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命:龙脊壮族竖房活动分析

147小编 75 2025-08-09

摘 要:本文在对桂北龙胜县龙脊壮人竖房过程进行深度描写的基础上,就家屋生命体的构成,家屋与人的关系以及家屋孕育力量的来源等问题展开讨论。指出龙脊壮人竖房如育人,讨偶者、给偶者、庚兄弟以及村邻都参与了竖房实践并在打造房屋的生命与力量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广西龙胜 壮族 竖房 

作者:郭立新,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家是“一个法人团体(corporate body),拥有物质的或非物质的财产(estate);通过将其名字、宝物与头衔沿着真实的或想像的‘线’或‘世系’进行传承的方式使自己不朽;只要这种延续能以亲属或婚姻关系的语言,更常见的是两者都用的语言表现出来,就被认为是合法的。”。

他将“家屋”视为一种允许各种不同的力量混合而可以同时存在的制度性的创造。家屋将对立的关系放在一起,建立一种虚构的统合,并超越世系和联姻之间的对立而将其凝固、静止和稳定下去。

基于对列维-斯特劳斯有关家屋概念的启发与批判,1995年出版的《关于家屋­——列维-斯特劳斯和对列维-斯特劳斯的超越》一书,指出家屋经常被看成是身体的隐喻与象征,家屋与身体存在相互构成关系,要对家屋进行整体性的建筑人类学和身体人类学研究。

该书一些作者常把家屋与埃灵顿(Shelly Errington)关于岛屿东南亚性别建构中两种不同类型论述放在一起讨论,探讨家屋社会不同类型的社会建构逻辑与力量源泉。埃灵顿认为岛屿东南亚性别建构中存在着“异中求同”,追求男和女二元统合的中心型;以及“同中求异”,强调通过交换时必然具有的异己之分,从“异”中建构“己”的二分型两种模式。

吉布森认为在一些中心统合型社会中,同胞才是家屋社会生活组织上最重要的原则,比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的联姻及世系的原则都关键。何翠萍在其论文《人与家屋:从中国西南几个族群的例子谈起》,对云南景颇、载瓦和班洪佤族,以及广西靖西南壮的家屋材料进行比较,使用埃灵顿两种性别建构的模型提供的分析框架,探讨了上述四个族群家屋与人的生命之间的相互构成关系,家屋孕育力量的特质及来源等问题。

上述研究都指涉一个共同的主题,把家屋视为人的生命与关系的投射。本文拟以1999年至2000年笔者在广西北部龙胜县龙背壮族进行田野调查收集到的有关竖造房屋的民族志出发,就家屋生命体的构成,家屋与人的关系以及家屋孕育力量的来源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对龙背壮人社会的建构逻辑有所理解。

一、背景

龙脊是广西北部山区壮族、瑶族、汉族、侗族和苗族等多民族杂居格局中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聚居区。位于龙胜县东部的和平乡,东距桂林约九十公里,语言上属于壮语北部方言桂北土语,大部分村民能讲桂林官话。所处地形山高谷深,基本上没有平地可言。主要经济活动为开辟梯田从事稻作农业。

龙脊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栏(ran),一个栏指一幢独立的房屋与住在这幢房屋里的人。在社会日常生活中,不管栏所居住人员的多少,每一个栏都被视为一个基本单位,参与其它社区组织的建构,如组成作为政府行政组织的村民小组以及其它传统社区组织。社区公共事务的劳力与费用摊派、集体性礼仪活动以及私人礼物来往也都以栏为单位。

每个栏有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方法如同当地常用的亲从子称法,一般是在栏的后面加上该家屋的成员中最晚一辈后代中最年长者(即长子/女或长孙)的名字。所以,栏既是一个自然空间和物质空间单位,又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单位。

比栏大一些的社会单位是老栏(reran),老栏的意思是内部的栏,当地人用桂林话称之“亲房”。老栏的主要成员之间多具有同胞或堂兄弟姐妹的血缘关系,同一个老栏内同一辈份者称为平伦(pilun)。比老栏更大一些的亲族组织是岱瓦(taiwa),同一个岱瓦者一般被认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当地人在讲桂林话时,将老栏与岱瓦都用“家门”这一个词来表述。老栏和岱瓦的区分是相对的。当老栏内的栏增加到十余个时,它就可以变成一个岱瓦,其下面再分出新的老栏。

