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财运好就得讲究,毁财运的十二个习惯,别说你都有
188 2025-07-15
文案︱一世渡劫
编辑︱一世渡劫
“一头母牛一年生一崽,两年变二,三年变三,资产翻倍,岂不美哉!”这是博妈在养牛场才建成时算的账,心里美滋滋、甜丝丝的。
前不久,有一位女博主分享了自己一家人养牛的创业史,其中有豪情万丈,亦有壮志未酬,过程曲折,辛酸自知。
文中博主称为博主,博主的妈妈称为博妈,博主的爸爸称为博爸。
博爸和博妈在上海、重庆打拼了近三十年时间,沐浴在经济发展、房地产鼎盛的春风里,专职搞装修大赚特赚。
从一开始的铲墙皮刮腻子接些下苦活,到最后组建自己的装修施工队,博爸博妈的装修经越念越大。
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生活过的红红火火。
2020年的时候,疫情来了,装修活动受到了严重影响,三天不接一个好生意。
“天天打电话,打的脑壳疼。”博妈抱怨着。
为了不坐吃山空,博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老家再创业,为以后的养老生活寻一个依靠,寻个事情做一做。
博妈在搞装修之前,在大城市可是做过多年生意的,生意经念的相当有水平,自认为经验十足,况且现在腰包也硬了,有了些许积蓄,儿女生活也步入正轨,再创业,毫无压力。
回家乡再创业的想法像野草一样,每天在博妈脑海里疯长。
“不要养猪!”当博妈询问博主养殖什么家畜好时,博主只这一条建议。
那就养牛吧,博妈下定了决心,自己小时候也是牛背上长大的,对养牛还是有一定经验的。
建个牛棚,买几头牛,请人喂草喂料,长大了出栏卖个高价,何难之有?
牛肉价格根本不用担心,2015年以来一直都在高涨,形势诱人啊。
博妈是个干脆利落的人,要做就做大做强,她下定决心要以养牛为余生事业,所以很快便做出了极为宏伟的创业蓝图。
养牛场,必须是本村最气势磅礴的,牛棚的设计必须是最为科学合理的。当时村上有四个养牛场,博妈一心要超过他们。
博妈的闭环养殖是这样的,承包土地,种草种粮,牛粪是化肥,粮草是牛食。
自给自足,惬意的很。
博妈的计划能力强,动手能力更强,敢想敢做。当年就回到故乡,在重庆东北一处深山小村庄,启动养牛计划。
先得找一块好地方,风水要好,地势要好。先后谈了两块地,第一块因为是基本农田,都签了合同,只能放弃了,第二块地租地倒是顺利,只是地方稍偏僻一些,不仅地方需要平整,更需要修路。
机械入场后,平整场地,挖山建路,每天花费小一万,票子像水一样流出去。
博爸没见过如此花钱的架势,心理承受不住,被吓坏了,立即要求放弃养牛计划,将工程停下来,把钱省下来,这牛也养也罢。
博妈却了铁了心要干大事,一票否决了博爸“退堂鼓”。
“女儿,你快回来,我和你妈要离婚了,这日子过不成了。”博爸这次和博妈硬刚,以离婚相逼,甚至给女儿博主打电话让回来主持公道。
双方僵持不下,闹到了民政局,这婚是非离不可了。可是离婚的人再多,约号约到了7月,后来不了了之。
博妈这个时候如果听博爸的,损失可就减到最小了。
“开弓哪有回头箭,必须干到底。”博妈创业的决心像钢铁一样,也因此丧失了唯一一次回头机会。
博爸和博爸握手言和了,没人提离婚的事,两个人又像在城里一样珠联璧合起来。
博爸用自己的理工男思维,把博妈粗糙的蓝图逐个细化,场房的建设差点规划到每一块砖上。
博爸是个十二能式的人物,水工电工泥瓦工,从规划到施工,一条龙全套亲力亲为,数月后,容纳二百头牛的厂棚建成了,贮藏室建成了,接产房建成了,横贯场区的下水道建成了,净化池建成了,沼气池建成了,配套的浇灌水渠也建成了。
场房区载达到了完善的生态循环标准,种草喂牛,牛粪养草。
场地建成后总花费一百万左右。
博妈是女强人,可不打算小打小闹,要整就整大的。场地本就是高标准修建,岂能在养牛时抠抠搜搜?
