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智破阴阳宅奇案:千年冤魂的真面目?

147小编 172 2025-06-25

北宋仁宗年间,庐州府治下的肥水县发生了一起诡异离奇的命案,轰动整个江淮大地。案件涉及两大家族的世代恩怨与一座神秘的双穴古墓,更牵扯出一段关于阴阳倒错的民间传说。名震朝野的包拯,奉旨前往肥水县查办此案,却不料卷入一场横跨千年的谜团之中。

阴阳交界处的惨案

"救命啊!青天大老爷,我哥哥死得冤啊!"一名年轻后生跪在庐州府衙前,声嘶力竭地哭喊着。他叫李大壮,是当地颇有名望的私塾先生李文渊的弟弟。

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肥水县县衙的衙役便发现城郊一座荒废已久的古宅前围满了百姓,中间躺着一具男尸,鲜血浸染了青石台阶。死者正是城南富户李家的二老爷李仲良。

李仲良死状凄惨,面色铁青,脖颈处有明显的勒痕,眼神却睁得异常的大,直勾勾地盯着一棵百年老槐树。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他的衣襟里竟有一张泛黄的纸符,上面墨迹诡异,似画非画。

知县钱正德接报后,亲自带队勘察现场,却一无所获。李家二老爷前日还好好的,怎会在一夜之间暴毙于这座荒废已久的古宅?更蹊跷的是,案发前一晚,有路过的村民声称看到古宅上方阴气缭绕,似有鬼火飘动。

"此人定是冲撞了邪祟!"村里一位老族长颤抖着说,"这座宅子下面埋着咱们肥水县的阴阳宅,传说是千年之前的一段冤孽..."

钱知县刚要细问,却被一阵喧哗打断。只见李仲良的妻子王氏披麻戴孝,带着一众家丁冲进衙门,跪地痛哭:"青天大老爷,民妇丈夫死得不明不白!我昨夜分明听见他梦魇中说不是我害的,醒来却不见了人!我怀疑是家里闹鬼..."

钱知县正头痛不已,一封盖着开封府火漆的密函送到了他手中。开封府尹亲自点名,命庐州府现任通判包拯亲审此案。包拯接信后连夜赶往肥水县,随身仅带了公孙策和展昭二人。

第二日清晨,包拯身着便服,在李府管家的带领下查看案发现场。他注意到古宅后院有一口古井,井口边缘布满裂痕,井水散发着异样的气味。

"这口井多少年了?"包拯问道。

"回大人,据族谱记载,已有千年之久。"管家恭敬地回答,"传说这井连通阴阳两界,古时曾有阴阳宅在此。宅主人姓赵,名无极,原是前朝国师,后因修炼邪术被斩,墓地便建在这井下。"

公孙策闻言眉头紧锁:"大人,民间阴阳宅之说多是迷信,但此案种种迹象表明,绝非普通命案可比。"

包拯沉吟片刻,忽然问道:"李二老爷生前与何人结怨最深?"

管家答道:"二老爷性格刚正,除了与城北钱家因几块良田发生过争执外,并无大仇。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近年来,李家与城东赵家走得颇近。赵家老爷赵崇礼,据说是那赵无极的直系后人,一直号称精通古籍,懂得一些奇门遁甲之术。"

包拯闻言冷笑:"正好,本府正想去会会这位赵先生。"

神秘的古籍与符咒

当包拯一行人来到赵府时,已是午后。赵府占地极广,朱漆大门紧闭,门前两尊石狮栩栩如生。门房见是知县带来的官员,不敢怠慢,连忙通报。

不多时,一位身着鸦青色长袍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他面容清瘦,目光如炬,一见面便深深一揖:"草民赵崇礼,拜见包大人。"

包拯打量着眼前这位声名远播的"奇人":"赵先生,本府听闻你家藏有许多古籍孤本,其中不乏失传已久的道家典籍,不知是否属实?"

