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麦场
布谷鸟声声的叫着,一场南风,眼看着麦子就黄梢了。收麦子就在眼前,麦场地要做好准备了。
如果有去年的麦场,也是要重新翻起土来,泼上水,拉动石磙来回碾压,直到把地面碾得光光滑滑的像钢板一样才行。
如果选新麦场,就要找开阔处,平整地块,通风好阳光又充足的地方。场地的面积的大小要看大约收多少麦子来进行确定,一般是几家人合伙碾一个场地。很少有一家碾出一个场地的,除非种的麦子地亩太多的时候。
白天田里的活多了起来,吃过晚饭,几家合伙的就相互喊着来场地干起活来。用铁锹先把场地的泥土翻一遍,再整平整,然后用水桶跳来水,均匀地泼在泥土上,保证干湿均匀,再用楼爬楼几遍,这个时候几个人就一起拉动石磙来回地碾压。
碾场地在整个收麦子当中是最清闲最清爽的活,因为这个时候天气还不很炎热,特别到了晚上,凉风习习,虫鸣啾啾,如果有月亮照着的时候更是明月清风的惬意。几个人说着话干着活,累了就坐下休息,天南地北的随意侃。谁家的麦子品种好,今年一定能亩产过千斤,下年一定选这个好品种。说着说着就说到村子里的事,谁家的小伙子定了亲了,媳妇是什么村子里的。谁家的姑娘谈妥了对象,婆家条约怎样等等。接着就是村外的事,天下有趣的人和事,历史上有趣的人和事。三纲五常军国无所不谈。几家人组合在一起劳动,往往是老中青都有,在说说笑笑中老一辈的经验也就传承给了下一代了。
场地不是一次就可以碾好的。看哪里不行,必须把周围全部挖出来,再泼水再进行碾。直到整个场地平整光滑,这个时候还得在上面均匀泼上水,等水渗透下去再碾第二次。
漫长的农耕时代。所有的劳作都是人工来做,翻地,挑水,拉动石滚来碾,哪一样都是重体力活。做农活每一个细节都有讲究,有老经验的老农会对新手反复交代,几家人在一起合作劳动,便于经验的交流。常言道,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着就咋着,实际正是在和别人一些劳动中,才学会的劳动技巧。
黑天把场地碾好以后,能用手去摸来感触它的光滑平整,等到天亮还得再看是不是有没碾好的地方,再重新修整。收麦子可是一年中的大事,场地做不好,有松软处就会把麦粒子给压进去,导致麦子生芽粮食损失。
场地在整个麦收过程中作用很大,一用就得好几个月,从收麦子到场地,再到碾麦子,收下来的粮食还得晾晒。场地做的好,不仅自己用着方便,而且还是人的声誉的事。村里来来回回种地的人,看到谁家的场地碾得好,那是会竖起大拇指夸赞的。如果谁家的场地高低不平,有松软的泥土是要被别人耻笑的。村子里谁的农活干的好,也是一种骄傲,而且增长在村子的威信。
圆形的场地碾好以后就为收麦子做好了准备。只等麦子熟透了,开镰刀割麦子,捆麦子拉麦子,麦场里就丰盈充实起来了。
一块场地在整个收麦季节是人们共同劳动的场所,既有丰收的喜悦,也有相互帮助的愉快,更有美好生活的记忆。
小满节气一到,麦场碾得平整光滑,开启一年中最忙碌的收麦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