菀(wan)表示寨子。由于龙背村寨多为同姓村寨,寨民们自认为拥用共同的祖先,彼此之间进行血缘认同,故菀或村寨往往具有很强的的凝聚力,是龙背社区的重要统合力量,各村寨之间大都有着较为清楚的界线。为了保证自身安全,抵制外来干预并保持对社区的控制,龙背先民们开发出了大规模的梯田耕作系统并聚居成较大型的村庄。

清代中叶至民国初年,龙背壮人还一度将聚居区内十多个具有相似文化与族群背景的寨子还曾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地方自治性质的共同体,号称“龙背十三寨”或“龙背团”。对龙背关系称谓、继嗣与婚姻的研究表明,为了维护家屋的长存和延续,使香火能够代代相传,龙背的继嗣制度长期在父系制与两可制之间摆动,男娶女嫁从夫居和女娶男嫁从妻居两种形式同时存在。当地把给偶者统称为外家,既可能指男方,也可能指女方,得视当事人的婚姻状况而定。

二、建造过程

龙背的房屋均为木质结构的干栏房,房屋的绝大部分构件,如柱、梁、墙、地板等都是木质的,讲求精工细作。上下有三层,一层圈养牲畜,较低矮;人的日常生活空间在二楼,三楼为放置杂物和粮食的阁楼。一般进深四间,面阔三间以上。房内结构,以柱承重。

若以进深方向(房屋侧面)为纵向,纵向至少有五根大木柱。正中一根叫正柱,正柱两侧为副柱,最外面的叫檐柱。正柱最高,副柱次之,檐柱最矮,形成一个侧向三角形屋脊。柱底用石头作柱础。将各柱连接起来的横木,沿进深方向横置者叫“串”;沿开间方向横置者屋顶为“梁”,下部用来托起楼板的为“枋”。串从上到下有山串、大串和小串等。串和柱穿连起来,构成一个扇架。一幢房屋扇架的多少取决于面阔(即通常讲的房屋的间数或开间数),譬如,一幢房屋面阔五间肯定有六个扇架。

枋有上过堂枋和下过堂枋,分别用来支撑三楼和二楼地板。二层和三层的地板均为木质楼板。在第二层,常根据需要,用木质厢板将室内空间分成若干室。屋顶均盖青瓦,多采用歇山顶,也有采用悬山顶的。

当地一般把建房称为竖房。从我们收集到的祭文来看,造房子与抚养后代、为老人送终同为人生三大事,龙背人对此非常重视。首先是选择地基。地基一般是老房子留下来的原有地基、寨内的空地、寨边上的菜园。如果主家中意的地基不是自己家的,还得与地主商量,要么以地换地,要么用钱购买。其次,还得请一个地理先生,根据主家成员(主要是夫妻)的生辰八字,写出一张“营造日课”(附录)。营造日课相当于一份造房日程表,上面有拟建房屋的朝向,以及建房过程中所有重大事件的开始日期和时辰,日后主家严格按照此表执行。下面对龙背干栏房的建造作一介绍。

1.发墨柱与梁木的砍伐与加工

营造日课上所讲的入山伐木时间指的是上山砍伐发墨柱与梁木的时间。除了村部、学校等公用房屋和不是用来常住的酒坊、碾米房、商店等房屋之外,所有作为家宅的房屋,每一幢房都有一根发墨柱(pengfame)和一根梁木(taiwu)。发墨柱是正堂左侧扇架的后副柱,正好位于神龛的左侧。梁木指架于正堂左右两根正柱之间的主梁,通常位于房屋最高处。造房用的其他木料来源不限,可以购买,也可由主家上山砍伐,唯独发墨柱与梁木必须使用由主家自己在山林里找到的,并在地理先生定好的时刻经过特定砍伐与加工仪式处理的专用木料。

