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见红花,养人又养家”,这5种花随便养一盆,富贵又发达
170 2025-09-09
最近和几个老邻居聊天,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前几年争着买高层的人,现在不少开始琢磨着换房了。
有人搬去老小区低楼层,有人看起了洋房,问起来都说“高层住着没想象中舒服,问题越来越多”。
回想这些年,咱们城市里的高楼确实越建越多,二三十层的住宅在中小城市都不稀奇。
可住久了才发现,有些问题藏不住。
就说房子质量吧,以前盖楼可能还讲究“慢工出细活”,现在开发商为了赶工期、回笼资金,建得快卖得也快。我家楼下王哥买的期房,从打地基到交房就一年半,当时觉得“效率真高”,住了五年墙皮开始脱落,卫生间管道还渗水。
都说房子有70年产权,可照这质量,能撑30年都算不错了。
设备老化更是让人头疼。
高层最离不开电梯,可电梯这东西,用久了真像“老机器”。我表姐住28楼,前阵子电梯坏了三天,她带着80岁的老妈爬楼梯,到15层就直喘气,说“爬一次半条命都没了”。还有二次供水的问题,住得高水压不稳,早上洗澡水细得像“毛毛雨”,燃气热水器根本打不着火,得提前接两桶水备着。
更别说外墙清洗、消防设施维护这些开销,物业费一年比一年贵,可钱花了,体验却没见好。
最让人揪心的还是安全隐患。
前两年小区附近高层着火,消防车来了,云梯只能到18层,楼上的人急得在阳台喊救命。
平时看着“高视野好”,真到了紧急情况,楼梯间挤得水泄不通,老人小孩根本跑不快。有次电梯故障,邻居李叔被困在里面半小时,出来时脸都白了,说“以后再不敢住这么高”。
其实这些年也听说,有些地方开始限高了,100米以上的住宅不让随便建。
想想也是,高层看着气派,可拆起来成本高——20层楼80户要安置,6层楼才24户,开发商不愿拆,政府也犯难。
最后只能靠修修补补,可修着修着,有钱人搬走了,剩下的住户要么凑不出维修钱,要么嫌麻烦,慢慢就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存在。
当然,不是说高层就一无是处,视野好、采光足这些优点确实在。
但买房是大事,得把眼光放长远——住个十年八年,房子老了怎么办?
设备坏了谁来修?
万一有个紧急情况能不能跑出去?
这些问题想清楚,再决定是不是要选高层,总比住进去后悔强。
现在身边不少人都说,买房宁愿选10层左右的小高层,或者低楼层的老小区。
倒不是图便宜,就图个住着踏实——不用天天等电梯,水压稳定洗澡痛快,真有个急事跑下楼也快。
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舒服和安全,比“高”重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