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阳台正对前排房子的墙角好吗?牢记房子阳台风水禁忌
154 2025-08-25
谁家院墙外不是绿树成荫?谁能拒绝暮春时分躺在树影下的一缕凉风?可人们嘴里偏又流传着这样一句——“院落树通廊,不败也得亡”?让人不禁皱眉,这话到底是庄重在告诫?还是只是随口一说的老掉牙老理。
听着有几分玄乎。树通着廊子,院内浓荫蔽日,仿佛真和风水扯上了点关系。可这么一讲,许多北方老宅前的丁香、南方老屋口的樟树,岂不是都该拆了?怎么许多祖宅偏还人丁兴旺,一家三四代都没有什么不测之祸?这事,今天还真不能就这么戛然而止。
不好说“树多定成祸”,也没法一口咬定“清风明月才是福”。有人说,阳宅拜的是阳气,阴气重了扛不住。什么叫阴气?说得玄,其实很直白——屋里见不着阳光,久了发霉生虫,住着闷闷的,病倒一个算一个。老辈人顶多说句倒霉,但现在,见着那种一年四季晒不到太阳的“林间小屋”,女孩还不都争着拍照打卡?
反转。可要说搁在古代,情形完全不是这番景象。旧时老屋,墙糊着纸,窗只能进点微光,家家都盼着太阳。这时候高大树冠遮天,屋里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却也闷气低沉。冷暖无度,黴臭横生,再加几个湿气和病菌,日子怎么会好过?你说院中央树多,采光遮了,连老年人都叹“阳气被夺”。唉,信不信?
再讲点“根上”的事。树越大,根越深,用不着几年,泥砖瓦片全被它们顶乱。古时可没有钢筋混凝土,有的只是手工夯土、糯米灰浆,树根一拱,房基都要塌,有时候半夜咯咯作响,谁还能睡得安生下去?老乡们哪是信这老话信多了,分明是吃亏吃怕了!
恶劣天气呢?打雷下雨,高大老树一棵压下去,再坚固的屋顶也变废墟——新闻上有过。气象局数据显示近五年里光是农村树木倒塌引发房屋毁损,统计下来得有千余起。家里人命没事就怕啥?可运气不行,砸伤的也不少。这种危机,那些个“阴阳宅”讲法其实就两个字:注意。
但总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谁都明白屋檐下有两棵桂花才有感觉。再想想——桂树花香,科举时“折桂”中举,象征吉祥兴旺;松树耐寒四季常青,任那房破了,松都不倒,长寿气象自然有一说。还有榆钱树呢,那老百姓喜欢,铜钱似的叶片,说能招财。风水算不得真,有意义才有味道。
不过,也有村里老人坚持“桑枣梨槐,不入阳宅”,嫌弃这些树有“丧”、“离”、“鬼”等字根,觉得晦气。细想,有些偏见是有点荒唐。为啥枣树就不好?也许只是枝桠尖利扎手,扫地抬头常被刺。再说桐树、石榴,图个景致、果子和寓意罢了,谁会真信那啥凤凰非得落桐梢。
这些禁忌背后的真正逻辑——不外乎老人们想家和顺,新人欢喜。古人的说法夹杂着愿望也带点无奈。很多时候,“讲究”就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但能让人心安的仪式。过与不及皆生事,院里树稀疏排列遮些阳,反不失为凉亭里的“惬意”。北方夏天,树下打牌乘凉,南方晾晒衣服,缺了什么都不安适。
可转眼一看现实,现代农村每户都有两三种树,还得种得聪明些。没人再去刻意抄“院落树通廊”,只怕遮光不便利。也有年轻人管它什么“阴气阳气”,只要树魅力够,像桂花香能勾起全村人的回忆,什么忌讳都成了老王家的谈资罢了。
家里树多树少,该怎么分寸掌握?有个道理,其实和房子朝向有关,过去老宅多是坐北朝南,窗口正对光线不要种遮阳树。树下的病虫也得防,家里人睡得踏实,比什么“宅运昌隆”都靠谱许多。可能有的村民就完全不信,硬要在正门前挖坑栽棵桑树,日子照过,谁能断言一定招祸?要说确实有树根把院基搅坏,求财反而赔了,谁迷信谁糊涂。
至于什么树长得歪了、坏了,老人建议赶紧清理。一方面没啥好兆头,另一方面真的容易砸了人,安全雷区。苗木不修,院里乱七八糟,终归是不入眼。偶尔有人逆天改命非让枯树守院,大多图个怀旧,跟风水无关——这是多半闲得慌,或者对过世长辈有啥念想罢了。
树栽在院外围点,远离墙根,留足空间,日照通风,地下排水不堵,这才是舒心方案。堂屋窗前空旷,阳光温暖,谁不感到自在?而且四季不同景,到了农忙时节,还能顺手摘把果子换菜——这些实际好处才是最打动人的。
修剪、杀虫啥的,虽麻烦但也简单。其实村里现在也有几分科学精神,小院种树,更多图生活便利,不再全然听信哪家“祖训”。比如疫情期间,不少家庭院里小果树成了蔬菜的“备用库”,这不就应了“一举数得”?
要说那句“院落树通廊,不败也得亡”,在今天,也许成了茶余饭后的攀谈素材。乡里老屋古堂,大多数门前多少有树,反倒因树而有生气。小孩子在树下捉迷藏,中午老人摇椅乘凉,有多少家庭的故事是从树下讲到天黑的?大家其实心里明白,科学种树、合理管理才是真的“招财纳福”。
反过来说,真的信了老一辈所有规矩,什么都不动弹,这世界上哪里还有进步?可村里新人往往啥规矩都不管,结果反倒出现采光受阻、电线旁树枝横飞的奇奇怪怪场景。这样盲目栽种,带来麻烦再多,也没人说得清是不是和运气有关,还是单纯“自作自受”。
传统说法有它的根,有规律可循。但也不能照搬硬套,全凭想象。毕竟太阳升起落下,院落树木成荫还是零落,全看人们对生活的期待与选择。有人在老树下守望,有人偏要把新树种在别处,不过是换了种活法而已。
这事真没必要每个人站成截然不同的两队,非黑即白。人们寻求的,不过就是一个舒服自在的家。至于栽什么、怎么栽、能不能全家和气,哪有什么绝对标准。走在村巷小路里,嗅到一阵桂香,炎夏烈日里投下一片凉荫,不管信与不信,这其实就是众人想要过得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