主家在山林中选择发墨柱与梁木的标准是,树要长得粗大直挺,枝繁叶茂,葱绿茂盛,枝叶绝无枯黄之色,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树的长相好看,姿态优美,树形匀称;树蔸周围又生出很多小树崽;周围地形平坦,向阳开阔。所有参加砍树和扛树活动的人均由主家请来。砍树的人必须父母双全,已育有子女,身体健康,品德和口碑好,懂得礼仪。被主家委以砍树之职是被人看重之举。抬树的人也必须父母双全。出发前在主家吃饭,一直到将树抬回来,再到主家吃饭,这整个过程都忌讳讲怪话和不吉利的话。主家一般会杀鸭备酒款待应邀前来砍树和抬树的人。

砍树时,首先砍下三块大木渣,放到一边保存起来。砍伐时要注意树倒地的方向。原则上树倒地的方向要与地理先生推定的房屋朝向一致,因龙背的房屋大多朝东,故一般树朝东倒,并且在树倒地后在树干东侧作一个记号,以便日后加工和安放到房屋中时,使树生长的方向与房屋的方向一致。树倒地时,还要让树干与树蔸藕断丝连地连着。

树倒地后,主家将事先在家里准备好的祭品,包括一个封包(内包一些钱,多为4枚或8枚硬币或铜钱)、米或禾把、茶叶、用红纸缠起来的一叠纸钱以及先前砍下的三大块木渣,一起放进树蔸里,将三柱香插在地上。纸钱和香都不用火点燃。主家祈祷:

我们要用你做发家致富的梁木(发墨柱),你要保住你的蔸蔸,你的崽越多越好,越长越好。山怪,也不要来惊扰我们。

此外,还要将其中一块木渣带回去,日后上梁时将此木渣用红布包起来,放在梁木上。

无论在什么时侯,人都不能从发墨柱或梁木上跨过去,只能从其下面走。为避免有人无意中跨越,一般将搬回来的发墨柱或梁木竖置或吊起来。

加工发墨柱一般在木匠开工干活之初,梁木则多在上梁之前加工;也就是说,对其进行加工的时机,一个是在最初开工时,一个是在最后其他房屋构件均已加工好之后。按规定,木料加工之初要拉墨线。发墨柱与梁木的墨线要当众拉。拉发墨柱靠正堂一侧的墨线时,由主家站在树根一端,用力拉起墨线然后猛地将线松开,使墨线在树干上弹出线痕;拉另一侧的墨线时则由木匠师傅站在树根一端拉线。

墨线是否清楚和平直,是每一个在场的人十分关心的事,因为这关系到主家与木匠的运气与吉凶。主家拉的线决定主家家道的兴旺吉凶与否,木匠拉的线决定了木匠的运气与吉凶。墨线清楚者为吉,不清楚者则不祥。发墨柱之名由此而来。梁木的墨线也同样由主家与木匠师傅拉,只不过主家负责拉梁木下面的墨线,木匠负责拉梁木上面的墨线。拉好墨线的发墨柱和梁木只能由父母双全的木匠加工。

2.动土平整地基和加盖屋瓦

一般地,干栏房可以随地搭建,对地基的要求并不高。但龙背房屋的地基一般加工得很平整。平整地基的工作由全寨合力完成。以L寨为例,不论寨中哪一家需要平整地基,寨上每一家至少要帮一个义务工。帮工时主家提前通知有关人员,各家户一定要在约定好的日期,派一个劳动力(不论男女)自带工具前来帮忙。收工后各人仍回自家就餐,主家不用招待前来帮忙的寨人。

为房屋加盖屋瓦时也同样由全寨人献义务工完成。瓦大多是从外面买来或请外面的泥瓦匠制作烧造的。盖瓦时一般由女性在下面递瓦,男性在屋顶上面摞瓦加盖。笔者曾反复问及是否允许女性上房盖瓦,都得到肯定的回答,但他们又说,由于屋顶较高,比较危险,故实际上女性爬上房顶盖瓦的情况很少。平整地基与盖瓦时忌孕妇到场。

