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进宅,人穷家不富”,这5种花,白给都不要,好看不吉利?
129 2025-07-31
杨公忌日,又被称为“杨公十三忌”,世传为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所订定,分别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在玄空派的眼里,这十三个日子决不能被选来作为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日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公忌日的信仰逐渐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在这些日子里会特别小心谨慎,避免出门、办大事或结婚等重要活动。同时,一些商家也会在这些日子里选择休息或暂停营业。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杨公忌日只是一种迷信,缺乏科学依据。在《协纪辨方·辩伪》中,则详细批驳了杨公忌日的说法,并做出了杨公忌说法不可畏的定论。其原文如下:“世俗多畏杨公忌,通书亦多载之。谓其日不宜出行,举事犯之不利,皆因未悉其原委,故为所惑耳。今按其说乃是室火猪日,其术元旦起角宿依次二十八宿,次序顺数值室宿之日,即杨公忌。不论月之大小,二十八日一周,每月递退二日。故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以至七月初一、二十九而终于十二月十九。凡十三日,夫以宿值日亦如用甲子纪日未必始于大挠,而其来已久,每日一宿,自然顺序,不用安排。以论趋避,犹可说也。”从以上传说可知,杨公忌日属于民间风俗,所指的吉凶有所偏差。
事实上,现代科学并没有证实杨公忌日确实存在不吉利的现象。因此,是否遵循杨公忌日要根据个人的信仰和观念来决定。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的易学者杨道明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教育部主管的国家一级学会)、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大学排名前300)文学硕士的易学者杨道明,以14年的易理学术研究及实操案例总结为依据。不作故弄玄虚,不讲娱乐风水,不推销工艺品,不泄个人隐私,不扯山寨社团。以实效为导向!总之,杨公忌日源于古代的信仰和传说,虽然现代科学并没有证实其存在,但在一些人的心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了解杨公忌日的由来和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