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房后有空地,就种“3大果树”,越大越爱结“果子”
158 2025-09-12
天道:天下万物的纵缓必有损,损下益上为损。
人间道:损之道必以至诚合正理;损之道在于损人欲(损自己),使合理;天下之害无不由末之胜也。酒池肉林,本于饮食;一碗米养个恩人,一锅米养个仇人
占卜:
文书上有“再”“告”二字,代表诉讼之事需要再次上访。文书二策有再告二字;再次求,方成。有球在地上,说明有所求,但未得手。所求不成狀。二人对酌,二人夾木,來也。瓶樽不可破,乐极生悲;酒瓶倒 在案上,目前無指望也。瓶中酒已空,说明有了损失时运不至费心多,比作推车受折磨,
山路崎岖吊下耳,左插右按按不着。
阳宅:三子居三女位(西)1.与同时生人,婚后延后一年方成,对方为同一人;2.官运不能,所求不成;3.性喜求乐,不求进步,须经二次大灾,方能悟;4.对家庭态度,只会花钱,不会赚钱,无所事事。
先天卦:三人之中损一人,攀龙附凤求功名,始成终败为定数,举人终生一生平安,父不父,子不子,中间有个不完妻。
后天卦:明月当空,清闲度日,遇事力求反失,再次可成。
值年卦:二人同力,所求初不成,再次吉,官事不升,财录不求反吉。
《周易阐真》上艮下兑(损卦第四十一)山泽损:这个卦的上面是山,下面是泽。山高而泽深,表示人在晋升的过程中需要放弃一些东西,是一个损失的过程。
损者,减其有余也。卦德上艮止、下兑悦,有所说而即止之,止其悦而无妄念。卦体二五,刚柔得中,虚实相应,刚而不至于躁,柔而不至于懦,减其有余,增其不足,故谓损。此损中有益之卦,承上蹇卦而来。蹇者,有险能止,后天中保先天之道。然欲保先天,非去后天不能。去后天者,行损道也。
但损之为道,是不顺其欲而止其欲。人多不能诚信于中,不能诚信,有始无终,不但不得吉,而且致其咎。若能诚信,则起念即真,信之于心,自能见之于行,不致吉而吉即在,不致咎而咎自无。虽然信于损固吉,固无咎,尤贵于信之得正,损之得正。世间观空守静,忘物忘形,至死不变之辈,何尝不是信于损?但信非所信,损非所损,有损无益,仍是不吉,仍是有咎。是以可贞于信,辨其是非,分其邪正,明于心而验于事,有攸往而无不利矣。但有往之利,虽利于信之正、损之正,尤贵乎真履实践,有始有终。若未到从容中道之地,而功不可歇,必须为道日损,为功日益,损之又损,益之又益,直至损无可损,益无可益,刚柔相应,内外合道,至善无恶,浑然天理,而损益之功,方无所用矣。故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簋为虚圆之物,二簋即二五刚柔之中。刚柔归中,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如一,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还原反本,圣胎有象,由是享自在无为之乐,我命由我不由天,信乎损而损中有益,岂小焉哉!