3.木工及其仪礼

除了木料外,龙背的房屋基本上不用其它建筑材料。所以,木匠是房屋的主要建造者。在木匠做工时,还需要一些劳力为木匠打下手。这些劳力大多来自主家家门成员的无偿贡献。建房的程序是首先由木工将主家提供的木料,按照房屋的规格要求全部加工成建筑构件后,再由木工以及主家请来帮忙的家门、亲戚或村邻一起在地基上组装成干栏房屋。木匠工作属有偿劳动,主家需付工钱,并办餐招待。有时,主家的家门或村寨内的朋友替主家把木匠请到自己家中加以款待,以减轻主家的经济压力。

龙背的木匠有师傅与一般匠人之别。一幢房屋一般由一个师傅领着一班匠人干活。师傅除了手艺要好外,还要与主家协商,定好房屋的高、宽、进深,安排房屋各种构件的尺寸,主持造房过程中与木匠有关的各种仪式,并对所造房屋的吉凶与命运负有直接的责任。当地人认为如果房屋造得不好,或尺寸不得法,可能会对造房的木匠造成伤害。

木工工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时刻,营造日课上都有规定。附一中“搭厂堆木”指木工工人开始搭建工场,作开工的准备。“起工架马”指正式开工的时侯。“丈杆木”是一根很长的刻有房屋正柱上串头、枋头高度的竹片。它一般由木匠师傅在征求主家意见后,根据营造法式,参照鲁班尺上各种尺寸的吉凶祸福,定出房屋主要构件的尺寸,如正柱的高度,将其刻画在丈杆木上。丈杆木一般会长期保存,以备将来翻修、改造房屋时拿来再用。

梁木加工好后,就意味着主要的建筑构件均已加工好。这时就开始组装构件。这个任务由主家、家门及木匠共同完成。首先将正柱、前后副柱及前后檐柱用山串、大串与小串穿连起来,形成一个个的扇架。将扇架定好位置后,再用枋和梁将木柱横穿起来,唯独留下梁木到特定时刻才架上去。这就是营造日课上所谓的“扇架柱木入场”。有意思的是,龙背人讲究柱、梁、枋和串在房屋中的放置方向。所有的木柱以及竖置的厢板都必须将树根一端靠地,树尖一端向上,就象树生长时一样。沿进深方向横置的串则必须将树根朝向中柱,而沿开间方向横置的梁则应将树根朝向正堂。

4.上梁与竖房庆典

建房的庆祝仪式与宴席一般在上梁(即上梁木)那一天举行。在当天清晨天还未亮的时候,首先举行“发锤竖柱”仪式。仪式开始时,木匠师傅将红纸贴到正堂中间的四根柱子上(两根正柱和两根后副柱,其中左边的后副柱为发墨柱),然后杀一只公鸡祭锤与柱,将鸡血涂到柱上,并用锤子敲击上述四柱。同时,众家门(男性)一齐用力,将发墨柱所在的扇架抬起又放下。

上梁庆典是整个造房活动的高潮,由架梁木、钉梁布、撒梁粑等仪式构成。这些仪式均由木匠师傅主持,并在仪式中大声地说彩话(吉利话)。首先由众家门(男性)将梁木架到正堂正柱顶端架好,木匠师傅杀公鸡祭梁,并将二块大糍粑(用糯米制成,由外家即给偶者送来或主家自制)放在正堂两个正柱顶端,将四把禾把(由主家准备)扎好,将每把稻穗叉开分成两股架于梁木上。

梁布系红色的长条形布,上面写有诸如“上梁大吉”、“富贵双全”、“阑桂腾芳”之类的吉祥语。梁布多由身体健康的已育妇女缝制。主家自己要制作一块比一般梁布长大一些的梁布,并在此梁布的下面挂三个小袋子,袋子里面装茶叶和五谷。按规定,主家所有成员的外家(给偶者)如父母的外家、自己的外家、同胞的外家、儿女的外家甚至其它本家门成员的外家,都要送一块梁布前来庆贺。值得注意的是,主家的同庚兄弟们也象外家一样送梁布。主家收到的梁布越多越好,越光彩。收到的梁布,在架好梁木后,均由木匠用铜钱或硬币钉在梁木上,其中主家自制的梁布一定要钉在最中间。凡送梁布者一定会同时送梁粑。一块梁布一篮梁粑,除此之外,有的还另外再送谷子或打封包(包人民币)。梁粑系将糯米煮熟后舂烂(由男性完成),再用木模模制(多由女性完成),一般呈圆形,每个重约一两。