赵崇礼微微一笑:"大人过誉了。草民不过是喜欢收集些先人遗物,略通一二罢了。"说着,他引导众人进入书房。

书房古色古香,檀香袅袅。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古籍,从《周易》到《抱朴子》,无所不包。中间一张黄花梨木案几上,摊着几张黄符。

"这便是案发前夜,二老爷收到的那类符咒吧?"包拯指着案上的符纸问道。

赵崇礼点头:"不错。那日二老爷派人送信来,说府中近日怪事频出,命我前去看看。我去时,他已是惶惶不可终日,说每到半夜,便有婴儿啼哭之声。我仔细查看后,发现宅中阴气太重,便写了几张安宅符给他。"

公孙策拿起符纸仔细端详:"此符并非常见符咒,笔画繁复,似有古意。不知赵先生从何处学来这奇异符咒?"

赵崇礼眼神闪烁:"家传之物罢了。祖上有训,不可轻易示人。"

包拯不动声色:"那赵先生可知晓阴阳宅的传说?"

"略知一二。"赵崇礼叹道,"相传千年之前,此地本为乱葬岗。前朝国师赵无极路过此地,发现此处地脉奇特,阴阳交汇,遂在此建宅。后因修炼禁术,被朝廷诛杀。死后怨气不散,宅子遂成阴阳交汇之地,常有不祥之事发生。"

"既是如此不祥之地,赵先生为何不避而远之?"

赵崇礼苦笑:"家道中落,为谋生计,不得不守着这祖宅。不过..."他神情突然变得古怪,"大人为何对这阴阳宅如此感兴趣?"

包拯正色道:"因为死者李仲良临死前,手中紧握着一块刻有阴阳倒错四字的玉佩,正是出自你家。"

赵崇礼脸色大变:"这不可能!那玉佩早在十年前就已遗失,怎会在李家二老爷手中?"

包拯锐利的目光直视赵崇礼:"这么说,赵先生对此物甚是了解?"

赵崇礼强作镇定:"只是隐约听闻过一些传说罢了。"

离开赵府后,包拯立刻派人搜查赵家。搜查之际,包拯与公孙策在赵家祠堂发现了一块刻有"赵无极"三字的墓碑,碑文记载赵无极生前精通风水堪舆之术,曾为五代帝王选择陵寝,却因私通敌国、妄图谋反被斩。

更令人震惊的是,碑文最后刻着一行小字:"后人当守祖训,阴阳调和,勿生贪念。"

"大人,这阴阳宅究竟有何玄机?"展昭问道。

包拯沉吟道:"据《庐州图志》记载,唐代贞观年间,此地确实发生过一起奇案。当时的县令为求仕途光明,在此地建造了阴阳宅,意图融合阴阳二气,获得天人感应。

谁知工程过半,地底突然裂开深渊,吞没了所有工匠。后来虽然用活人镇压,但每逢月圆之夜,仍有冤魂哭嚎之声。"

公孙策忧心忡忡:"照此说来,李二老爷之死,是否与这阴阳宅有关?"

包拯若有所思:"或许正是如此。不过,我更在意的是那块阴阳倒错的玉佩。赵家既已失去此物十年,李二老爷又是如何得到的?"他突然转身对展昭说,"展护卫,速去城南李家,将李二老爷生前所用之物尽数带来,尤其是书房里的地契账册。"

地契背后的阴谋

李家书房里,包拯与公孙策翻阅着堆成小山的账册和地契。展昭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整理着李二老爷的私人物品。

"大人,您看这个!"展昭突然喊道。

包拯接过展昭递来的一块黑漆木盒,打开后,里面躺着一本破旧的手札。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着"阴阳秘术"四字,下面是密密麻麻的符咒与文字。

"这是...堪舆秘录?"公孙策惊讶道,"听闻早已失传。"