损卦 损下益上 为道日损 [损卦导读]
卦象:下兑上艮,为山下有湖泽之象。卦德:下卦为兑为悦,上卦为艮为止。全卦揭示事物有损有益的规律。
[经文+传文](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①?二簋可用享。《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象》曰:山下有泽②,《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注解]①曷: 何。②山下有泽:《损》卦下兑上艮,艮是山,兑是泽,所以说“山下有泽”。泽水会便蚀山根,愤怒和欲望会败坏人心,所以下文说“君子以惩忿窒欲”。(惩:克制;窒:阻塞)
[译文]《损卦》象征减损:心存诚信,大吉,无害,可以坚守正固,前往有利;减损之道怎样体现?两簋食物就可以用来献祭。
《彖传》说:《损》卦的象征是,减损下面的以增益上面的。这种道理是处于下位者自愿奉献于上位。《损》卦说:“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这是说君子祭祀时只用两簋食物的方法,要因时而用。减损刚强来补充柔弱要因时而用,减损盈满来补充亏空,这些都是与时机相配合而自然进行的。 减损虚饰更可以表示出诚敬,只要内心诚敬,那么即使两簋至薄的祭品,也可以用于享祀。
《象传》说:山下有泽,这就是《损》卦的象征。君子取法《损》卦克制愤怒,节制欲望。
【注解】:损,卦名。损卦是下兑上艮,亦即“山泽损”。《序卦传》说:“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减损。损卦为山下有泽之象,山高耸,泽低洼。犹如减损下方而增益上方;泰卦九三和上六交换位置,卦变后为损卦,出现一阳据二阴。合而观之,故说“有孚”。上卦艮为阳卦、为少男;下卦兑为阴卦、为少女。阳尊阴卑之象,损卦各爻都彼此相正应,故说“可贞,利有攸往”。“曷”,通何。“曷之用”,用什么来表示?互卦震(九二、六三、六四)为竹;互卦坤为器。合而观之,簋之象。“簋”guǐ。“享”,祭祀。泰卦九三和上六交换位置,中间经过六四、六五两个阴爻,卦变后为损卦,故有下卦兑为口。故有“二簋可用享”。犹如减损之时,诚信于心,神灵也不会怪罪之意。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注解】:泰卦九三和上六交换位置,卦变后为损卦,故说“损下益上”。用二簋来献祭,应该讲究时机,损刚益柔也要讲究时机。减损和增益,满盈和空虚,皆是如此。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注解】:上卦艮为山,下卦兑为泽,故说“山下有泽”。“惩”,抑制。泰卦之下乾为愤;上卦坤为吝啬,引申为欲。“忿”,愤怒。“欲”,个人私心的欲望。损卦之下兑为口,上卦艮为止。君子察观此象,应该抑制愤怒,控制私欲。犹如损人利己之举。
《周易正义》损,谦损也。君子自高自大则损德,自损自下则有益,故名“损”。《损》的卦名来自卦象。上卦艮为山,下卦兑为泽,本卦有山下有泽之象。山本高在上,泽本卑在下,然而高山若是能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卑下的泽,那么自然就能蒙受福泽。故子思说:山下有泽,《损》—子思《大象》形象地阐述了自损可以有孚,自谦可以蒙福的道理。故卦名为“损”,谦损也。
释《损》彖辞《损》的彖辞说: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彖辞是子思照着周公易象卦气图写的时训月令。卦气图上,《损》是孟秋七月之卦,对应处暑节气。孟秋七月,北斗建申,正是大往小来,阳往阴来之时。《损》卦所在的西南方申位,正是阴气“西南得朋”之地。天道,反复其道,在东北方寅和西南方申之间反复往来。东北建寅,寅月的辟卦《泰》说小往大来。西南建申,申月的辟卦《否》说大往小来。所以说“有孚(复),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二簋可用享”,意思是说只要心中有孚,哪怕只是用两个最简单的土簋来祭祀,一样可以得到福祉。这与“孚乃利用禴”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根据子思整理的周公月令,孟秋七月是一个损上益下的时节。孟秋之月,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 —《礼记月令》