收到的梁粑,包括主家自制的梁粑,多由木匠从梁上抛下。抛梁粑时,首先由主家在下面接。木匠在梁上大声问主家:愿不愿意富贵?主家大声应答:愿意。木匠便将梁粑、糍粑、禾把、米和茶叶等向下抛撒;主家则取一条床单或一匹布(不能用毛毯),由四个主家的人(夫妻、父母、儿女均可)各拉一个角,在下面将木匠抛下的物品用床单接住。如此反复进行三次之后,木匠和亲属开始向四下里撒下梁粑,早已等候在一旁的众村邻、亲友便使劲争抢梁粑。抢得越多越吉利,特别是抢得第一块梁粑者被认为是最吉利的。木匠撒梁粑时,每一个篮子都要留下几个梁粑作为回礼。

三、建房仪式分析

在龙背壮语中,房屋与家同用一个词ran表示。在龙背人看来,一个完整的ran既是一幢独立的房屋,同时还必须包括这幢房屋里住着的人(主要包括一对已生育的夫妇和他们尚未生育的小孩,有时还包括这对夫妻中讨偶者的父母)。所以,房屋与人结为一体,他们之间相互构成的关系是非常明显的。房屋与人如此密切地关联着,龙背人自然而然地将竖造房屋与成就做人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仪式与禁忌将成就做人的理想寄寓于竖造房屋的实践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屋的结构与形式成为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实物化表达形式,建房仪式与活动也成了一种建构人与社会的展演活动。

发墨柱与梁木是理解龙背房屋的关键。虽说是造房,但龙背人对此一柱一梁所用之树木的选择就跟相人一样。此树是用来造房子的,所以,在将“树”与“人”关连起来之前,首先还要考察“树”与“屋”,以及“屋”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龙背造房过程中,此“树”即发墨柱与梁木和房屋之间的构成关系是显而见的。发墨柱在房屋中的面向与其在山林中生长的方向一致,使树生长的方向与房屋的朝向统一起来。在竖房过程中对于发墨柱与梁木的种种禁忌及很多仪式都围绕它们来进行,表明发墨柱与梁木是构成房屋的核心,是房屋的象征。

基于这样一种“树”(发墨柱与梁木之树,下同)与房屋的关系,以及前面所述的人与房屋之间的相互构成关系,“树”与人之间的相关性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在“树”、“屋”与“人”三者之间出现了相互构成的关系。在选择用作发墨柱与梁木这一行为中,可以看出,在“树”、屋与人三者之间,龙背人建立起一种隐喻关系,并进行了表达主体的转换与意义的相互投射(如下图所示):

从“树”到房,再到人之间建立的隐喻关系,后者往往成为前者的意义所在,前者又成为后者的具象形式,前者的形式与结构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得要与后者所要表达的意念相合。

所以,通过对前者形式与结构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所表达的价值取向。龙背房屋的核心构件(发墨柱与梁木)是二分的,似乎分别代表了建构家屋或人的两种力量、来源或对家屋的两种诉求。发墨柱与梁木对于整个房屋而言,既是缺一不可的,在结构上却是相互分离的。这意味着建构家屋的两种力量或诉求虽然都不可少,但又是各自独立起作用的。

发墨柱是竖立的,保持着与在山林生长时一样的方向与姿态,似乎更多地与房屋自身生命力或家屋对人的孕育力量有关。而梁木则是横置的,在空间上位于整幢房屋前后左右之正中和最高部位,上面挂着给偶者们送来的以及主家自备的写有祈求吉祥和富贵的红色梁布,用钱币钉梁布,放置象征财富的五谷、茶叶和粮食等等,都表明梁木更多地与后天的财富、运气或家屋的物质孕育力有关。

有生命的东西就会有生老病死,家屋有生命,故家屋也会有衰危和需要改造的时候。当住在家屋里的人感觉到时运不济、灾害病祸接连发生的时候,就有可能归咎于所住的房屋。当地人认为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房屋是祖传的,是按照祖先的生辰八字竖造的,因而有可能与后继者的生辰八字相冲。

