之前,委托Coser会进行售前服务。不仅会发放问卷给约单的单主,提前了解她的喜好、称呼、雷点,还会事先跟单主换上情头、朋友圈换上单主的照片,沉浸式打造约会氛围。
约会见面时,也会事先给单主准备好礼物。而在售后戒断期,则会“上皮”(模拟角色人设)跟单主进行聊天,提供情绪价值等等……
图源小红书@月黑Lunatis
单主同样尽可能地为这场虚拟的情感美梦锦上添花。约会前的礼物自不必说 ,她们还会预先支付“男友付”,以便在见面当天能享受爱人为自己一掷千金的快乐。结束后,则是及时地结算尾款,避免聊天中出现不合时宜的交易,戳破幻想的泡泡。
图源@坦诚小草莓 给委托Coser准备的礼物
一切,看似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在照片上短暂停留后,我的指尖继续向下滑动着手机屏幕,很快,新的讯息映入眼帘——“委托就是会偏爱长得好看的单主。”
帖子里,这位博主先是谄媚地舔了一遍长得漂亮、有钱、性格好的单主,然后用“猪头肉”这种刻薄到近乎侮辱性质的字眼,扫射着不符合她审美,所谓“又土又普”的单主。末了,还试图拉起社畜身份叠甲,将这个帖子定义为“打工人背后蛐蛐老板”。
当我看完这条帖子时,原博主正在评论区沾沾自喜地说,在她们委托之间,有一份单主避雷表。似乎是想将所有的委托Coser都拉入“嫌贫爱富”的标签之中。
果然,纸片人或许能永不塌房,但这种情况在三次元无法避免。不出意料,这条吐槽贴很快引起了委托圈内的地震。
单主们对自己的委托产生了信任危机。一边疑心着自己是否也像这样被避雷、被羞辱;一边内耗自己与帖子里一样不完美。
委托们则对这个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人恨得牙痒。一边安抚、开解因此收到影响的单主,一边在圈内开启了大范围狼人杀,势必要揪出这个想要砸人饭碗的“内鬼”。
眼看事态发酵到不可控制的局面,原博主迅速销号跑路,企图粉饰太平。可按下葫芦浮起瓢——过了几天,单主们以牙还牙,做了个公开编辑的全国委托避雷表。
这个表格现在已经寄了
起初,单主们还正常地在表格里倾诉自己关于某个委托的糟糕回忆。但随着编辑人数激增,无从对证的谣言四起,几天之内,两个群体的处境又发生了逆转。
表格封锁前的遗留记录
至此,这场包裹在金钱与欲望之中、看似亲密的契约关系,终于剥去了表面的糖衣。单主与委托之间的矛盾、委托内部的问题尽数暴露在了更多人眼前。
其实,在这一连串事件引发舆论风暴之前,委托圈的暗涌早已蓄积多年。背后蛐蛐单主也好,单主反击建立避雷表格、匿名吐槽也好都时有发生。
但若是将时间轴拨回几年前,早期委托圈没那么多单主与委托之间的矛盾对立,更像是用爱意孕育的秘密花园。
那时,为爱发电的委托Coser可能无法提供像现在这样五花八门的附加服务,但她们与单主之间,因对同一角色的炽烈情感而产生了灵魂共振。
在这种以"共梦者"身份缔结的关系中,表面的交易仅是维系精神共鸣的纽带,真正流动的,是角色厨之间惺惺相惜的赤诚。
然而,随着女性向游戏市场的扩张与圈层泛化,委托需求的与日俱增,这场集体造梦运动逐渐驶向失控的轨道。其中,一部分委托与单主之间的关系,已然从最初的契约关系异化为粉圈式的供养关系。
第一次见面时迟到了,还没能准备上小礼物,于是花了一万二给委托老师买礼物;为了能够再次约上喜欢的委托老师,为她花钱、为她提供情绪价值,试图维系这段下皮之后的关系……
虽然后面这个帖子似乎被证实为引流,但也有不少单主真的对委托一掷千金
沉醉其中的单主,心甘情愿地奉上了爱与钱包。而从美梦中清醒过来的单主则站在了她们的对立面,不停地诉苦:
明明自己为委托承担了路费、礼物费、餐费,乃至于假发、妆造、服装等全部的费用,并且额外支付着一笔委托费,却依旧有可能会遇到线上高P、线下货不对板,约会过程中没有遵照角色人设“上皮”、玩手机、不照顾情绪等破坏体验感的Coser。
在这场逐渐失控的狂欢里,金钱损失只是其中一部分风险。
如果你不满意这次的委托,不仅售后困难,而且一旦你给这次的体验打差评又或者发表避雷贴,偏激一些的委托就会旁敲侧击地让粉丝们为她冲锋,最终演变成互联网的骂战。
大部分的单主在势孤力薄,无法取证的情况下,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直到爆出委托小号辱骂单主东窗事发,上升到整个群体时,单主们才有了一次同仇敌忾的契机,长期积压的愤怒也终于找到了泄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