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床头莫放三物,床尾莫对三处”分别指的是什么?
75 2025-07-02
我的第8篇读书笔记:南怀谨《易经杂说》8
伏羲预测天气,用符号标注,并受上古天书河图启发,逐渐创立出八卦,发展出《易》。古人也多用《易》来占卜,直到孔子之后,才用在人文文化方面。
孔子著作《周易》的《系传》等十翼之外,又传《易经》给商瞿。
《史记》商瞿为鲁人,但四川人说他是川人,所以四川人有“易学在川”的口号。
孔子死后,子夏讲学河西,同学不服,问次日晴雨,子夏说晴,可次日偏是雨,可见子夏在应用方法还不太行,但是他的讲学,有效地宣传了易经。
《易经》的卜卦,几千年来,产生了好几个派别。有些人懂了《易经》后,自己创造了一套方法,比如汉朝有名的京焦易。
(京房的乾宫十六卦变)
京焦易是两个人的名字,京房和他的老师焦赣。
焦赣著作《易林》,又名《焦氏易》,对64卦作了解释,他不用《周易》卦辞,而是自己创造了一套。所以焦赣卜卦的解释方法,和《周易》不一样。
焦赣当县令时,常占卜预测事情,并做好应对措施。因此在任时,盗贼不敢妄动。焦赣很受当地老百姓爱戴,以至被挽留而无法升迁。
焦赣的学生京房很有才学,预测事情更是言无不中,东汉皇帝有事都去问他,但最后被害,年仅41岁。
(八宫卦变的变化方法)
京房所创造的十六卦变沿用至今。
京房的易变名“十六卦变”,后人把它归纳成四句:
“自初至五不动复,下飞四往伏用飞,上飞下飞复本体,便是十六变卦例。”
自初至五不动复,就是从一爻变到五爻,就不能再动了。因为第六爻就像是宗庙,祖宗宗祠要是变了就不再是本家了,所以不能动。
不能往上动就只好往下变,称为“下飞”,也就是五爻变后接着再变第四爻,这便是游魂卦了。接下来,在八宫卦变中,第七变是同时变一二三爻,内卦回到本源,为归魂卦。
但京房易变十六卦却不是321一起变,而是继续一爻一爻地往下飞变,飞到最后又往上飞,直到第16次变回本卦,即“上飞下飞复本体”。如图,规律非常明显。
(京房十六变卦)
八宫卦变法:本卦、变1、2、3、4、5、4、321(321是同时变);所有的变卦都在本宫范围内。
京房十六变卦:本卦、变1、2、3、4、5、4、3、2、1、2、3、4、5、4、3、2
(123454321、2345432或12345、432、12345、432),部分变卦不在本宫。
十六变卦依次称为: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游魂、外戒、内戒、归魂、绝命、血脉、肌肉、骸骨、棺椁、墓库,最后是还原卦。
(卦的变化很有规律)
如果用来比拟人生,那么一世到五世就像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从初生到壮年,然后开始走下坡路,到第六变,老了,生死间徘徊不定,为游魂。这时不注意可能直接归魂,即八卦变卦第七变。
如果注意锻炼、养生,还可以经历外戒、内戒,感受手脚不灵活、思想迟钝等状态。归魂之后是绝命,虽然绝命了,但后面还有血脉、肌肉、骸骨传下去,最后返本还原。
当然,十六变卦并不是专门用来预测人生的,也不仅用于看风水,用来预测万事万物也同出此理,“物极必反”,“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很多道理我们可以在卦象上自行领悟。
《系传》:“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易 · 系传》下第八章)。
南师认为:“易是活的,不要被法则拘住。今天学京房易,也不一定非用京房易的办法,京房可以创造,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卜卦如此,即领导方面,做人方面等等,也是如此。”
易是活的,所以一直在变化,不会一直在上或下,一直是刚或柔,事理要懂得变通。
(京房十六变卦用法)
大要如下:“占者遇变入本宫卦者,灾福应十分。外戒卦:吉凶从外来。内戒卦:祸福从内起。骸骨卦:生则羸瘦,死不葬埋。棺椁卦:病必死亡。血脉卦:主血疾漏下。绝命卦:事多反复,为人孤独,不谐于俗。游魂、肌肉卦:精神恍惚,如梦如痴。归魂、冢墓卦:坟墓吉,而无事可成也。
变入本宫卦,坏是十坏,好也十分好。
外戒:好坏从外来。
内戒:祸福从内起,
骸骨:生来就瘦,有病的瘦,称羸瘦;死了连一块地都占不到,死无葬身之地。
棺椁:生病问卦,就不要考虑痊愈的问题了。
血脉卦:生病就要开刀,或者外伤,或者要见血等。
绝命卦:做事反复难满意,如果看人的命运,一生孤独,与人合不来。
游魂或肌肉卦:对人而言,一辈子头脑昏聩,精神恍惚,如梦如痴。
归魂或冢墓卦:除了安葬是好以外,其他没有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