包拯正欲细看,忽然从纸缝间飘落一张残破的地契。拾起一看,上面赫然写着"李氏祖坟"四字,却被人用墨涂改成了"赵氏祖坟"。

"有意思。"包拯眯起眼睛,"这分明是有人想要篡改产权。"

继续翻阅账册,包拯终于发现了端倪——近五年间,李家名下的几块良田陆续"自愿"转让给了赵家,而作为交换,赵家也"赠送"了李家几块城外荒地。细看地图,那几块城外荒地恰好围绕着那座荒废的古宅。

正当包拯沉思之际,展昭突然指着账册中的一条记录:"大人请看,上月十五日,李二老爷曾取出一大笔银两,说是用于修建祖坟。可是..."展昭停顿了一下,"据李家下人说,上月以来,府中并未见有修建坟墓的动静。"

"此事必有蹊跷。"包拯喃喃道,"传李家下人,我有话问。"

不多时,李家的老管家被带到书房。老人颤颤巍巍,面色惊恐。

"老管家,上月十五日,李二老爷取银两是要做何用?"

老人低头答道:"回大人,二老爷说要修缮祖坟,让我准备了三百两银子。可是后来...后来又说不要修了,让我把银子送到城东赵府。"

包拯与公孙策对视一眼:"送银子去赵府?可有凭证?"

老人点头:"二老爷亲笔写了一封信,让我一并送去。说是给赵老爷的谢礼,感谢他帮李家找回了祖坟中的陪葬品。"

"什么陪葬品?"包拯追问。

老人摇头:"小人不知。二老爷从不让小人靠近祖坟。只是..."老人犹豫了一下,"半月前,二老爷突然命人将祖坟重新修葺,还请了赵家的风水先生来看。"

"还有何人知晓此事?"

"除了小人,还有二老爷的书童小林。不过..."老人面露悲色,"前日小林突然暴毙,听说是误食毒菌。"

包拯心头一震,问道:"尸首何在?"

"被赵家领走了,说是要做法事超度。"

当晚,包拯、公孙策与展昭潜入李家祖坟。月光下,被修缮一新的墓穴显得格外诡异。掘开松土,果然见一具棺木被打开,棺内空空如也。

"不好!"包拯面色骤变,"有人盗墓!"

回到府衙,包拯立刻派人前去赵家搜查。然而赵家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几名家丁。盘问之下,家丁们战战兢兢地说,几日前赵老爷接到一封密信,连夜带着家人和一些箱笼离开了赵府,说是去江南探亲。

"探亲?"包拯冷笑,"好一招金蝉脱壳!"

古墓里的诡谲真相

三日后,包拯带着衙役在赵家祖宅的地窖中搜出了失窃的棺木和部分陪葬品,但最关键的玉佩却不见踪影。更令人生疑的是,那棺木中躺着的,竟是李家失踪的书童小林!

"尸体被调包了。"公孙策皱眉道,"他们想嫁祸给李家,以掩盖真正的罪行。"

包拯盯着小林的尸首沉思:"此人已死,但赵崇礼为何要费尽心机盗取李家祖坟的陪葬品?还有那块阴阳倒错的玉佩,究竟有何玄机?"

正在此时,一名衙役匆匆跑来禀报:"大人,城南古玩铺的掌柜求见,说是有重要线索。"

掌柜颤颤巍巍地呈上一块玉佩——正是那"阴阳倒错"!"前日有位赵姓富商拿来此玉,想要典当。属下见玉上刻有阴阳宅字样,心中疑惑,便偷偷收了起来。今日听闻大人追查此物,特来献上。"

包拯仔细检查玉佩,发现背面刻着一行小字:"丙辰年卯月,阴阳倒错,生死轮回。"而这正是李二老爷临死前攥在手中的那块玉!

"来人,立刻封锁城门,搜捕赵崇礼!"