解决办法是将原来的梁木取下来,换成一根由房屋的新主人亲自选择的新梁木。换梁木的仪式与禁忌与造新房一样。从伐木到上梁的各个重要时刻都要按地理先生根据主家夫妻生辰八字推定的时刻进行。也同样举行上梁庆典,外家、庚兄弟都要送梁布与梁粑,寨上人也参加庆典并献工盖瓦。发墨柱一般不换。

梁木的可置换性进一步表明了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直接与房屋现有主人(夫妻)相关的力量,也是决定家运兴衰的力量。地理先生推算日期与时辰必须综合考虑夫妻二人的生辰八字,表明这种力量应来自于家屋中夫妻二人的结合。

龙背的木匠们在建房时有一套规矩与禁忌,如某种高度的房屋会对木匠不利,开工时和一些重要的场合要避免讲不吉利的话,要杀鸡举行祭锤仪式等等。

这些规矩与禁忌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木匠所要打造的房屋是一个对于主家而言至关重要的生命体,必须有一套行业伦理来制衡木匠与主家之间关系,以防止木匠为发泄自己的不满而对主家进行恶意报复,或防止木匠在工作上疏忽大意,不尽职守;同时也使木匠得到主家应有的款待,确保其经济利益。龙背所显示的逻辑是使木匠与主家一道对建构房屋的生命体负责。如果建造了一幢不好的房屋,遭报应的不仅仅是主家,还有建造这幢房屋的木匠。

景颇与载瓦人的建房活动中,男人通过盖屋顶上的茅草将女人酿的滋养人的水酒包藏在其中,以此打造一个男女同体的人/家屋,并将这种以男性劳动对女性所具有生命繁衍力的包藏作为形成家屋/人的孕育力量两个来源之一(何翠萍)。

在龙脊壮族的建房活动中,家屋的男女同体性质主要体现在地理先生在写营造日课时要同时兼顾主家夫妻二人的生辰八字,以及发墨柱与梁木的二分同体等方面。虽然龙背壮族与景颇载瓦房屋一样都是男女同体的,但对待这种二重性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景颇在建房过程中不断强调男女的劳动分工,强调男女的界限与差异。龙背却尽量将男女统合起来,使男女的分工界限变得很模糊。虽然实际上大部分与建房有关的劳动是男人完成的,但他们声称这些活,女人也是可以干的。而一些习惯上由女人干的活,男人也是可以干的。

笔者曾看到一些女人跟男人一起,做着从山上背木头回来之类的重活。而酒一般是女人酿的,但男人也常会从旁帮忙。在上梁庆典中所用的每一种仪礼物品,都包含有男人与女人的贡献。梁布是女人缝制的,但梁布上的字多是男人书写的。梁粑是男人和女人共同制作的,男人将蒸熟的糯饭舂烂,女人则用木模制作。禾把、茶叶等是男人与女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所以,是男女共同创造的财富成就了家屋,龙背家屋的男女同体性建立在对男女二性进行统合的基础上。

对男女的统合与共同劳动财富成为人/家屋孕育力量的重要来源。而这种统合与财富又被全村寨的劳动贡献所包藏,因为每幢房屋所赖以建立的地基是整个村寨为之平整的,每幢房屋最上面的屋瓦是众村邻为之加盖的。每一幢房屋都统合了寨上其他成员的贡献,任何一个家屋都与寨上其它家屋通过劳力交换联结在一起。村寨将每一幢房屋内所拥有一切,包括男女创造的财富、抚养的后代,得到的礼物(外家送来的,本家送来的、朋友送来的),养成的生机与活力,统统都包藏起来,统合起来。所以,在龙背壮族社会,村寨是家屋之上的又一基本的社会统合单位。

参与砍伐、搬运和加工发墨柱与梁木的人,除了对参与者本人的道德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其父母双全。将挑选人选的主要标准指向父母而不是本人,表明父母的生存状况及其拥有的力量对于发墨柱与梁木能否具有力量至为悠关。发墨柱与梁木的力量也就是家屋孕育力量,即创造生命与财富的能力。对于做事者父母状况的强调,意味着家屋的孕育力量与父母有关。具体说来,家屋孕育力量对“父母双全”条件的依赖,隐含了关于孕育主体的两种期待:一,父母与长辈,很可能家屋孕育力量必须依靠长辈的福佑;二,家屋孕育力量的源泉应是男女统合的,缺一不可。

