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你的脸就是你的风水,提升自己的运气,狠狠记住!守相
192 2025-08-18
最近收到很多体质较弱的朋友私信,问我为什么明明已经在调养身体,但总是感觉精力不济,体质没有明显改善。其中一位朋友小林说,她每天保温杯里泡枸杞,定时吃补品,却依然容易感冒、疲惫,甚至比以前更差。
其实,这不是补养方法的问题,而是你的能量场正在被某些地方严重消耗和污染。身弱之人就像一个能量储备不足的电池,需要格外注意避开那些会快速耗尽你仅有能量的地方。
《黄帝内经》中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句古老的智慧告诉我们,体质虚弱的人,正气不足,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身弱之人的能量场如同没有防护罩的花朵,稍有不慎就会被外界环境中的负面能量侵袭。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环境的敏感度因人而异,体质较弱的人对环境中的能量场变化的感知能力可高达常人的3倍,而抵抗力却只有常人的65%。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地方对普通人无害,对身弱之人却是能量”黑洞”。
我的一位朋友曾是知名企业高管,因长期作息不规律而导致体质下降。她发现,自从身体变弱后,去某些场所就会明显感到疲惫、头痛,甚至需要几天才能恢复。后来她严格避开这些地方,半年后体质明显改善。
1. 人员密集的地下空间
地下商场、地铁站、地下停车场这类封闭且人流密集的地下空间,是身弱之人的第一大禁地。中医理论认为,这类地方阳气不足、湿气重,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现代建筑学研究也证实,地下空间的空气循环系统往往不如地上建筑完善,氧气含量平均低15%,同时还聚集着大量人群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微生物。
对身弱之人来说,在地下空间待一小时,可能消耗相当于地面活动三小时的能量。
2. 医院的特定区域
虽然医院是治病的地方,但对于身弱之人来说,急诊室、肿瘤科、传染病区等特定区域却是需要尽量避开的。这些地方聚集了大量带有疾病能量场的人群,而身弱之人的能量防护屏障较弱,容易被这些负面能量影响。
美国一项关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调查显示,免疫力较弱的人在这些区域停留时间每增加30分钟,感染风险就会提高22%。
若必须去医院,请记得戴口罩,减少不必要的触碰,回家后立即更换衣物并洗手。
3. 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屋
古人云:“宅不可久空”。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屋,能量流动停滞,容易聚集阴湿之气。现代环境学研究表明,这类空间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霉菌等有害微生物含量可能是正常居住环境的5-8倍。
我曾接触过一位客户,她在长期空置的老房子里住了三天,结果引发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和持续低烧,这就是典型的能量场受损导致的身体防御系统崩溃。
身弱之人若必须进入长期空置的房屋,应先开窗通风至少30分钟,最好在阳光充足的时段进入。
4. 坟墓、殡仪馆等阴气重的场所
从能量学角度看,这类场所阴气过重,与生命能量相对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学认为,这些地方的能量场与活人,特别是体弱者的能量场极不协调。
量子物理学家发现,人体能量场在不同环境中会发生波动,在这类场所,人体能量场的频率会降低约23%,而身体虚弱者可能降低高达40%,导致精神萎靡、情绪低落。
如果因为特殊原因必须前往,建议在离开后立即进行能量清理:可以洗个热水澡,或者在阳光下站立15分钟,帮助恢复能量场的平衡。
5. 长期负面情绪聚集的环境
这种环境包括但不限于:经常有人争吵的家庭、充满压力和内耗的办公室、过度竞争的场所等。心理学研究表明,负面情绪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特别是对敏感的身弱之人。
荷兰一项关于”情绪传染”的研究发现,在高压环境中工作的体质弱者,其压力激素水平平均比普通人高出37%,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显著。
身弱之人在这类环境中每多待一天,恢复所需的时间就会增加三天。
第一步:能量防护墙构建
出门前可以进行”光能量冥想”,想象阳光包裹全身形成保护罩,持续3分钟
穿着自然材质的衣物,尤其是内层最好选择100%棉质或真丝面料,它们能有效阻隔外界杂乱能量
随身携带一些有助于增强个人能量场的天然晶石,如黑碧玺或黑曜石,可以做成手链佩戴
第二步:能量场及时清理
每天回家后立即更换衣物,最好能冲个温水澡,冲走一天积累的负面能量
每晚睡前用高品质的喜马拉雅盐泡脚15分钟,能迅速中和一天吸收的负面能量
定期进行家居空间净化,可以使用纯天然的白鼠尾草熏香,每周至少一次
第三步:能量场持续强化
每天确保至少30分钟的户外阳光浴,最好是在上午10点或下午4点左右
建立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增强自身能量场的稳定性
每周安排一天完全远离电子设备和嘈杂环境,给能量场一个彻底恢复的机会
也许有人会说,这么多讲究,生活岂不是太复杂了?其实不然,对身弱之人来说,了解并尊重能量规律,恰恰是简化生活的智慧。
当你开始注意避开这些能量黑洞,你会发现自己不再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去”补”,因为你不再被无形地”漏”。
记住,对身弱之人而言,不是所有空间都值得你踏足,有时候,最好的保养不是添加什么,而是远离什么。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