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将和对家犯冲?民间妙招告诉你
61 2025-08-12
人这辈子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这也是为什么老传统讲究“事死如事生”。
千百年来,葬礼流程不仅繁琐,还非常隆重,从人咽气的那一刻开始,就要遵循老传统来安葬逝者。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葬礼流程自然是不一样的,今天小编说的“1停,2报,3吊,4封,5送,6安”流程,也只是传统葬礼的要求。
有的地方认为人虽然光着来到这个世界,但走的时候应该是穿戴整齐的。
所以,在很多家庭中,人们感觉亲人命不久矣时,就会为他擦拭身体,然后换上寿衣。
但也有的地方是在亲人刚咽气的时候才做这些事情。
亲人离世后,家属给他梳洗换装完了,下一步就是把逝者放入提前准备好的棺材中。
紧接着再把棺材抬到灵堂,这就算是停灵了。
停灵的时间也有规定,有的地方讲究停三天,有的地方则讲究停七天。
在这段时间,灵堂内要点燃长明灯,寓意着照亮逝者去往阴间的通道。
为了不让长明灯熄灭,逝者的亲人还会轮流值守。
过去长明灯都是蜡烛或者煤油灯,很容易就被风吹灭了,这时候守灵的人就得赶紧点亮,避免不吉利。
逝者停灵后,主家就会派人去报丧,在没有手机网络的年代,通知亲友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
比如口口相传的方式报丧,主家会让一些年轻的晚辈去亲戚、朋友,甚至邻居家中报丧,告知死者去世的消息。
负责报丧的人通常是穿着孝衣,站在人们的家门口敲门,然后里面的人听到声音就会出来。
之所以不进去报丧,主要是因为主家怕给亲友带来晦气,也有说法是因为通知的人比较多,进去报丧比较耽误时间。
对于邻居或者关系不太亲近的人,主家并不好直接通知对方,于是就会在自家门口张贴讣告,用白纸黑字书写清楚谁去世了。
如果有想去参加葬礼,或者想去帮忙的人就会主动前去。
还有的地方则是通过制造声音来报丧,比如燃放鞭炮,人们听到鞭炮声就知道有事发生。
村里人消息灵通,一传十,十传百,不一会村里的大部分人都知道丧讯了。
和古代相比,现在报丧方式就比较简单了,一个电话或者微信消息发送,就能在分分钟之内将丧讯传递出去。
吊唁是人们接到消息后来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的环节,这个环节主要讲究一个尊重。
来到逝者灵堂后,人们先要上香,并且鞠躬表示哀悼,随后再和逝者的亲人说几句安慰他们的话。
其中,关于鞠躬这一礼节讲究很多,有人在一旁负责喊“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一鞠躬”拜的是天与地,古人认为天地是最尊贵的,这一点和结婚的时候一拜天地有相似之处。
“再鞠躬”拜的就是逝者,人们通过鞠躬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离去的惋惜和不舍。
行礼对象是死者,它表达的是对逝者生命的深切怀念和敬爱。
“三鞠躬”拜的是逝者的亲人,表示对他们的慰问,希望他们能节哀顺变。
不论是土葬还是火葬,都需要用到棺材,棺材的材质、做工不同,价格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金丝楠木或柏木的棺材比较贵,因为这两种材质耐腐蚀性比较好,埋在地下多年也不会被腐蚀,可以很好的保护逝者遗体。
其次就是松木棺材,价格比较便宜,一般家庭都选择这种材质的棺材。
棺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棺材体,一个是棺材盖。
在停灵期间,棺材盖是放在一旁的,主要是为了让亲友再看一看逝者。
直到出殡之前,人们才会盖上棺材盖,进行封棺。
封棺用的钉子为7颗,代表北斗七星,给逝者指明阴间的方向。
封棺之后就要出殡送葬了,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走在最前面的是逝者的长子或者长孙,他们手上举着哭丧棒,领着队伍去往提前选定好的墓地。
抬棺的人紧随其后,他们由8人或者16人组成,人数多抬棺也会更加稳重,避免因为力量不足而导致棺材摔落在地。
送葬队伍的后面还跟着逝者的亲戚朋友,他们负责扔纸钱。
古人认为,逝者在去往阴间投胎的路上,会遇到重重阻碍,沿途撒上纸钱,这样就买通了那些想要为难逝者的小鬼,保佑逝者顺利的去往另一个世界。
对于有钱的人家,他们还会请吹唢呐的人,唢呐一吹,整个气氛就更加悲伤了。
在送葬途中,也有诸多的讲究,比如棺材不落地,否则逝者就会无法安息。
还有沿途如果路过井、庙等地方,也要焚香泼水,这样的做法代表驱邪避祸。
送葬的队伍到达墓地之后就要进行最后一步——安葬,这一环节也代表着逝者要入土为安了。
一般来说,墓室的大小、朝向和深度都是提前请风水先生测算好的,有着非常严格的风水讲究。
人们认为这样可以给逝者提供一个风水好的安息之所,从而保佑后代也能得到福荫。
棺材下葬时,一般是由逝者的直系亲属来填土,一般是先用手捧着土,在棺材的表面盖上薄薄的一层,最后再用工具,快速的进行掩埋。
坟冢建立好之后,长子手中的哭丧棒会插在坟前,希望日后坟上能够长出青草。
因为古人觉得,坟头草生金,如果没有坟头草,则说明后代会受穷。
安葬结束后,整个葬礼也就算完成了,逝者的家属们会在坟前烧纸,进行最后的送别。
此后,就得等到烧七、百天或者是清明、中元等祭祀节日再来祭扫逝者了。
整个葬礼流程看似繁琐,实际上总结起来也就这6个环节,作为家里的年轻一辈,提前了解这些习俗,等到日后老一辈人离去时,也不会慌乱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