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仓门是个什么鬼?为什么年轻人都为它疯狂?另附33款实景照片
81 2025-07-31
(一)
有这样一个故事。香港有一位杨姓的大实业家,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家财万贯,同时他又笃信风水。有一天,为表重视,他亲自去接一位风水大师去他家看风水。在港澳及东南亚一带,乃至国内东南沿海,信奉风水的商界精英不在少数,杨老板也不例外。
当车行驶至一个学校门口时,正值学生放学,一群学生挡住了去路,他赶紧告诉司机“等一会,让孩子们先过,孩子们的安全重要。”当车行驶至一个十字路口时,看到一位大爷欲横穿马路,又马上让司机停车说,“老年人行动不便,我们等一会无妨。”再前行时,有辆车欲急速超车,他又让司机减速让路说,“他家肯定有急事需要办理,我们不急让他先走。”
风水大师走到这里若有所思说:“杨老板,不用去看了,你把我送回家吧。”杨老板很是诧异说,“我是不是怠慢你了,惹你生气了?”大师说,“能够结识你是我的幸运,我看过无数的风水,像你这样的身份地位,还能如此善待他人的人很少,不用去看了,你家的风水肯定没有问题,你送我回去吧。”
的确,人之初,性本善。权力和金钱,是人心最强的腐化剂,也是对人性最大的考验。人在没钱和身处低位的时候,保持一份纯真和善良相对容易一些,而一旦接触到了权力和金钱这两大魔鬼,想再保持一份纯真和善良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多少风景秀美、民风淳朴的原生态村落,一旦被开发成旅游热点,村民的淳朴善良也就渐行渐远了。
中国人自古讲风水,天人合一。不信,你去看看故宫三大殿,还有天坛地坛颐和园,再去看看西安北边的唐朝十八陵、北京北边的明朝十三陵,就会明白,古人是多么地讲究风水。风水学当然是一门很复杂的学科,简单地把它归结为封建迷信显然是不合适的。老祖宗讲究了那么多年,肯定自有它的道理。
但世上任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再好的风水,也保证不了万世太平。没有一劳永逸,只有世事变迁。
从量变到质变是需要时间和一个过程的,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人们急功近利,总想一夜暴富,抄近路走捷径,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显然是一厢情愿。世上万事万物,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看似繁纷复杂的世界,其实自有其内在的规律。
现如今的人们为什么会焦虑不安?因为人们耐不住寂寞,想升官发财,想快速致富,却不愿踏踏实实去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想的很多却做的很少,只想要果,不想要因,只想要质变,不想要量变。
(二)
风水学简单说包括地形地势地貌,道路桥梁建筑,山川河流湖泊。讲解风水的书有很多很多,但很多人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即风水中的“风”和“水”。风代表运气,水代表钱财。但“风”和“水”无一不是运动的、变化的、流动的,风会刮走,水会流走。风和水聚集在一起,就能成就一个人、一个家族,如果不懂珍惜,不积德行善,大肆挥霍,风和水同样也会烟消云散,财富和地位就会转瞬即逝。所谓的“风水”、“运气”,其实无时无刻不是在动态变化之中。
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客观规律就是变化,从来就没有永恒,无常才是生命的常态。没有固定的风水宝地,只有变化的世道沧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历史场景的无数次切换和轮回,伴随着的就是无数个大家族的兴衰成败、繁华落寞。
实际上,就算是山川河流,也会发生改变。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曾经繁华富庶的楼兰古城,早已变成废墟掩埋于深深的流沙之中。就说当代吧,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很多的地方隔上几年不去,你就会感到像是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因为地形地貌变化实在是太大太快了。地形地貌都变了,风向、水流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如果单论风水,再也没有比皇家陵寝所在地更好的风水了。因为皇家找的肯定是全国最好的风水宝地,用的也是全国最顶级的风水先生。然而不管是汉陵、唐陵,还是宋陵、明陵、清陵,都不能保佑他们的子孙皇位永固、江山永享。
想找块风水宝地庇佑子孙万代是万万不可能的,皇宫帝陵都做不到,普通百姓家的阴阳宅就更做不到了。世上从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历代帝王都在寻找能够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可惜都没有成功。
除了“风水”,“命运”这两个字,其实字面含义也很深。“命”由天定,人不能胜天,人的基因、出身、性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终身走向,这些都是改变不了的。人世间的顶级高手都是天生的,不服不行。清华北大的超级“学霸”,一般都不怎么用功。“勤”可以“补拙”,却补不出顶级卓越。
但“运”却是动态的、变化的,去年的运气不好,不代表今年的运气也不好;小时候的运气不好,不代表长大后的运气也不好,反之亦然。所以,“命”不好的时候,要“运”一“运”,所谓“人挪活,树挪死”就是这个道理。“命”不好,又懒,不爱动,不愿付出艰苦努力,那“命运”肯定永远也好不了。
“命运”这两个字,一个是客观存在,一个是主观努力,一个静态,一个动态,一个确定,一个未知,命在前,运在后,简简单单两个字,却饱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命运”这两个字,道尽了人生百态、世间万象,人不仅要信命,更要通过主观努力,去做出改变。反过来说,人不仅要有努力的自觉,更要有接受的勇气,不是什么事情都能通过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一个人到了50岁,如果还不信命,那只能说明跟头还没有摔够。
(三)
民间为什么会出现“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呢?
