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人数及结婚率走低的背后,都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制约?
人口性别比失衡是首要原因。“人口性别比”又称“总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中,每100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一直在升高,正常范围的出生性别比是在103至107之间波动,但1982年的出生性别比107.2已小幅超过正常范围;1990年,出生婴儿性别比是111.3,2000年已经达116.9,2004年达到最高点121.1。2022年,出生性别比尽管有所下降,但仍高达111.31。
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加剧了婚姻市场的供需矛盾。七普数据显示,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其中,20到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性别比是108.9。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指出,按照20岁到40岁适婚年龄段来看,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程度最高的80后的后半期到00后的前半期这一段的出生人数,现在正好处在适婚年龄段。因为性别比先天性的失衡,有一部分人没有办法结婚。
据七普数据,从各省市的人口性别比看,海南的人口性别比最高,达123.47;其次,广东、西藏、浙江、上海、云南、广西6个省市的性别比均超过正常范围。而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有13个省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男多女少,自然导致有一部分男性无法娶妻。
图源:政研院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