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这6种花“不吉利”?老一辈的忌讳,科学和传说到底谁有理?

147小编 90 2025-06-27

最近刷到不少网友吐槽:“想养点花美化环境,结果老一辈说这不行那不行,说‘不吉利’,真有这么玄乎?”仔细一数,被老一辈“拉黑”的花里,昙花、虞美人、曼陀罗、碗莲、彼岸花、罂粟花最常被提起。这些花真的“晦气”吗?

咱们今天就从传说、科学、文化三个角度,把这事说清楚。

昙花:“一现”成“忌讳”?短暂之美该不该被偏见定义?

“昙花一现”这个成语,几乎人人都听过。老一辈说它“不吉利”,主要是觉得“美好事物转瞬即逝”,养在家里像在“催着好运走”。

但你知道吗?

昙花的花期短,其实是它的生存智慧——原产美洲热带沙漠的它,为了避开白天的高温和干燥,选择在夜间开花,4-5小时就凋谢,这样能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授粉成功率。

现在年轻人可不买“晦气”账。有网友在养花论坛晒图:“养了3年的昙花终于开了,半夜定闹钟等它绽放,雪白的花瓣像月光凝成的,美到心颤!这么珍贵的美,凭什么说不吉利?”确实,从科学角度看,昙花只是遵循自然规律;从文化角度看,古人也写“昙花非一现,好景最难留”,更多是感慨时光珍贵,而非诅咒。

虞美人:“霸王别姬”的浪漫,咋成了“不祥之兆”?

虞美人的名字,总让人想起“霸王别姬”的悲剧。传说虞姬自刎后,鲜血滴落的地方开出了这种红艳的花,因此它被贴上“生离死别”的标签。更尴尬的是,它和罂粟花同属罂粟科,花朵形态相似,常被误认为“毒品近亲”,老一辈怕养了被误会,自然敬而远之。

但现实里,虞美人是正儿八经的观赏花卉。

它株高30-100厘米,茎秆纤细,花瓣薄如蝉翼,在公园、绿化带里常能看到成片的虞美人,红的像火、粉的像霞,比很多网红花还出片。

有园艺博主科普:“虞美人全株有糙毛,果实只有1厘米左右,和罂粟的大果荚完全不同,根本不用担心被误认。”至于传说,年轻人更愿意把它当作“忠贞爱情”的象征——毕竟,能被历史故事记住的花,本身就带着浪漫色彩。

曼陀罗:“毒花”标签下,是神秘还是危险?

曼陀罗的“不吉利”,一半来自武侠小说里的“毒”,一半来自传说里的“邪”。《神雕侠侣》里,杨过中了曼陀罗的毒,苦等16年;华佗的“麻沸散”又以它为原料,这种“亦正亦邪”的属性,让它成了“冥界四花”之一。

现实中,曼陀罗全株有毒,尤其是种子和花朵,误食会导致幻觉、呼吸困难,严重时危及生命,这确实是它不适合家养的硬伤。

但换个角度看,曼陀罗的毒性是它的“生存武器”——靠毒素驱赶食草动物,才能在野外活得更久。有植物学家说:“曼陀罗本身无罪,关键是别让小孩触碰,更别误食。如果只是远远观赏,它喇叭状的花朵、紫色或白色的花色,其实挺有异域风情。”不过话说回来,家里有小孩或宠物的,确实不建议养,安全第一。

碗莲:“挽联”谐音梗,年轻人为啥不当真?

“碗莲”被嫌弃,主要是因为谐音“挽联”——老一辈觉得,家里摆“挽联”太不吉利。但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接这个“谐音梗”。“碗莲是微型荷花,养在碗里就能开花,叶子圆滚滚的,花骨朵从水里冒出来,像小仙子一样,哪像挽联了?”有95后花友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碗莲:“我奶奶一开始不让养,现在天天蹲在旁边看,还说‘这小莲花真俊’。”

从科学看,碗莲是莲的栽培品种,喜温暖、阳光,养好了能从6月开到9月,是妥妥的“水培神器”。所谓“谐音忌讳”,更像老一辈的集体记忆——过去办丧事用挽联,而“莲”和“联”发音接近,就被联想在一起。但时代变了,年轻人更在意“好不好看”“好不好养”,这种老讲究自然慢慢淡了。

彼岸花:“黄泉路”传说,真的能吓退养花人?

彼岸花的“不吉利”,几乎写在名字里——“曼珠沙华”“死人花”“黄泉路上的花”,光是这些别称就让人发怵。传说里,它花叶永不相见,像极了生死相隔的恋人;现实中,它的根茎有毒,误食会呕吐、腹泻,老一辈怕孩子乱摘,就用“不吉利”来吓唬人。

但彼岸花的美,也让很多人“明知忌讳偏要爱”。有花友在山区拍到野生彼岸花:“漫山遍野的红,像火在烧,根本不阴森,反而有种震撼的生命力。”植物学家解释,彼岸花(石蒜)之所以花叶不相见,是因为它先开花后长叶,花朵需要集中养分,叶子则在花谢后才吸收阳光储存能量,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和“生死”没关系。

至于毒性,只要不碰根茎、不入口,完全可以当观赏植物。

罂粟花:法律红线+“死亡之恋”,谁还敢养?

罂粟花的“不吉利”,根本不用传说——它是制作毒品的原料,国家明文禁止私自种植(除药用、科研外),种几棵都违法。它的花语“死亡之恋”,更让它成了“危险”的代名词:花朵越美,背后的深渊越深。

现实中,很少有人真的养罂粟花——一是法律不允许,二是它和虞美人、冰岛罂粟等观赏花卉长得像,容易被误认。

有网友调侃:“就算想养,也得先过‘片警’那一关,谁愿意冒这个险?”与其纠结“吉不吉利”,不如记住:远离罂粟,是对自己和社会最基本的负责。

结语:花无“吉凶”,心有偏见?

说到底,这些花的“不吉利”标签,大多来自传说、谐音或毒性——传说反映的是古人对自然的想象,谐音是语言的巧合,毒性是植物的生存策略。

花本身没有好坏,是人赋予了它们意义。

老一辈的忌讳,是时代的记忆;年轻人的包容,是认知的进步。

养不养花,关键看三点:安全(别养有毒的)、法律(别碰违禁的)、喜欢(自己看着开心最重要)。

毕竟,花是用来治愈的,不是用来添堵的——你说呢?

上一篇: 阳宅五类"阴花"禁忌:风水科学与健康解析
下一篇: “花旺人不旺”,家里最好不要养这3种花,别不当一回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