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宅一条线,阳宅一大片”,如何从民俗角度理解这句俗语?

147小编 153 2025-06-25

“阴宅一条线,阳宅一大片”,是一句在农村广泛流传的俗语。既然是俗语,民间对其意思的理解,就不只有一种,可以是数种。这句俗语通常就有两种意思。

第一种含义,民间有一些人将其视为风水俗语,载入了古代各种风水书籍中,原文是“阴宅一线,阳宅一片”或者“阴宅一点,阳宅一片”。

这话的意思,在一些书籍中有解释,不同书籍中大同小异,这里例举一处如下:

“阳宅一片,阴宅一线;阳非一片不舒,故阳宅堂气宜舒;阴非一线不敛,故阴宅堂气宜敛,以患上水为上,藏风次之。”

第二种含义,民间将此话视为平常俗语,只是与阳宅和阴宅的具体选址有关,与风水习俗中的很多说法无关。

本文要解读的是第二种含义。

一、阴宅一条线

在旧时农村,民间对做人有一个基本要求,“生前入族谱,死后入祖坟”。这也是旧时农村民众的一种普遍观念,称之为为人来到这个世上的“两件事”。

那么,什么是祖坟呢?

据民俗方面的人士考证,“祖坟”这种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文献中,比如说,唐代骆宾王的诗文集《骆丞集》一书中,卷二有“今济南王氏祖坟梓桂生枝叶”的句子。

在以后很多的文献中,都提到“祖坟”这个词,比如,元代无名氏所著作的《延安府》第一折:

“俺去那祖坟里烧一陌纸去,若要富,敬上祖。”

这句话的民俗说法,与现在民间的说法大体一致了。

现在一些词典对“祖坟”一词的解释是:“埋葬祖宗的坟墓”。

而民间对“祖坟”一词的解释,与人为与词典的解释差异很大,不仅仅局限于祖宗坟墓,是指一个地方的范围,包括坟墓和坟墓周边的土地。比如,山区称为“祖坟山”,平原之地指“祖坟地”。

如此看来,民间的解释更接地气,更接近现实生活,也更符合民俗逻辑。“死后入祖坟”,指的就是死后进入祖坟的在的山或祖坟所在的地方,与祖先的坟墓葬在一起。

正因为如此,旧时农村,因山权属于个人所有,可以自由买卖,但在买卖过程中,同样一座山,有“阴山”和“阳山”之说。很多地方也就有了只卖“阳山”,不卖“阴山”的交易方式。

“阳山”指的是山林的经营权,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林权”,即山上的林木归买方所有;“阴山”指山的葬坟权,也就是山木的经营权卖出去了,但是葬坟的权还在原来人手里。这样就保证了祖坟葬坟的持续性。

祖坟的规模和历史时间的长短,主要看姓氏家族在当的时间的长短。

比如,有些姓氏家族的祖坟上千年,说明这个姓氏家族在当地繁衍生息,有上千年的历史。

有些姓氏家族的祖坟只有数百年或更短,说明这个姓氏家族在当的繁衍生息的历史,只有数百年或更短。

家族繁衍呈树状发展,即就像一棵大树,树干以上长出枝条,枝条再长出分枝,最后形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但无论如何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一根树干。

现在很多人外迁的人回祖籍“寻根”,无非就是两项内容,一是寻找祖先的坟墓,另一种就是寻找同一祖先的人,包括同一支派和不同技派的人。

我国古代有叶落归根之说,也就是在外面发展或者工作的人,要回到家乡,老去后葬入祖坟。还有一些在外去世后,迁回家乡安葬,葬入祖坟,也是叶落归根。

根与枝叶相连的就是一根树干,而树干的落腿点是祖坟,在民间就将祖坟称为“一线”。

按照我国农村多数地方的习俗,人在百年后,一般没有别的选择,更不用说另外寻找“风水宝地”了,不管祖坟“风水”怎么样,最终还是要进入祖坟。除非一些特殊人,或者意外死亡的人,按照当地习俗不可入祖坟。

在农村,人从一出生,老祖宗就准备好的归宿之地,即家族公共墓地,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是没有选择的。这就是“阴宅一条线”的含义。

当然,这种选择也有一些民间习俗,即有趋利避害、趋吉避凶之说,讲究不同年份的不同山向。很多姓氏家族,特别是山区及丘陵地区的农村姓氏家族,一般有多处墓地,来满足民间传统习俗的要求。

当然,旧时农村也有少数人,讲究风水习俗,另寻他们认为比祖坟更好的“风水宝地”。不过,民众认为这是富人或者有地位人的游戏,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可望而不可及,只能相信祖先的眼光,回归家族中的“一条线”。

实际上,现在的阴宅仍然是“一条线”,实际火葬的地方,大多数入公墓,还可以土葬的地方,大多数还是入祖坟。

二、阳宅一大片

与阴宅只固定在“一条线”相反,阳宅的选址就要灵活多了,选择的地方宽广多了。

旧时农村,土地和山林都是私有制,可以自同买卖。虽然我国自古农村都有聚族而居的习俗,但是,人们向往生存条件好的地方,向生活条件好的地方流动,这也是自古如此。

这就像现在的农村,很多农村民众,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过上更发的生活,稍近一些的搬到附近的镇、县城、市区居住,远一些的搬到发达的城市居住。

旧时,农村民众大多跟着土地走,在哪里购置田产,为了耕种方便,一般就会到哪里建房定居,不受村庄的限制,也不受户籍的限制。哪里好生活,就到哪里定居。

再说,古代聚族而居有一个缺点,随着家族人口的发展,土地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变得紧张,为了生存,家族中的人就会不断向外发展和迁徙,寻找新的生存之地。

这就是古代社会的一种自我调节。当然,也有官府采取的措施,比如,历史上就有江西福建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等事件。

这就是俗语中所说的“阳宅一大片”的含义。实际上,这就是姓氏宗族向各地发展的历史进程,宗族越繁荣,向外地发展的地方也越多,形成“一大片”的发展格局。

然而,我国民间自古重视宗族关系,不能宗族迁徙到哪里,根是不会变的,“一条线”是不会断的。往外迁徙的人,只不过是一棵大树上的枝叶。

即使在外地又立了新的始祖,有了新的祖坟地,又有人再次外迁,但是这条线仍然串联在一起。

旧时的这种农村迁徙,寻求新的谋生之地,很多是迫不得已,也是身不由已。

总之,“阴宅一条线,阳宅一大片”,不仅仅只是风水俗语,也是一句民间俗语,反映了农耕社会民俗风情,以及农村社会不断嬗变的过程。现在农村巨大变化,我们对这句俗就更必有体会了。

上一篇: “院中放水缸,招财又纳福”旺家招财的古老信仰是否真实有效?
下一篇: 农村建房老话:二郎担山,苦不堪言,指房屋形还是房屋周边地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