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贴春联,牢记禁忌!原来还有这种讲究,小心贴错被笑话
104 2025-08-11
文|高宝宝
一、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作为清军入关前的皇宫,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但受战乱影响,它掩藏着许多未被揭示的谜团。
1、努尔哈赤仓促迁都沈阳的原因之谜
1625年,努尔哈赤在已定都辽阳的情况下,突然迁都盛京(今沈阳),他的决定引发了诸多猜测。
民间传说认为,努尔哈赤此举是出于风水考量:在辽阳修建的3座庙宇,仅压住了“龙”的头、爪、尾,未能压住“龙脊梁”,故需在“龙潜之地”建新城(沈阳)。
但专家指出,努尔哈赤此举是为了战略需要:沈阳地理位置四通八达,便于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鲜。而且辽阳满汉矛盾尖锐,沈阳人口较少,更易于管理。
2、沈阳故宫具体建造年份的争议之谜
沈阳故宫的具体建造时间,在清史中并无明确记载,有观点认为,因当时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难,修建皇宫被视为劳民伤财之举,史官因此选择回避记载。而关于设计者,《侯氏宗谱》虽提到侯振举参与建造,但具体设计主导者仍存争议。
3、工程总负责人的身份之谜
关于设计者,根据《侯氏宗谱》,已知侯振举家族参与了故宫琉璃瓦的烧制,并因此获工部职位。但故宫整体工程的总负责人,以及核心设计者,因史料缺失仍无定论。
4、十王亭左右翼王的身份之谜
沈阳故宫大政殿两侧呈燕翅排列的十王亭,是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的办公场所。但清朝历史中并无“左右翼王”的明确记载,因此其身份与设立背景至今成谜。
5、凤凰楼石碑与“叶赫那拉”的关联之谜
凤凰楼为沈阳故宫制高点,传说它的地基曾挖出过石碑,上面刻有“亡大清者叶赫那拉”。
巧合的是,导致清朝衰落的慈禧太后正是叶赫那拉氏,这一传说与历史人物是否存在关联,尚无权威解释。
6、清宁宫烟筒“一筒天下”的设计意图之谜
清宁宫后的烟筒是故宫唯一的烟筒,共11节,顶部有3块砖。传说,皇太极曾下令“城中烟筒不得高于此”,取“大清江山一筒(统)天下”之意。
不过,这根烟筒的具体设计意图,以及象征意义仍需进一步考证。
7、独特的建筑布局及设计意图之谜
沈阳故宫的清宁宫比崇政殿高出3.2米,这样的格局,暗含着满族军事民主制遗风。
大政殿内八根龙柱的龙鳞间隙刻有满、汉、蒙三种文字的《七大恨》,其三维立体铭文技术至今无法复刻。而北墙原本应该延伸,但却突然离奇截断,具体原因至今不明。
二、清昭陵
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它有三大显著特点:
1、历史悠久
清昭陵始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初建成。此后,康熙、乾隆及嘉庆各朝又曾多次改建和扩建。
2、一陵独大
清昭陵位于沈阳古城北约10华里,占地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3、风景独好
清昭陵园内的绿化一流,古松、草木、湖水、楼殿相映其中,充分勾勒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清雅、秀美。
围绕着这座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的陵墓,有着三大待解之谜:
1、皇太极墓为何取名昭陵?
“昭陵”一名,是顺治元年八月初九太宗驾崩一周年,火化校宫时确定的。但后人对“昭陵”两字的来龙去脉一直持不同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
据说,乾隆皇帝在东巡盛京祭扫昭陵时,曾说清昭陵的石马是仿照唐昭陵李世民的“六骏图”建造的。
“六骏”是唐太宗生前的6匹宝马,而清昭陵石像中的两匹石马,也是皇太极坐骑的雕像,所以模仿唐昭陵也叫“昭陵”。
但究竟皇太极为何名为昭陵,至今仍不得而知。
2、护陵兽为何被铁链拴着?
在昭陵隆恩殿后,有一座悬山式琉璃瓦顶的石柱门,门两侧各有一方形石柱,顶上各雕有一个坐南朝北的石兽。
传说陵寝的地宫门,就在石祭台下面,两只石兽是护卫陵寝的。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护陵兽身上有一条铁链与石柱连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当年雕刻二柱门的石吼时,石匠的手不慎受伤,血滴在石兽的身上。后来石兽有了灵气,常常跑到陵前的护城河里饮水,还经常伤害守陵的士兵,一时间谈兽色变。
守陵官员将此事上报了朝廷,皇上命令将石兽用铁链锁在石柱上。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至于为何在石兽身上锁铁链,至今仍是个谜。
3、孝庄文皇后为何没有葬入昭陵?
孝庄文皇后是皇太极的宠妃,也是顺治皇帝的生母,她聪颖、睿智,是史上有名的贤德皇后。
昭陵陵墓不仅葬有皇太极的帝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而且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等一批后宫佳丽。但令人费解的是,孝庄文皇后却没与丈夫一同入葬沈阳的昭陵,而是葬在了河北遵化的昭西陵。
孝庄文皇后为什么没有与清太宗皇太极葬在一起,历来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根据史料记载,孝庄文皇后在临终前曾吩咐说,太宗(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已经安葬很久了,不要再为她打开地宫与之合葬了。
于是,康熙遵照祖母的嘱托,在孝陵旁另建庄妃陵,名为“昭西陵”。
第二种,有专家认为这与孝庄文皇后的再嫁有关,而且这种说法流传甚广。
崇德八年夏,皇太极猝死,未能留下遗嘱。此时的皇子福临年幼,根本无法和皇长子豪格相争,而且对皇位虎视眈眈的,还有努尔哈赤的14子睿亲王多尔滚。
为了将幼子福临扶上皇位,孝庄文皇后忍辱负重,决定下嫁多尔滚。也正因此,孝庄文皇后死后自然不能葬入昭陵。
但孝庄文皇后究竟是否曾再嫁,还是个未解之谜。
第三种,清朝初年执行的是火葬制度,清太祖、清太宗及其他后妃死后都是火化后再入葬。但到了孝庄文皇后晚年,已经废除了火化制度。如果葬到昭陵去,则必须按旧制火葬。孝庄文皇后不想火葬,因此选择了改葬它处。
作为清军入关前的皇宫,沈阳故宫在清朝取代明朝之前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围绕着沈阳故宫和清昭陵的这些谜团,既反映了二者的历史复杂性,也为它们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因此吸引着人们孜孜不倦地去求索。
期待着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作者简介:
15岁写小说,
38岁考上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院,有20年的中文教育经验。
她一手把女儿培养成香港大学一级荣誉学士、
世界排名第一的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硕士。
毕业仅一年,小姑娘的年薪已达50万。
宝宝姐的亲子教育文章,温暖而有力量,
助你在育儿的路上豁然开朗,少走弯路。
微信公众号:遇见宝宝姐(ID:gaobaobao-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