在博妈的坚持下,一次购买了七十头母牛,有小的,也有大的,还有怀崽的,综合价格将近七十万。
博主可被吓坏了,这把身家都搭进去了。博妈地是满面春风,劲头十足,创业就从这七十头牛开始,从当时牛肉价格来看,前景不可限量。
博主爸妈两个人一心扑在牛场,天天忙个不停,给牛喂草、清圈、码草,还要到附近牛市去看牛、选牛,学习知识,了解行情。
2021年,牛市的第一波小寒流来了,牛价开始下跌。
而博妈养牛场此时却已成规模,牛圈都满了,因为价格低,收牛的给不上价,暂时只能一直养着。
人工和饲料每天都要花钱,牛场张着大嘴,吞吐个不停。博妈这个时候才有点压力,开始向亲戚借钱,向银行贷款,向博主和博主弟弟要钱补贴牛场。
又是小一百万花出去了。
博妈在这段时间,真正成了牛倌,比村里的祖传牛贩子都精通,博爸在博妈的影响下,真正成为了十二能,牛场大大小小的工作,都能拿得起放得下。
这个时候,夫妻俩还硬抗着,期待着牛市能回暖。
2022年的时候,博妈养牛场的母牛们开始产崽,此时夫妻两人都学会了接生。
但还是经验不足、准备不足,生下来的牛崽子相继生病,有些直接就死了。博爸很生气,每埋一头牛都要大骂一通。
“牛为什么要生病?”
而此时牛价继续下跌,甚至快跌破十元了,牛贩子都牛的很,根本不好好收牛,收也不给好价钱。
博妈寻思着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另寻良策。然后就决定不卖了,自己屠宰、加工、卖肉,实现产销一体化。
博爸又学会了宰牛,晚上宰牛到十二点,清晨五点拉着牛肉到附近镇上赶集。
两个人拉不开,博主和弟弟都相继被叫回家,全家一起喂牛宰牛卖牛肉。
“每天站着都能睡着。”博主这样吐槽着。
在这个艰难的阶段,同村的其他三个养牛场不约而同的关门了,都赔的撑不住了。
博妈还打算再撑一撑、博一博。相信只要更加勤恳,情况会好转的。
但是博爸的信心却慢慢没有了,劝说妻子赶紧处理掉所有牛,低价也得处理,以避免陷入更大的泥沼中。
可是问题是,每次让牛贩子来看牛给价,给的价格都能把人气死!所以就一拖再拖,终是卖不动。
博妈又有了新主意,和南方的牛肉加工厂联系,甚至和囟牛肉的商贩联系,通过物流卖牛肉,把牛肉做成牛肉干也可以。
总之,博妈一边养牛,一边把牛肉销售的工作也大包大揽了,其中辛苦,不言而喻。
2023年,牛场实在难以为继,博妈心一狠,把城里的房卖了,全部投进了牛场的泥潭中。
又花费重金,在20公里开外的县城开了一家牛肉店,专门卖牛肉,晚上杀牛,早上卖牛,全家四口人缺一不可,都盯在重要岗位上。
牛价终归是上涨不了。博妈有一次忍不住说:
“休闲的退休田园生活,没有影了。”
2024年年底,经过全家不懈的卓越努力,牛圈里的牛只剩下几头了,全家人总算可以舒一口气,压力减小许多,再不用起早贪黑卖牛肉了。
至此为止,初步估算之下,四年来养牛场大小投资进去资金约有四百万,将存牛处理完毕,赔本约二百万。
博妈:“算了吧,收拾了这个烂摊子,眼不见为净。”
养牛期间,博妈受伤三次,一次从山坡滚落,腿骨骨折肋骨骨折,一次开小三轮送肉时翻车,手臂受伤。第三次是骑车时摔伤,腿骨又骨折。
博爸在建厂时也摔过一次,轻微骨裂,当时太忙,简单治疗后就出院了。
有一次博爸在宰牛时,含着泪对牛说:
“你们吃了我这么多东西,把我家底都吃空了,我跟你们一样可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