夜幕降临,包拯一行人来到那座传说中的阴阳宅。地窖入口被石块封死,但气息阴冷。展昭破开石门,点燃火把,众人小心翼翼地走进地下墓穴。

墓穴结构复杂,廊道曲折。行至深处,忽见一具石棺横陈中央,棺盖上插着一把生锈的长剑。包拯走上前,拭去剑上锈迹,隐约可见"大唐赵无极"五字。

"大人小心!"公孙策突然惊呼。

只见石棺缝隙中渗出黑水,腥臭难闻。突然,一群蝙蝠从棺内飞出,伴随着诡异阴冷的笑声:"千年之期已到,赵无极将重见天日!"

包拯面不改色,冷声道:"雕虫小技,看我破你邪术!"他取出火折子点燃蜡烛,将符纸贴在石棺上,口中念动咒语。

霎时间,黑水蒸发,笑声戛然而止。众人这才发现,棺内空空如也,只有一块刻字的石碑:"千年轮回,阴阳倒错。贪心不足蛇吞象,血债还需血来偿。"

"不好,上当了!"包拯猛然醒悟,急忙率众人退出墓穴,但为时已晚——地窖入口已被石块封死。

"大人,我们有办法!"展昭急中生智,取出随身携带的炸药,"这是从边关带来的霹雳火,可炸开石门。"

火光冲天,石门应声而开。然而,地窖已空无一人,只留下一封信:

"包大人亲启:千年前的冤案,千年后的再现。赵无极谋害忠良,盗取国宝,罪该万死。我李氏本是当年赵无极迫害的李尚书后人,世代守护此墓,只为等待真凶血脉再现,为祖先讨回公道。

如今赵崇礼冒用我李氏名义,实为不肖子孙。当年李二老爷已幡然悔悟,愿意归还祖宗遗物,却遭赵崇礼灭口。玉佩乃开棺钥匙,可引发地宫机关。赵家祖宅地窖下,有通往地宫的密道,赵崇礼必在那里。真相就在地宫之中。

李氏后人绝笔"

地宫里的生死对决

赵家祖宅早已人去楼空,但公孙策凭借风水知识,在后花园找到了一处异常之处——那里寸草不生,地面隐约可见一条石缝。

展昭搬开石板,现出一个通往地下的阶梯。众人小心翼翼地走下去,眼前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地宫展现在眼前!

地宫中央是一座巨大的石室,石室中央是一具石棺,两侧是四尊威武的石像。石室四周墙壁上刻满了壁画,讲述着一段尘封千年的故事:前朝国师赵无极专权跋扈,陷害忠良李尚书,盗取名贵玉玺与国宝,妄图篡位。

被发现后,朝廷派兵围剿,赵无极凭借阴阳宅机关逃过一劫,却也被困地宫,与李尚书一家同归于尽。死前,他设下毒誓,诅咒赵家与李家永世为仇,阴阳倒错,生死轮回。

"大人,快看!"展昭指着石棺叫道。

只见石棺半开,里面躺着的正是赵崇礼!他面露惊恐,七窍流血而死。更令人震惊的是,他手中紧握的,正是那块"阴阳倒错"玉佩,玉佩边缘已微微渗出血迹!

"他试图启动阴兵借道之术,却不知这玉佩早已被李家人调包。"公孙策分析道。

包拯正欲细看,忽听后方阴风阵阵,回身看去,只见四尊石像竟缓缓睁开眼睛,射出幽绿光芒!

"不好,是机关!"公孙策急忙拉着包拯躲闪。

一旁的展昭抽出佩剑,冲向石像:"大人快走,这里交给我!"