所谓“暴慢”,就是凶暴傲慢之意 ,恰恰与自损自谦相反,是此时天子诘责诛杀的对象。子思的《大象》也说:《损》,君子以惩忿窒欲。这句话出自子思的老师曾子。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大学》所以,“惩忿窒欲”的目的,在于诚心正意。诚心正意,就是有孚(复)。七月,正是反复其道的天行上,阴阳转换的关键点,所以子思强调了要“有孚”。
兌下艮上。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疏]「損有孚」至「可用享」。○正義曰:「損」者,減損之名,此卦明損下益上,故謂之「損」。「損」之為義,「損下益上」,損剛益柔。損下益上,非補不足者也。損剛益柔,非長君子之道者也。若不以誠信,則涉諂諛而有過咎,故必「有孚」,然後大吉,無咎可正,而「利有攸往」矣,故曰「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也。先儒皆以無咎、可貞,各自為義,言既吉而無咎,則可以為正。准下王注《彖》辭雲:「損下而不為邪,益上而不為諂,則何咎而可正。」然則王意以無咎、可貞共成一義,故莊氏雲:「若行損有咎,則須補過以正其失。」今行損用信,則是無咎可正,故雲「無咎可貞」。竊謂莊氏之言得正旨矣。「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者,明行損之禮,貴夫誠信,不在於豐。既行損以信,何用豐為?二簋至約,可用享祭矣,故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也。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艮為陽,兌為陰。凡陰順於陽者也。陽止於上,陰說而順,損下益上,上行之義也。
[疏]正義曰:此就二體釋卦名之義,艮,陽卦,為止。兌,陰卦,為說。陽止於上,陰說而順之,是下自減損以奉於上,「上行」之謂也。
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損之為道,「損下益上」,損剛益柔也。損下益上,非補不足也。損剛益柔,非長君子之道也。為損而可以獲吉,其唯有孚乎?「損而有孚」,則「元吉」,「無咎」而可正,「利有攸往」矣。「損剛益柔」,不以消剛。「損柔益上」,不以盈上,損剛而不為邪,益上而不為諂,則何咎而可正?雖不能拯濟大難,以斯有往,物無距也。
[疏]正義曰:卦有「元吉」已下等事,由於「有孚」,故加一「而」字,則其義可見矣。
「曷之用」?曷,辭也。「曷之用」,言何以豐為也。「二簋可用享。」二簋,質薄之器也。行損以信,雖二簋而可用享。
[疏]正義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者,舉《經》明之,皆為損而有孚,故得如此。
二簋應有時,至約之道,不可常也。
[疏]正義曰:申明二簋之禮,不可為常。二簋至約,惟在損時應時行之,非時不可也。
損剛益柔有時。下不敢剛,貴於上行,「損剛益柔」之謂也。剛為德長,損之不可以為常也。
[疏]正義曰:明「損下益上」之道,亦不可為常。損之所以能「損下益上」者,以下不敢剛亢,貴於奉上,則是損於剛亢而益柔順也。「損剛」者,謂損兌之陽爻也。「益柔」者,謂益艮之陰爻也。人之為德,須備剛柔,就剛柔之中,剛為德長。既為德長,不可恒減,故損之「有時」。
損益盈虛,與時偕行。自然之質,各定其分,短者不為不足,長者不為有餘,損益將何加焉?非道之常,故必「與時偕行」也。
[疏]正義曰:「盈虛」者,鳧足短而任性,鶴脛長而自然。此又雲「與時偕行」者,上既言「損剛益柔」,不可常用,此又汎明損益之事,體非恒理,自然之質,各定其分。鳧足非短,鶴脛非長,何須損我以益人。虛此以盈彼,但有時宜用,故應時而行,故曰「損益盈虛,與時偕行」也。
《象》曰:山下有澤,損。山下有澤,損之象也。
[疏]正義曰:澤在山下,澤卑山高,似澤之自損,以崇山之象也。