归根结底,是前代人把后代人的福报,提前用光耗尽了。为人父母,行善积德,才能为后代积累福报。父母留给子女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福报。父母不懂积福积德,子女就不会顺畅。世上的万事万物其实都有其内在逻辑。有的报应来得快一点,而有的报应来得慢一点,不是不报,时候不到。
唐玄宗李隆基是大唐历史上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的一位皇帝。在他的任上迎来了“开元盛世”,盛唐达到了顶峰,几乎也是整个封建王朝的顶峰,其后几百年时间内无人能够超越。然而“玄”者,若明若暗也,大唐王朝成也玄宗,败也玄宗。他既是大唐盛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也是大唐盛世的破坏者和毁灭者。他既有雄才大略,敏锐果敢,又生性多疑,昏庸荒淫,他创造了一天之内接连杀死三个亲生儿子的残暴记录。
唐玄宗亲手将大唐盛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他一人在位长达44年,是唐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享尽人世间的荣华富贵。要不是“安史之乱”仓惶出逃,就没有他儿子李亨的灵武即位,他的皇帝之位肯定还能一直干下去。唐肃宗李亨即位后,把他的老爹唐玄宗推尊为太上皇,实际上相当于做免职处理。唐玄宗坐了6年太上皇冷板凳,郁郁而终,对儿子李亨多有抱怨,认为儿子不仁不孝,却不反思自己的不慈不善。
唐玄宗至死不知道的是,正是由于他消耗掉了子孙后代的福报,他儿子唐肃宗虽然比他小26岁,却和他死于同年同月,只比他晚死了十来天时间。在唐玄宗之后,他的皇子皇孙们始终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乱象所困扰,再难有一番作为,盛世伟业一去不复返。祖宗造的孽,必然由子孙后代来偿还,这是人世间颠扑不破的真理。
大唐的末代皇帝是唐哀帝李柷,17岁时被朱温毒杀,唐朝自此灭亡。不仅李柷,李唐王朝的子子孙孙也被朱温一网打尽,悉数被杀。当然,朱温和他的子孙们也没有一个人会有好下场,这是必然的。你杀了别人的头得到了江山,你的子孙自然就会被别人杀了头然后再丢了江山,道理就这么简单。
王朝末代的皇帝,谥号一般都是“恭帝”、“哀帝”、“献帝”。话说,不恭不哀不献,又能有什么好办法呢?福报已尽,风水已变,祖宗们已经把好日子享受完了,终于到了血债血偿的时候了。
北宋末期有个大奸臣叫蔡京。他作恶多端,贪婪奢侈。据记载,蔡京爱吃鹌鹑,一顿饭就要吃掉300只鹌鹑。某天夜里,梦到千只鹌鹑前来索命,才不敢再吃鹌鹑。如此奢靡成性,蔡京的命中福禄,早已被消耗一空。他在宋徽宗一朝,深受恩宠,和皇帝是儿女亲家,官至宰相大权在握,风光无限,无人能及。等到宋钦宗即位后,钦宗十分厌恶他,再加上他民愤极大,钦宗就将他流放千里。蔡京携带大量钱财来到被贬之地,以为还可以照样过他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哪知却被当地老百姓认出,竟是没有一家愿意卖给他吃食,还受尽辱骂。最后80岁的蔡京病困交加,活活饿死在一座破庙里,无人替他收尸。
蔡京的子孙也没有一个得到好下场。他的八个儿子,其中六个惨死,另外两个被发配充军,最终也是被杀。蔡京的孙子辈,也都被发配到了蛮荒之地,无一幸免。可以说,蔡京的子孙就此断绝。人生在世,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秀全,革命尚未成功,他就已经过上了帝王般的生活,昏庸奢靡程度,与真皇帝相差无几。妻妾成群,躺在温柔乡里过起了荒淫无度的生活。自从进入南京后就再也没有出过城。革命的后期就是吃喝玩乐,不思进取,早已不再领兵打仗,基本上没干什么好事。他早早消耗掉了子孙后代的福报,等太平天国被湘军剿灭时,他已经死去一个来月,因此躲过了被俘虏的命运,但他15岁的儿子洪天贵可就没那么幸运了,被捉后遭遇酷刑,拉至市曹凌迟处死,活活被割1000多刀,现场惨不忍睹。一个15岁的孩子能有什么过错?要怪也只能怪他的父亲。
一个家族,如果以善良道德传家,可传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再次之。而以富贵传家,则不过三代。这是孟子说过的话,也是经过千百年人世间检验的真理。