战况激烈,石像挥舞巨臂,发出震天声响。包拯心知不妙,急忙取出李家后人留下的符纸,在石像脚下画下镇邪符。与此同时,公孙策掏出火折子,点燃绑在石像眼睛上的火药线。

"轰"的一声巨响,石像应声而裂,整个地宫剧烈震动。尘土飞扬中,包拯发现地宫另一侧有一扇暗门。

穿过暗门,眼前是一处更为壮观的墓室——中央停放着一座金棺,四壁镶嵌明珠,穹顶绘有星图,地上刻着复杂的八卦图案。

"这才是赵无极的真墓!"公孙策惊叹道。

正当两人惊叹之际,金棺中突然发出一阵诡异笑声:"没想到,千年后还有人能找到这里。"

金棺盖缓缓打开,一名身着官服的老者坐起——赫然就是赵无极!只是他的面容如同白骨,眼神阴冷。

"大人小心!他不是活人!"公孙策大喊。

赵无极阴森地笑道:"我以自身精血为媒,修炼《阴魂不散诀》,早已超脱生死。今日得以重现天日,定要让李家后人付出代价!"

说罢,他猛地扑向包拯。千钧一发之际,一道黑影闪过,原来是展昭带着李家后人及时赶到。

李家后人手持一柄古剑,迎向赵无极。剑身上刻有符文,与金棺上的八卦图案相呼应。

"这是何剑?"包拯问道。

李家后人答道:"这是李氏祖先留下的镇邪宝剑,能克制赵家邪术。"

宝剑砍在赵无极身上,竟发出金属相击之声。赵无极身形扭曲,痛苦不堪:"不可能!这剑怎会现世?"

李家后人剑法凌厉,招招直指赵无极要害。两人战在一处,难分胜负。公孙策则在一旁观察墓室结构,发现穹顶星图与地面八卦相连,构成一个大阵。

"大人,我想我知道破解之法了。"公孙策指着星图道,"这是个传送阵,赵无极想借机逃脱。"

包拯立刻明白了:"快,阻止他启动阵法!"

李家后人闻言,突然改变战术,一剑刺向星图中心位置。赵无极大惊,弃了李家后人,疯狂冲向星图想要阻止。

就在他触及星图的刹那,穹顶射下万道光芒,将赵无极团团围住。随着一声凄厉惨叫,赵无极的身体逐渐化作一缕黑烟,消散在空气中。

真相大白

地宫震动渐渐平息,众人走出古墓。李家后人摘下面具,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庞——竟是李二老爷!原来他早已看穿赵崇礼的阴谋,假装被杀,实则暗中调查真相,为祖先洗冤。

"多谢包大人相助,我李家冤屈终于得雪。"李二老爷郑重地向包拯道谢,"那幅《阴阳宅图》是赵崇礼先祖从我家盗走的,上面记载了祖坟的秘密。我家世代守护的,不仅是祖坟,还有被赵家抢夺的清白与血债的真相。"

"赵崇礼机关算尽,最终落得这般下场,也是咎由自取。"包拯叹道,"只是苦了你,为查明真相,费尽心机。"

"只要真相大白,一切牺牲都值得。"李二老爷神色坦然,"更何况,我还有一事相求。"

"请讲。"

"那幅《阴阳宅图》,请大人代为保管。赵家后人或许还有残余,若落入他们之手,必将后患无穷。"

包拯点头应允,又道:"此案已破,但人性之贪婪与阴谋,却远不能绝。还望世人引以为戒,莫要为权谋私,伤天害理。"

案件告破后,包拯将《阴阳宅图》呈交给朝廷,同时将李家世世代代守护真相的事迹上奏。仁宗皇帝深受感动,不仅追封李尚书及其家人,还特赐李家后人世袭五品官职,以表彰其忠贞不渝。

而那座阴阳宅,也在包拯的主持下被彻底铲平,地宫机关被彻底销毁,以防止后人误入歧途。

至于那块"阴阳倒错"玉佩,它最终被送入皇宫,珍藏于秘库之中,成为警示后代君主的宝贵文物。

而包拯,这位以公正廉明著称的清官,又踏上了他新的征程,继续为天下苍生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上一篇: 巧用风水,房屋缺角也能藏气聚财
下一篇: 俗语:“明坟山,暗屋场”,有多种解释,你认可哪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