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抢修铁路,廖家湾村民捐出“风水林”3000棵古松木

147小编 100 2025-08-09

在湖南郴州,有一个耳熟能详“半条被子”的故事,也有一个鲜为人知“一块牌匾”的故事,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都体现出党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7月28日,由湖南省委网信办和中国铁路广州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发现最美铁路·揭秘百年粤汉铁路”活动中,记者来到了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廖家湾村廖氏宗祠。

在廖氏宗祠,一块“功在人民”匾额庄严地挂在宗祠大堂上方。这块匾额已珍藏70余年,落款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衡阳铁路管理局敬赠”。宗祠里一张翻拍的老照片上,廖氏族人欣然而坐,照片上题有“廖家湾全体村民捐献木材支援抢修粤汉铁路有功受奖纪念,公元1950.2.19”字样。

廖家湾村廖氏宗亲理事会会长廖月恒说:“这是廖家湾村帮助铁道兵抢修粤汉铁路,支援解放战争的历史见证。”他向发现团成员讲述了这块牌匾背后的故事。

1949年国民党军队溃败时,对粤汉铁路进行了疯狂破坏,全线有38座桥梁被炸毁,仅湖南境内就有14座桥梁被炸毁,致使粤汉铁路完全中断,其中郴州境内漳河、小溪等桥梁损毁特别严重。中央军委铁道部要求“务必于年底前京粤路线直接通车,及时供应解放大军。”

抢修中遇到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缺乏木材,廖家湾村村民在村长、族长廖汉章的带领下,主动捐献出村子后龙山上的3000棵古松树。

当时,后龙山有数百年祖遗的180多亩古松树,枝繁叶茂,树冠遮天蔽日,大的古树要4个人合抱。族人曾立下规矩,这是廖家的风水林,任何人不准破坏这片祖辈们留下的树。村里还建造了一间简易房,专门安排人守山。

然而,就是把古树林看得如此重要的廖家湾村民,为了及时抢通铁路支持新中国解放事业,一致同意捐献出后龙山上的3000多棵参天古树,用作抢修桥梁的原材料。

村里还组织70多人参加砍伐和运输工作,附近的村民也赶来帮忙。那段时间,廖家湾的山间小道上,到处可见抢修铁路的运输队伍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在沿线群众的支持下,铁道兵团战士和铁路职工日夜奋战,提前抢通粤汉铁路,有力支援了解放战争。铁道兵团前进指挥所副司令员、衡阳铁路管理局局长郭维城闻知,亲笔题写了“功在人民”匾额赠与廖家湾村群众。

“我当时十三岁,每天都跟村里人去抬树。一次160多斤,四个人一起推车。一个来回有十五六公里,两个小时。早上七点抬一趟,中午抬一趟,下午抬一趟。抬了一个月。”廖发运今年已经85岁,他和记者回忆起这段往事。参与村里树木运输工作时他还是个青少年。

廖家湾后龙山,一棵老枫树还伫立在这里。枫木不适合做轨道,这棵老枫树见证了廖家湾村民捐赠古松木抢修铁路的故事。“我们正在规划,在这里再种一片松林。”廖月恒说。

潇湘晨报记者李姝 通讯员徐勤

上一篇: 坟地土壤色泽玄机,现黑斑处速迁葬,否则五年人丁凋零!
下一篇: 堂屋避开“穿堂风”,中宫聚气家运通!农村风水每日一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