其实,“富不过三代”这种社会现象以后会更加明显,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靠继承遗产就可以实现“躺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不仅是中国特色,更是世界通行规则。在美国,如果没有足够的挣钱能力,就算父母给你留下一套豪宅,你也养不起,因为要缴纳高额的住房税费,并且仅遗产税一项就高得吓人。在中国房地产退热,“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房产税、遗产税的推出已是势在必行,这也是与国际接轨,财富传子孙根本就传不下去,传一代都费劲,更别说传三代了。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养懒人。
中国人崇尚节俭,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把财富留给子孙后代,在高额的税费面前,这种传统恐怕要三思而后行了。为子孙积福积德,让子孙有本事,胜过身后万贯家财。
(四)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这一生,最好的风水就是善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你存入的每一份善良,都会默默转变成你的风水。有些事情,短时间看,当然看不出有什么影响,但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中的因果利害关系,却发现原来冥冥之中似乎一切早有注定。
正是由于鸿星尔克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勇于奉献,慷慨捐款,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国难当头之时,赤诚的爱国之心就是“善良”二字最准确的转化。国人回报这家良心企业的是“野性消费”,非鸿星尔克不买。反之,和门前梧桐树过不去,因为遮挡住了自家门面就不惜对大树痛下毒手的郑州某餐饮企业,消费者自然就会用脚投票。连一点善念都没有的“毒树”企业,怎么能够让消费者放心?
2019年,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篇微博:一名女大学生求职途中救人,直接被用人单位破格录取。这一消息瞬间被600万网友围观,连人民日报也为之点赞。这篇微博讲的故事是:大三学生靳金梓在给济源二院投了简历后,在回家路上看到一位骑车老人摔倒在地,便上前帮忙。她没有考虑社会上“老人倒地到底该不该扶”的争论,而是出于本能伸手相助。她蹲在地上,一边扶着老人的头,一边不停和老人说话,防止老人陷入昏迷。她这个姿势一直保持到救护车到达。
刚好有路人将这一幕录下视频发到了网上,又恰好被济源二院的领导看到,领导当即表态:不用考试,直接录取,有这样的好品德,何愁工作没有作为。一个人释放出的善意,最终都会回馈到自己的身上。
无独有偶。2021年,郑州“720”大洪水发生时,地铁5号线发生惊魂一幕。积水漫进地铁车厢,水已没至乘客胸口,留下高度不足一米的逼仄空间,形势万分危急。26岁的于逸飞是从这趟抛锚地铁车厢里脱险的第一批人,但他并没有马上离开这个危险之地。就在他快要走出地铁站时,作为郑州人民医院的见习医生,他又穿上白大褂折返救援,从7月20日下午6点多直到夜里12点,连续6个小时,先后在地铁站台救治20多名受伤乘客。
于逸飞跪地施救的高尚行为,被网友视为“英雄之举”,正是因为在这次洪灾救援中的突出表现,于逸飞被郑州人民医院免试用期直接录取,他的善举得到了回报。这也是他应该得到的。
管仲说过:善人者,人亦善之。
(五)
当前社会,金钱至上,物欲横流,人心都钻到钱眼里去了,对传统伦理道德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不少人挣的是昧良心的钱,拿了不该拿的钱,骗了不该骗的人,早已把老祖宗教导的“善良”抛之脑后。
没有了善良,所有的钱财都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终将随风而去。烧香拜佛救不了作恶多端的人。平时不行善,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处的。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种善因,得善果,上天非常公平,对众生一视同仁,不会偏袒任何人。你烧不烧香佛祖都不会介意,但你行不行善佛祖自然也是慧眼如炬。
真诚是一个人最大的能量,善良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平时多积德行善,好运和福报早晚都会到来,不在自己身上也会在子孙后代的身上。
作者简介
刘尚钞,男,河南省社旗县大冯营乡人。现居北京,乡土大河南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