君子以懲忿窒欲。可損之善,莫善忿欲也。
[疏]正義曰:君子以法此損道,以懲止忿怒,窒塞情欲。夫人之情也,感物而動,境有順逆,故情有忿欲。懲者息其既往,窒者閉其將來。忿欲皆有往來,懲窒互文而相足也。
[经文+传文]初九 巳事遄往①,无咎,酌损之《象》曰:“巳事遄往”,尚合志也。[注解]①巳: 即“祀”,祭祀。遄:迅速。
[译文]初九 祭祀的事要赶快举行,无害,可以酌情减损自身的用度。
《象传》说:“巳事遄往”,这是说君子的意志要和上级合拍。
《周易阐真》 初九,刚决勇猛,信于损而即欲行其损,是以已事遄往,损之必能无咎矣。但损之在初,恐其勇猛太过,有损而不正之失,必酌其是非可否,而后损之,方是损中有益,而无一咎之损。此损之须谨于初者也。
【注解】:“已事”,办成了事情。初九以阳爻居于刚位,上与艮卦之六四相正应,艮为止。犹如事情已经终止。又上临互卦震,震为行。故说“已事遄往”。“遄”chuán ,急速。初九居于损卦之下位,虽有过刚之象,仍需酌情处理。
初九和六四相正应,故说“尚合志也”。“尚”通上。
初爻尚合志是指上九,不是指六四,上九为泰卦九三正应上六换位而成,故有上艮下兑西山祭祀之象,泰卦卦变完成为损卦后,初九才前进故巳事遄往,尚者上也,指上九已居艮位。
《周易正义》《损》卦初九爻辞说:巳事端,往,无咎。酌损之。
祀事,祭祀之事。心中有孚,端庄敬慎,则二簋可用享,故曰“巳事端,往无咎”。端,正也,正心则事端。“酌损之”的“酌”字一语双关。字面意思是酌酒祭祀,实际上是譬喻要像酌酒一样去除自满,谦虚自挹。
初九:巳事遄往,無咎,酌損之。損之為道,「損下益上」,損剛益柔,以應其時者也。居於下極,損剛奉柔,則不可以逸。處損之始,則不可以盈,事已則往,不敢宴安,乃獲「無咎」也。剛以奉柔,雖免乎無咎,猶未親也。故既獲無咎,複自「酌損」,乃得「合志」也。遄,速也。
[疏]正義曰:「巳事遄往無咎」者,巳,竟也。遄,速也。損之為道,「損下益上」,如人臣欲自損己奉上。然各有所掌,若廢事而往,咎莫大焉。若事已不往,則為傲慢。竟事速往,乃得無咎,故曰「巳事遄往無咎也」。「酌損之」者,剛勝則柔危,以剛奉柔,初未見親也。故須酌而減損之,乃得「合志」,故曰「酌損之」。
《象》曰:「巳事遄往」,尚合志也。尚合於志,欲速往也。
[疏]正義曰:「尚合志」者,尚,庶幾也。所以竟事速往,庶幾與上合志也。
[经文+传文]九二 利贞;征凶;弗损,益之。《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译文)
九二坚守正固有利;出征凶险;不用减损自己就可以施益于上方。《象传》说:“九二利贞”,这是说君子以坚守中道作为自己的心志。
《周易阐真》九二,刚而有得于中,道心常存,人心不生,阴阳和合,金丹有象,正宜谨固牢藏之时,若不知止足而又损益,反起人心,有昧道心,不利且凶。盖以刚气归中,不偏不倚,弗可损益矣。此不损而亦不益者也。
【注解】:九二居于下卦之中位,能守持中道,故说“利贞”。六二在互卦震中,震为征。九二爻变得六二,上反而无相正应,有“凶”之象。故而说“征凶”。进而说“弗损,益之”。“弗损”,不要自我减损。
九二居下卦之中位,又与上卦之中位相正应,故说“中以为志也”。
《周易正义》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二爻居中处正,历来象征着中孚贞正之德,故曰“利贞”。贞可以正恶,故曰“征凶”,正恶也。守正则无损有益,故曰“弗损,益之”。本句还是爻位取象。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柔下可全益,剛不可全削,下不可以無正。初九巳損剛以順柔,九二履中,而複損已以益柔,則剝道成焉,故不可遄往而「利貞」也。進之於柔,則凶矣,故曰「征凶」也。故九二不損而務益,以中為志也。
[疏]正義曰:柔不可以全益,剛不可以全削,下不可以無正。初九已損剛以益柔,為順六四為初六,九二複損已以益六五為六二,則成剝卦矣。故九二利以居而守正,進之於柔則凶,故曰「利貞,征凶」也。既征凶,故九二不損已而務益,故曰「不損益之」也。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疏]正義曰:「中以為志」者,言九二所以能居而守貞,不損益之,良由居中,以中為志,故損益得其節適也。
