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朝向犯四忌,家宅难安非迷信?老祖宗的警告暗藏玄机!
137 2025-07-07
观,上风下地,风行大地,吹拂万物之象,风无形而可桡万物,喻天德遍施也,以观而待万物生。《序卦》曰,“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此观之所以次于临也。
观字,从鹳,从见。鹳这种鸟善能察时审变,天之阴晴雨雪,大风大水,均能预知,故人们通过瞻望鹳之行止,以为趋避。天之德,存而难察也,如同指月之手,古人可以通过观察鹳来判断天气阴晴等自然现象,也就映射出观的意义:以地而知风,观万物而知天德。
鹳,登鹳雀楼的鹳
故,见者,视也,常见曰见,而非常之见曰观,故合见雚为观。此卦下坤上巽,巽为风,坤为地。风本无形可观,以其触于物者而观之,犹上之德化无形,以施于政者观之,下之性情无形,以发于事者观之,有相观而化之义也,是以名其卦曰观。观分上下,自上示下曰观(音guàn);自下观上曰观(音guān)。
心经有言:观自在菩萨,观即察堪心德也,是义。
观卦的卦辞:
如上图所示,即:
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解读周易很多情况下要知道一些生僻字。这里我们看看盥、荐、颙、若这四个字:
盥,音guàn,古代祭祀的洁手进爵灌地的仪式,把酒洒在地上,求神降临。
荐,羞牲也,羞牲指古代祭祀时献祭酒食
颙,音yóng,《说文》曰“大首也”,谓昂首而望之,肃穆上观之象也。
若,顺也,诚心而奉顺之意。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盥和荐,都是古代祭祀的仪礼。盥是请神礼,荐是神祇降临后的献牲礼。卦辞描述的是祭祀者方洁手而未荐,人皆信而仰之的场景。
王弼曰:
王道之可观者,莫盛乎宗庙。宗庙之可观者,莫盛乎盥也。至荐简略,不足复观,故观盥而不荐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要见识王道之礼,没有比的过宗庙祭祀了。而宗庙祭祀之礼,则要数盥手进爵灌地的礼仪最盛大了。到了献祭这个环节是很简略的,就没有必要去看了,这就是观盥而不荐的道理。
故以常理言之,观于盥之用洁,而众情已孚,有不待荐而始感者也,精诚所注,天下皆见其心焉。故曰“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彖》曰:
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观卦两刚四柔,两刚在上,四柔在下,刚为大,柔为小,大观在上,以势言。坤顺巽入,是能顺而巽也。九五处卦之中,刚居阳位得中,四柔皆臣也,中正之德大而在上,是以为观天下。四柔观感其诚,是以不期其化而自化者矣,故曰下观而化。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之也。故神道者,天之德化也,百姓日用而不知。天行健,故四时不忒,圣人合天之德,法天之行,神而明之,发为政教,故天下皆感而服化其德。
《象》曰: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风行地上,周及庶物,故有历览周遍之象。圣人以天德设教,烛照六合,故能省察四方,观视民俗,设教而化万民也。此喻天德昭昭,以应万物生。
观卦六爻,均取义于观,以地之远近,擢分观之浅深,故其所观,一爻胜于一爻,此义为诸爻之旨也。下细述之...
