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招财树”,寓意真的好,只要不缺水,养好很容易
51 2025-08-16
近日,得先父挚交好友杨庆连赠一书,书名《仙游县杨氏简志》,编纂于二〇一九年九月。后与剑山杨泗宫诸老茶叙间,他们肯定了度尾剑山杨姓是迁入仙游最早的,也是从最远地方来的一支杨氏客家人。今天这支杨氏客家人一定居梁山就是一千一百余年,可谓是“关西夫子”的原生民。在“简志”中也看到了确认剑山为杨氏入仙第一人的地位。
从《仙游县杨氏简志》(以下称《简志》)中,笔者大致梳理入闽杨氏有如下几支宗脉:
一、最早入闽是唐总章二年(669年)杨永一脉。杨永名细秀,669年随陈政、陈之光父子入闽平乱开漳,杨细秀为府兵校尉,任前军右翼统领。细秀生有五子,长杨大郎,袭府兵校尉,其余四子皆授府兵队正,遂与同戍者落籍于漳。今漳浦、云霄杨姓者,多祀杨细秀为入闽始祖。
从入闽时间看,杨细秀确是最早入闽的一支杨姓人(原籍河南光州),但他只是入闽第一人,并不是入仙第一人,即使有部分后裔后迁徙仙游,也是明朝后之间,如慈孝里高塘尾房,号龙溪衍派,是明嘉靖末年先迁枫亭桥头,后于明万历年间又迁徙到慈孝里高塘尾的杨细秀后裔。
二、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这一同为河南光州固始县的杨衡裔,其子孙初居福州福唐巷(今杨桥),部分子孙后来迁徙至福建各地和仙游,据其后裔谱述也是元后、明间。
三、唐宣宗(847一859)时,陕西华阴人杨宣仁,以德行授榕城学录,秩满。因豫州寇乱,偕三个弟弟宣智、宣义、宣信,卜室于闽,未几,闽亦为敌据,后宣智迁徙漳州,宣信迁徙建瓯,宣义迁徙莆田,长兄宣仁为避乱因卜所安,乃由涵江入仙游而居梁山(今度尾剑山),为杨氏关西衍派,这是一支最早迁徙仙游的杨姓,称入仙始祖莫有其右者,迄今有1170余年,今天仅梁山有杨氏人口3000余人,合梁山分迁仙游各地共6000余人,还不包括迁东南亚各国,居仙游杨姓首位。
与杨泗宫众耆老交谈中,长老们对《简志》道出了许多带有不屑的理由,说重了叫“不认同”。笔者亦对《简志》中关于入仙始祖宗脉衍接问题和顺序人的错位排列甚感困惑。
杨宣仁即是剑山杨氏第一代祖,那无可否认也是杨氏入仙的始祖。在《简志》中也明确指出杨宣仁为华阴人,为避黄巢起义之乱偕兄弟仨卜室入闽,后又为卜所安,经涵江入仙而居梁山。从杨氏三支入仙时间分析,梁山这支杨氏,是直接从世居地陕西华阴邑最早来仙的杨氏第一人。
在这里有个重大疑点是,《简志》错把杨宣仁之孙杨在尧称作是河南光州固始入闽的杨衡曾孙。是笔误,还是张冠李戴不得而知。
杨在尧,父杨瑷。瑷,宣仁长子,宣仁之父杨承焕。也就是说杨在尧是陕西华阴邑衍派来的裔孙,即杨承焕(逝原籍)曾孙,并不是河南光州固始邑来的杨衡曾孙,犯这样的笔误,让剑山杨氏对《简志》的不认同,确有其充分的理由。
再看《简志》第二个笔误,是把杨在尧尊为入仙始祖,这种错位排列,等同认为其祖父仍在祖籍地华阴,并没有偕三个弟弟入闽这一个历史事实,更谈不上杨宣仁是剑山杨氏始祖,那视剑山杨宣仁墓和子孙认始祖为儿戏,难怪剑山杨氏不对《简志》抱有许多成见。
在仙游百家姓中,除了被世称八闽土著姓外,均是因中原数次避乱的大迁徙客家人,而最早入仙屈指可数仅郑、陈、杨、余(余姓先迁盖尾时为约970年)。在度尾郑、陈、杨又是入度(昔称文贤里、万善里)的首位,连梁溪(度尾湘溪)上余余姓(从盖尾柳尾迁梁溪时约为1002年)也是屈居第二位。
不仅杨宣仁是入仙始祖,还是南方诸省中他从最遥远的唐朝统治中心长安之华阴邑迁徙到仙游的一支客家人,不可不谓为年代较早,地域最远的一个外来姓氏。
据史料载,梁山杨氏出自东汉太尉杨震(49世)之后。杨宣仁(832一883)是杨氏(72世)杨承焕子。杨承焕,官拜廊坊节度巡官,生宣仁、宣智、宣义、宣信四子,杨承焕卒后不久,黄巢起义军攻城掠地,唐庭岌岌可危,杨宣仁便偕兄弟从华阴南迁入闽。