我们已经讨论过寨上人对于家屋建构的重要性。在家屋的建构与上梁庆典中,还有两类人值得注意,这就是外家(讨偶者)和主家的庚兄弟(包括姐妹或朋友,下文同)。主家、庚兄弟与外家在建房庆祝仪礼中的关系表现为一种主家和庚兄弟对外家功能的转换与取代,使外家在仪式中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其转换步骤是:

首先,龙背人希望外家送来梁布与梁粑,来送礼的外家越多越好。梁布与梁粑在此具有特定的含义,可能与外家的孕育力量有关。对外家来礼的期待,表明龙背人在潜意识里还是承认外家来礼对于家屋孕育力量的贡献。

其次,将外家与庚兄弟(姐妹或朋友)相提并论,使庚兄弟的来礼与外家相同。这样,庚兄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取代外家的位置。这对于主家而言,外家的孕育力量就不再是唯一的来源,从而达到了以兄弟(姐妹)取代外家,或将外家降为与同胞同等的地位。

这种转换还意味着将夫妻关系也转变为同胞关系,并大大提升同胞在房屋建构中的作用。龙背人对同胞及家门内的兄弟姐妹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平伦(pilun)。平伦被认为是亲属中关系最为亲近的人。

其次,在龙背的礼物交换规则当中,给偶者(外家)只能送谷子(可用禾把或米替代)之类的粮食,绝不能送酒;而讨偶者只能送酒和肉,绝不会送谷子(禾把或米)。但村邻却既可以送酒,又可以送谷子,到底送何种礼物可由来礼方自己决定。

这意味着村邻可同时扮演给偶者和讨偶者的角色。通过村邻便可获得讨偶者和给偶者的仪礼力量。这说明了村寨在龙背社会建构的重要性,存在着以村寨、地域来统合讨偶者和给偶者的趋向。

最后,主家自己也可准备与外家、庚兄弟来礼一样的物品,而且主家自备的梁布大于其他任何梁布,额外加挂三个小袋,悬挂于梁木中央最显眼的位置,使他人所送礼物处于陪衬的地位。这种突显主家,企图以主家统合外家的做法,进一步降低了外家即给偶者在人观建构中的重要性。

总之,在建房仪礼中,存在着在给偶者、庚兄弟和村邻之间进行角色转换与替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给偶者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平伦、村邻关系统合讨偶者/给偶者关系的社会建构方式。主家自己在建房庆典中以己为主,以他为衬的做法,更是表现出一种欲将他人统合于“己”,从己中建己中的价值取向。这种社会建构方式具有埃灵顿提出的中心型社会的特点,也对应于吉布森指出的同胞的重要性。

附录:营造日课

选择日课 长发其祥

贵造阳宅坐庚山甲向兼申寅丙申丙寅分金坐升十一度向尾四度课宜已酉丑及申子辰赤吉。小满到庚山,小雪到甲向。庚山甲今年大利天帝白露到庚,开门宜放水宜甲方,黄泉煞忌艮方。庚山避忌。

傍阴府忌戊癸二千合化单千无化不忌。天星地曜忌丙午丁日。天、地燥火忌辰戌、丑未时相冲,不冲不忌。日流太岁己酉旬中纳音克山日。李广箭忌卯酉相冲,消灭煞忌丁卯丁酉日。年月日时以上凶神一切避清。

PRS先生提供)

参考文献(略)

[说明]本文转载自郭立新:《打造生命:龙背壮族竖房活动分析》,《广 西民族研究》2004年1期。若有引用或转载,务请说明来源。

有关理解龙脊社会的延伸阅读:

1.荣耀的背后:广西龙脊壮族丧葬仪式分析

2.劳动合作、仪礼交换与社会结群:广西龙脊壮族村落的社群结构分析

3.壮族传统基层社会亲属与结群的若干基本特征

上一篇: 九宫八卦,二十四山方位#易学智慧
下一篇: 陈子性二四山向造塟修方日用事宜藏书(12卷)清康熙二十三刻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