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下葬三大忌,礼承祖训守安宁”,啥“三大岂”,有啥道理吗

147小编 120 2025-07-12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避免和逃避。

在古代,古人讲究丧葬文化,认为人在去世后会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甚至轮回,因此,古人的身后事是非常讲究的。

葬礼的流程比较多,如需要请道士进行超渡,还需要请风水先生选择一个好的时间和墓地等等。

在我们农村民间关于丧葬方面有这样一句俗语:“农村下葬三大忌,礼承祖训守安宁”,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啥是“三大忌”,老祖宗的话有什么讲究和道理吗?

“农村下葬三大忌,礼承祖训守安宁”: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指在农村的丧葬形式中有三大忌讳,如果避免了,并遵从祖上的礼训那么家庭就会更加幸福美满,人财两旺!

在这句俗语里,我们只要懂得了“三大忌”的真正意思,那么整句俗语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古人所说的三大忌,主要是指以下这三个方面:

一、棺抬不动。

在我们湖南一些地区,抬棺的为16人,前后各8个人,正常来说,有这么多人来抬棺,并且大多年轻人,因此是不存在棺抬不动的情形。

但是,在古代抬棺人多为职业团队,本应顺利抬棺,却以“棺材异常沉重”“棺木纹丝不动”等为由停止行动,暗示“逝者不愿离开”,制造恐慌。

借家属对“不吉利”的恐惧心理,坐地起价索取钱财。

因此,“棺抬不动”指的是古代丧葬时,抬棺人故意声称棺材无法抬起(或实际制造困难),以此向丧家索要额外钱财的现象。

其背后并非灵异事件,而是古代社会特殊利益博弈与家族名誉维护的产物。

二、挖“金井”动土的时候怕遇到蛇窝。

蛇在民间被奉为“柳仙”(五仙之一),象征福泽与守护。祖坟有蛇窝视为吉兆,代表家族受神灵庇佑,故会庆贺。

古人认为新坟动土遇蛇窝则视为“冲撞柳仙”,强行下葬会招致怨气,威胁家族运势,故需避让。

其实蛇窝多位于土质疏松、湿度适宜处,强行挖坟易破坏蛇群栖息,导致生态失衡(如鼠害增多),墓穴会遭到破坏,下大雨时甚至会把棺材暴露出来。

古人虽无环保概念,但经验性避让客观上保护了生物链。

三、不要在坟墓之上修建坟墓,避免挖到他人尸骨。

下葬时若发现地下已有无名尸骨,需另择墓地,不可在原处强行叠葬。 这一忌讳既关乎伦理秩序,又涉及现实利益。

古人相信强行叠葬会激怒原有亡魂,导致“阴气冲煞”,轻则家族多病灾,重则断子绝孙,因此需避让。

旧坟被视为“阴宅福地”,叠葬破坏原有风水格局,可能使两户后人皆运势受损,形成“双败”局面。

古人提倡“死者为大”,对无名尸骨避让体现“不夺亡者安息之所”的礼让精神,与活人“不抢他人田宅”同理。

总而言之,通过这句农村俗语,我们可以得知:古人丧葬三忌讳的本质——看似迷信的习俗实为礼仪文化的具象化表达,形成生死观与礼仪观的完整闭环,既保留原文核心意象,又点明传统习俗中"礼"的精神内核。

上一篇: 过年时,要拒绝以下几种人来家里做客
下一篇: 19个因素影响楼层风水 买房绝不能选的几个数字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