◐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
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初爻以阴柔在下,是幼稚之氓,抱昏愚之性,处荒僻之区,所居既远,所观亦微,故曰童观。小人者,下民也,以其昏昧,无远大识见,固不足怪,是以无咎,此所谓小人道也,难察道德之宏大也。若君子履小人道,不亦可吝乎?故小人无咎,君子吝。
◐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
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二爻以阴居阴,位得中正,虽进于初爻,其位尚卑,见识亦劣,不能观刚阳中正之大道也。窥观者,言其未得其门而入仅以门隙窃窥之也。二爻应于九五,窥观以朝圣,不能得大观之妙也。
在丈夫,当目观天地之广远,心观万理之幽微,内观自己之身心,外观天下之形势,岂得以潜探暗窥为计乎?故女子行之可也,故曰利女贞,丈夫行其道则丑。故初爻以小人励君子,二爻以女子激丈夫。
◐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
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三爻居上下之间,在下卦之上,可以进,可以退,地位较二爻稍近,其见识亦稍胜,故能审观我生之所宜,以卜进退。省视我志之正邪,我行之通塞,度德而就位,量能而居官,随其可否而进退,谓之“观我生,进退”。
《系辞》曰“变化者,进退之象”也。一出而成天下之事,是所行之通也,则可从而进;虽出不能成天下之事,是所行之塞也,则可从而退,其出处进退,于己取之,有自知之明,故未失道也。
◐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
观国之光,尚宾也。
观国之光,谓观国中风俗之美恶,政教之隆替。光者,国之光华也。此不言君而言国者,乃言统朝廷百官之属也。四以柔居阴,位得其正,比于九五,四五咸得其位而国光现也。
宾言六四,《尚书》所云“宾于四门”之谓,盖敬礼之也;王言九五,“用宾于王”者,谓古有贤者,人君宾礼之,故以士值进王,谓之宾。明主在上,怀才抱德之士,皆愿进仕王朝,辅翼君上,以康济天下,此君子之志也。故六四之位,履正故为宾,不正即为敌。
◐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
观我生,观民也。
王弼曰:
观我生,自观其道也。为众观之主,当宣文化,光于四表,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君子风著,已乃无咎。欲察已道,当观民也。
魏晋经学大师王弼
五爻尊位,居中履正,是当阳首出之一人,四海之内,由我而化,治道之隆替,风俗之美恶,皆自我生,故不观人而观我。我之教化善,则天下皆有君子之风,是可以无咎矣;王者以中国为一人,民心之向背,无不自我,观我即所以观民也。六三观我生,观己也;九五观我生,观天下也。
◐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
观其生,志未平也。
上爻具刚明之才德,居五爻之上,处一卦之极,虽高而无位,然其动静,皆为众人所瞩。既为众人所观,故与五同德,亦与五同观。观其生者,观平时之行义也,其要皆以君子为归,庶无咎也。象言志者,上九之心志也,平者,均平也,上九不比于九五,故难平其观,故曰“志未平”。且处天下所观之地,不可不慎行也。
先王法风行地上,无物不被之象,巡省八方,考察世风民俗,观示天下,宣布教化。省方者,八方巡视,上观下也。设教者,四海风动,下观上也。巽风以入,圣人行无为之事,立不言之教,观之象也。
周文王
观卦二五相互为剥卦,山体逐渐被剥蚀,基础不稳,象征着事物的逐渐衰落和被削弱,这意味主客双方是在相互猜忌、矛盾、斗争中再现观卦天德昭昭的道理,故君子守正抱德,方能得全始终。
观卦错通于雷天大壮,四阳承二阴,阳气盛壮,万物茁壮生长,主方来势汹汹,故曰大壮,和地承风入的顺德之势正好相对:观以守正而得势,大壮以势强而约之以正。观卦另和临卦相覆,主客异位,一体两面。因无临而不成观,因观而莅临也。
观卦四阴二阳,以九五阳刚,中正得位,故不言小,凡阴盛阳微,必致以柔逼刚,爻多不吉,而观卦四阴独不言凶,亦以五居君位,中正之德,足以德仪天下,群柔皆仰而观之,故相观而不相持,无复柔逼刚之状矣,故言大观在上,此言上观下。
观卦四阴,以四爻为主,四爻以柔居阴位得其正,上比二刚,下接三柔,率三柔以进于五,仰观德化,是下观上之观也,观有上下,其义一也。故六爻虽别,理唯一贯:
初爻始阴在下,位与五违,所观者浅,如童蒙然,故曰童观。
二五相应,但二阴暗柔弱,仅得窥见其仿佛,是效女子之贞也,故曰利女贞。
三有自知之智,故能知进退,故曰观我生,进退。
四比近于五,君之德教,发而为国之光华。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五爻居一卦之尊,天下之民情风俗,由我而化,所谓正己以正万民者,故曰内而观我,即外而观民也。
上九居观之终,刚健有德,虽夙为民所瞻观,因其高而无位,不欲出而观民,惟反而自观,谨身免咎而已,故曰观其生。
德如渊海,周遍十方。无论上下远近,观你观我,观德如见渊: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会凝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