杨姓发源于山西洪洞,迁徙华阴(陕西),衍为名门望族,东汉时期,其后裔太尉杨震,世居陕西华阴县,时称“关西夫子”,仕官以清廉著称。震为东来太守,路经昌邑,邂逅由他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密夜怀十斤黄金去拜见他,震不受,密曰:“暮夜无人知。”震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密愧而退,其“四知”名言从此被传为佳话。
今天,杨震各地后裔门额题匾有:四知衍派、弘农世裔、关西世裔、清白传家、理学流芳,这是后裔有承祖制,亦有几番迁徙后即承祖制却又分立堂号的情况,这些匾额和堂号,都与这些杨氏东汉先祖杨震有着一脉相承关系。
从梁山(剑山)杨宣仁定居度尾剑山后,其裔孙迁徙仙游境内有谱可查的有园庄云峰村的大井、尾岭,传26代;榜头洋尾的圳头传26代,鲤城万福、大济乌石、鲤城下楼马踏等地,连同剑山约略有人口6000余人,占仙游县杨姓人口首位。
除此,另有杨宣仁三兄弟后裔从外地再转迁仙游各地的真实情况。如:园庄坝头及塔兜坞坑、坞尾、社后,均为宣仁弟宣义六世孙是明初从惠安洛阳屿头村、嘉靖间宾湖、西湖、提湖三兄弟之二兄弟迁徙园庄;有建瓯宣仁弟宣信后裔迁徙后蔡;亦有入闽始祖杨细秀裔孙明嘉靖末年迁枫亭桥头等等,不尽细数。
此外,还可以肯定有部分杨氏是同宗但不同祖的,如有唐防御使杨盈派系入闽后初居福州,后迁徙各地而入仙的;宋浙江会稽杨亮节与陆秀夫、张世杰随杨淑妃及幼主帝南迁入闽后,因南宋亡,其九世孙杨信邑迁徙漳州后有徙仙游的裔孙;有原籍湖广岳州府平江县(今岳阳县)始祖杨添荣,于明永乐二年(1405)以军工(百总)奉调镇兴化府仙游县来苏里东芹社,即今钟山天珠,世袭冠带,传23代;大济阮里始祖杨承宝,于明成化间,由南安五宝迁入阮里溪仔边,传20代;而盖尾客枫、湖里、新厝坑、连井等杨氏有从本邑或漳州、尤溪等地传入;菜溪西坪杨氏始祖景岸公,于元末从涵江迁菜溪北象山又迁西坪,历22代等等,其迁入仙游各地,其裔都有谱载,其迁入时间为宋、元、明,最晚为清代。
综上所述,入仙杨姓始祖,当推唐榕城学录杨宣仁。且今天分布仙游各地杨氏众裔中,均为杨宣仁及三个弟弟之裔孙为主,占仙游县杨姓总人口60%之上,这是“关西世裔”、陕西华阴县籍南迁的一支主要杨氏客家人。
据仙游各地杨姓存世族谱中获悉,不管岀自杨氏的何衍派,均承认为东汉太尉杨震之后,也是与隋朝杨氏皇族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甚至有度尾剑山杨氏祖传,还是出自隋文帝杨坚皇叔杨林后裔的传说。
杨在尧生于唐僖宗太和六年(886),卒于后周世宗(五代,959年),从其谱载:妣贞懿淑人郑氏可知,郑氏早在唐代便有定居屏山的轨迹。
这不仅有唐时杨在尧娶了贞懿淑人郑氏,还有宋开封府法曹乾庵亦是娶本里郑氏的记述,从中可以得岀,从唐时到宋后梁山杨氏与屏山郑氏就有过世交且又发展成一层姻亲关系,故后来明尚书郑纪会为梁山杨氏纂谱作过序,序曰:
在尧公官至右补阙,竟为我邑破芜,乃公幼时庄重颖敏,志向不凡。及登进士任户部职,能体恤民情。虽为政未久,但凡事能以民致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由于唐末政治腐败,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唐朝业已摇摇欲坠。杨在尧虽尽忠竭智扶持,终无所致,犹如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乎,于是他返东山讲学,且把东山院扩建为东山书院,后又归隐梁山而居至老,著有《梁山文集》十卷,《重刊兴化府志》记:郑良士诗文集,见《唐书·艺文志》。宋黄岩孙著《仙溪志》有其诗文载中。