[经文+传文]六三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译文]六三 三人同行,其中一人会受损;一人独行,就会得到友人。
《象传》说:一人独行能交到朋友,三人同行就产生凝惑。
《周易阐真》六三,愚而无知,见景生情,不能损人心,而反用人心,求益而反有损,如三人行,则损一人矣。若知益中有损,而能损去人心之二心,益其道心之一心,阴阳相当,损中有益,如一人行,则得其友矣。此求益而必用损者也。
【注解】:泰卦九三和上六交换位置,卦变后为损卦。六三在互卦震中,震为行。故说“三人行,则损一人”。九三成为上九,和六四、六五组成上卦艮,故说“一人行,则得其友”。
泰卦九三和上六交换位置,卦变后为损卦。泰卦下乾都有所应,则成为否卦。故说“三则疑也”。
《周易正义》《损》的六三爻辞说: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本句还是爻位取象。三爻不中不正,象征的是三心二意的行为,故曰“三人行则损一人”,譬喻如果“三”心二意则不能专“一”,于德有损。反之,如果“一人行”,则譬喻的是专一之德,自然有孚,德不孤必有邻,故曰“得其友”,朋来无咎也。作者在此处以人喻仁。专一守仁,故谓之“一人(仁)”。心不专一则不能克己复礼,难以有仁,故曰“三人行则损一人”。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損之為道,「損下益上,其道上行」。三人,謂自六三巳上三陰也。三陰並行,以承於上,則上失其友,內無其主,名之曰「益」,其實乃「損」。故天地相應,乃得化醇;男女匹配,乃得化生。陰陽不對,生可得乎?故六三獨行,乃得其友。二陰俱行,則必疑矣。
[疏]「六三」至「得其友」。○正義曰:六三處損之時,居於下體。損之為義,「其道上行」。「三人,謂自六三巳上三陰」。上一人,謂上九也。下一人,謂六三也。夫陰陽相應,萬物化醇,男女匹配故能生育,六三應於上九,上有二陰,六四、六五也。損道上行,有相從之義。若與二陰並己俱行,雖欲益上九一人,更使上九懷疑,疑則失其適匹之義也。名之曰「益」,即不是減損,其實損之也,故曰「三人行則損一人」。若六三一人獨行,則上九納己無疑,則得其友矣,故曰:「一人行則得其友」也。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疏]正義曰:「三則疑」者,言一人則可,三人疑加疑惑也。
[经文+传文]六四 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注解]有喜:指病愈。
[译文]六四 病势得到减损,疾病很快就要痊愈,有喜悦,无害。
《象传》说:病情减缓--这是可喜的事。
《周易阐真》六四,纯阴无阳,其疾已深,幸其柔而得正,以阴顺阳,诚求他家不死之方,以损我家之沉疴。不能损者亦能损,不速损者亦速损。损中有益,不但有喜,而且无咎。此损柔而求刚益者也。
【注解】:六四爻变出现互卦坎(六三、九四、六五)。坎为心病,犹如疾之象。六四与初九相正应,犹如六四依赖初九阳刚之减损而增益自己,故说“损其疾”。初九在下卦兑中,兑为悦,而且初九是“遄往”,故说“有喜”“无咎”。
减损疾病,是件值得喜悦的事。
《周易正义》六四爻辞说:损其疾,事端,有喜,无咎。心正则事端,其疾自损,故“有喜”而“无咎”也。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履得其位,以柔納剛,能損其疾也。疾何可久?故速乃有喜。損疾以離其咎,有喜乃免,故使速乃有喜,有喜乃「無咎」也。
[疏]「六四」至「無咎」。○正義曰:「疾」者相思之疾也。初九自損巳遄往,已以正道速納,陰陽相會,同志斯來,無複企子之疾,故曰「損其疾」。疾何可久,速乃有喜,有喜乃無咎,故曰「使遄有喜,無咎」。○注「履得其位」至「有喜乃無咎也」。○正義曰:「速乃有喜,有喜乃無咎」者,相感而久不相會,則有勤望之憂,故「速乃有喜」。初九自損以益四,四不速納,則有失益之咎也,故曰「有喜乃無咎」也。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疏]正義曰:「亦可喜」者,《詩》曰:「亦既見止」,「我心則降」。不亦有喜乎?
[经文+传文]六五 或益之十朋之龟①,弗克违: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注解]①益:赏给。朋:古时代币单位,十贝为一朋。
[译文]六五 有人赏他价值十朋的大龟,无法推辞:大吉。
《象传》说:六五说“元吉”,是因为有上天保祐。
《周易阐真》六五,柔而得中,止于其所,虚心即能实腹,虚实相应,刚柔相济,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或益之十朋之龟矣。
或益者,不求益而益,益出自然,非有勉强,乃返本还原之吉道,所谓“敲竹唤龟吞玉芝,鼓琴招凤饮刀圭”者在是。此损柔而刚自益者也。
【注解】:六五在互卦坤之中,十为坤之成数。六五与九二相正应,九二到上九犹如放大的离卦,离为龟。“十朋之龟”比喻非常珍贵的东西。犹如受益之大。六五爻变成为九五,上卦为巽,巽为近利市三倍,九五既中且正。故说“元吉”。六五上承于上九之爻。故说“自上佑也”。
《周易正义》六五爻辞说: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七月建星昏中,营室四边形正位于东方,如同十朋之龟,仿佛上天赐给人间的一只大龟。“维龟正之”,营室这只硕大的十朋之龟象征的是中孚贞正之德,如同天道一般不可以违背,故曰“十朋之龟弗克违”。元,仁也,善之长也,守仁则性善,故曰“元吉”。吉,善也。五爻居中处正,历来象征着中孚贞正之德,此句又是爻位取象。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以柔居尊而為損道,江海處下,百穀歸之,履尊以損,則或益之矣。朋,黨也。龜者,決疑之物也。陰非先唱,柔非自任,尊以自居,損以守之。故人用其力,事順其功。智者慮能,明者慮策,弗能違也,則眾才之用事矣,獲益而得「十朋之龜」,足以盡天人之助也。
[疏]「六五」至「元吉」。○正義曰:六五居尊以柔而在乎損,而能自抑損者也。居尊而能自抑損,則天下莫不歸而益之,故曰「或益之」也。或者,言有也,言其不自益之,有人來益之也。朋者,黨也。龜者,決疑之物也。陰不先唱,柔不自任,「尊以自居,損以守之」,則人用其力,事竭其功,「智者慮能,明者慮策」,而不能違也。朋至不違,則群才之用盡矣,故曰「十朋之龜,弗克違」也。群才畢用,自尊委人,天人並助,故曰「元吉」。○注「以柔居尊」至「天人之助也」。○正義曰:「朋,黨也」者,馬、鄭皆案《爾雅》雲:「十朋之龜者,一曰神龜,二曰靈龜,三曰攝龜,四曰寶龜,五曰文龜,六曰筮龜,七曰山龜,八曰澤龜,九曰水龜,十曰火龜。」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疏]正義曰:「自上祐」者,上謂天也,故與「自天祐之,吉無不利」義同也。
[经文+传文]卦主 上九 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译文]上九 不减损他人,反而去增益他人:无害,守持贞固吉祥;前往有利,将得到大家的拥护。
《象传》说:“弗损,益之",是说君子大大得到了施益天下之志了。
《周易阐真》上九,在损之终,是损之于无可损,益之于无可益,由明明德而止于至善。弗损益之,已是无一行之有咎,无一事之不正,全始全终,而得其吉矣。
修道至于止至善,道心常存,金丹凝结,以是往而点化人心,无有不利者。
盖道心者主人,人心者奴仆,道心用事,一步一趋,皆是天理,私欲不生,虽人心亦化为道心,得臣无家,滓质俱消,“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凡笼寿万年。”此损益而归于至善者也。