杨在尧子杨宗鼎,字和调,生于后梁末帝贞明四年(918年),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寿64岁。历任明州推官,迁大理寺丞,寻知惠州,为中书令岐国公陈洪进婿,他辅陈洪进擒拿绍颇,为立嗣君立下汗马功劳。时宋太祖一统北方登帝位,在尧父子知天命已定,极力劝解陈洪进顺应潮流纳土归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听翁婿谏言,遣子文颢入朝觐见,奉表献泉、漳二州,可称为识时务之杰,结束了军阀割据之动乱不安局面,宋太宗接受纳献大喜,钦赐白金绢帛,增给食邑,加封检校太师,改命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兼中书令,并授其五子为五州刺史,后俱赐封侯爵,世有陈家“一王五侯”之称,被誉“侯揽五侯陈”。陈洪进功列《宋史》显赫世家,后封“颖州会稽东海南康郡王”。陈洪进“纳土归宋”那一壮举,其婿杨崇鼎及父亲杨在尧俩之功不可没也。
今天剑山完好无损遗有唐宋古墓三座,分别是:
一、初祖杨宣仁与上宥氏,谥贞淑安人合葬墓,墓葬梁山,坐辰兼巽。1990年确认为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
二、杨在尧与贞懿淑人郑氏合葬墓,墓葬梁山之南,坐丑向末兼癸丁,为莆田少有仙游仅一的双龟墓。至清圣祖康熙五十八年(1658年)重修,双龟后中心立碑,碑高2.17米,宽0.93米,中书“唐右补阙允中杨公墓”,1989年列为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
唐右补阚杨在尧墓
三、杨乾庵夫妇合葬墓。乾庵,字和调,为杨宣仁第十三世孙,生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3年),卒于宋嘉定十年(1218年),淑配本里郑氏,合葬梁山建兴院后,坐乾向巽,墓呈凤字形,占地168平米,墓埕为内中外三埕,中埕原有七级石阶,墓前有石狮、石虎。墓碑高6.10米,为度尾宋遗五个官墓碑中高之最。距墓后二十二米处,立有宋神道碑一块,碑高1.87米,宽0.93米,中书“宋开封法曹乾庵杨公墓”。其墓古朴典雅,气势宏伟,尤是高台筑就的坟与碑,是别具一格的鲜有,碑刻意的雕有花纹,却没墓志铭而令人不解,只能从墓后柚林中的神道碑上方可读出主人的身份与别号。
宋开封法曹乾庵墓
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梁山杨氏在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杨泗宫隆重举行“杨泗宫暨右补阙墓立碑仪式”。与会代表有县政府有关部门、度尾镇政府、剑山村两委、梁山杨氏董事会及来自莆田、永泰、南安、惠安和仙游各地杨氏宗亲及梁山村民三百余人参加了立碑剪彩仪式,这是梁山杨氏第一次,也是仙游县文保单位破天荒的盛大规格的活动。
八月二十日上午,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宣传部、文化局、县博物馆、县广播电视台、度尾镇政府等领导来宾三十多人参加了当天活动。大会由剑山村党支部书记杨长林主持,村委会主任杨永丹致欢迎辞,县人大主任黄加发、县政府办杨庭和宗亲、县博物馆馆长陈职仪、度尾镇镇长朱锁、各地宗亲代表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辞。揭牌剪彩仪式后,各领导及代表们参观了著名杨泗宫古石、木雕艺术品及仙游杨氏始祖杨宣仁、嫡孙杨在尧、十三世孙乾庵公墓。
对仙游各地杨氏始祖来自哪里?分支到哪?各地杨姓除了极少数宗亲至今未能说出子丑寅卯,均都有清晰脉胳可言出。论入仙始祖,从南迁入闽再至仙游,数入仙年代当推梁山杨宣仁,故有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日梁山立碑剪彩仪式受到仙游县各政界领导之重视与参与,其隆重和规格超出仙游县各省级文保单位的盛典。
人不能数典忘祖,对本家姓氏,如无所知,则焉为人子?关注家乘,是了解本姓氏的生命史、繁衍史,可从中发掘祖先所遗下那十分宏厚的地域历史文化、谱牒文化、先贤哲名人、文物古迹,这都于世有补、于时有用,也有益于修身立志,躬身自省。
本文作者:余洪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