损之功用,至精至微,不拘成规,随时变通,总以刚柔如一,止于至善无恶之地为极功。行损道者,可不诚信于损,全始全终乎。
【注解】:上九居于卦之极位,上卦为艮、为止。故说“弗损益之”。六三与上九相正应,故说“利有攸往”。上九下临互卦坤,坤为众,犹如臣民,故说“得臣”。损卦物极必反,上九为泰卦之九三而来,合而观之,犹如无家之象,故说“无家”。
上九下临互卦坤,犹如众民顺归之象,故说“大得志也”。
《周易正义》上九爻辞说: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这是说贞正之德不能有损,应该多多益善,故曰“弗损,益之”。贞正,自然吉而“无咎”,“利有攸往”。天子能够诚心正意,则不仅可以修身齐家,还可以治国平天下,得到万民拥戴,故曰“得臣”。《蔡邕·独断》云:“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便是天子“无家”之意。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處損之終,上無所奉,損終反益。剛德不損,乃反益之,而不憂於咎。用正而吉,不制於柔,剛德遂長,故曰「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也。居上乘柔,處損之極,尚夫剛德,為物所歸,故曰「得臣」。得臣則天下為一,故「無家」也。
[疏]「上九」至「得臣無家」。○正義曰:「弗損益之,無咎,貞吉」者,損之為義,「損下益上」。上九處損之極,上無所奉,損終反益,故曰「弗損益之」也。既「剛德不損,乃反益之」,則不憂於咎,「用正而吉」,故曰「無咎,貞吉」也。「利有攸往」者,不利於柔,不使三陰俱進,不疑其志,「剛德遂長」,故曰「利有攸往」也。又能自守剛陽,不為柔之所制,豈惟「無咎、貞吉」而已,所往亦無不利,故曰「利有攸往」,義兩存也。「得臣無家」者,居上乘柔,處損之極尊。夫剛德「為物所歸」,故曰「得臣」。「得臣則以天下為一」,故曰「無家」。「無家」者,光宅天下,無適一家也。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疏]正義曰:「大得志」者,剛德不損,「為物所歸」,故「大得志也」。
第41卦 山泽损(损卦) 损益制衡 下下卦
象曰:时动不至费心多,比作推车受折磨,山路崎岖吊下耳,做插右按按不着。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艮)相叠。艮为山;兑为泽。上山下泽,大泽浸蚀山根。损益相间,损中有益,益中有损。二者之间,不可不慎重对待。损下益上,治理国家,过度会损伤国基。应损则损,但必量力、适度。少损而益最佳。
事业:开拓事业必有投入。投入多少应事先精心算计,力求损益得当。诸事皆应有节度,切忌欺诈、贪婪。天下事克已最难,务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奋斗,手段灵活,争取事业成功。
经商:全面调查市场行情,计算投入和收益的比例。不必过于计较利润的多少,获利即可。真诚与他人合作,彼此信任,手段灵活,切勿自我封闭。
求名:为了成长进步,务必有所投入,且应付诸实践。以损增益,成就理想。
外出:有益可行。注意节省费用,防止损多于益。
婚恋:全面权衡对方的长处与短处。大处着眼。
决策:为人聪颖,善于权衡利弊。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积极主动与他人合作,助人为乐,适度投入,资助他人,而自己要宁俭勿奢。如此,诸事都可以十分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