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的玄学真是妙不可言!网友的分享让我大开眼界
144 2025-08-16
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部属211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自定)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有的大学排行榜上,它能进入全国前50,有的榜单却排在80多名。全国有接近3000所大学,合工大的排名算是很高的了。
就是这么一所高水平大学,近年来却是负面新闻不少:校长被副校长举报、辅导员从学生处牟利、4年内7位著名学者被挖走。很多网友惊呼:这所名校怎么了?今天缪老师就聊聊这件事。
1960年,全国有64所重点大学,其中32所是工科院校,这32所院校中,既有现在超一流的清华大学,也有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85名校的名字,合肥工业大学同样位列其中。
看上图中的院校排列顺序,合肥工业大学可是排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之前的。
1995年12月,211工程大学第一批名单确立,全国15所大学入围,名单中没有合肥工业大学的名字,我将之评价为“正常”;1996年12月,第一批名单追加了80所大学,名单中依然没有合肥工业大学的名字,我将之评价为“意外”;2005年,第二批共12所大学入围211工程,合肥工业大学终于入选,我将之评价为“不容易”。
二、如今的落寞
你以为入选211比较晚,就能代表合肥工业大学的沉沦?绝非如此!实际上,2006年和2007年,合工大连续两年拿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可是很多排名更高的学校没有做到的。不过,风水轮流转,辉煌注定不能永恒,接下来咱们看看合工大近些年的风波吧。
2006年,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的朱大勇教授由解放军理工大学调入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升任学校副校长,同年担任宣城校区的负责人。2016年8月3日,他实名写出举报信,举报合工大校长梁樑弄虚作假。
中国人的文化是含蓄而内敛的,在大学这个圈子里,副校长公开站出来“手撕校长”的事件屈指可数。这件事是怎么收场的呢?朱大勇在2018年出走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当时是独立学院,现在是公办大学,更名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在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做了一名普通的教授。
高层次大学开设异地校区,在当年是风靡一时的时髦之举。梁校长到任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拆分部分专业,减少宣城校区招生等举措(绝大多数学校的异地校区都是逐渐增加招生)引发了不少争议。
2020年,合肥工业大学一位名叫瞿浩的辅导员,又一次让合肥工业大学的名字上了热搜。学生想入党,就要给他钱;学生想评奖评优,也要给他钱;学生拿了奖学金,要跟他分成;学生毕业后需要邮寄材料,给他高额邮寄费。这位瞿浩老师有没有被学校处理呢?有的!学校责令他退还“不义之财”。然后呢?没有然后了(也有传言说其被“双开”,但仅限“疑似”)。
2021年年初,合肥工业大学被“统计”带上热搜。据可靠资料显示,最近4年,有7位院长或副院长从合肥工业大学离开,加盟其他大学,名单看下图。7位中有6位,带着“长江”或者“杰青”的光环。什么是杰青,什么是长江,缪老师用短短两句话说明一下。
这么说吧,你先读完博士(最好具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回国后拿到经费开始做项目,启动实验室。此后拿到大项目(千万级别以上),项目结束后申请到杰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此后拿到国家重大项目并顺利结题,这时候才有机会评上长江(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然后继续努力十几年,做出了业内普遍认可的重大成果,也许有机会获评院士。
说到这儿,你肯定能体会到,流失掉的这些院长,可不是普通的院长,他们都是学术之路上的成功者,影响力和话语权十足。2018年,学校官网上列出了7位杰青,此后走了5人,2019年新增2人。学校的人才不是纯流出,而是有进有出,但整体上看是出多进少。
大学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职场,流动性比起社会上绝大多数行业来,都要差很多。4年内走了7位院长,流失速度的确很快。被挖走的7人当中,2人去深圳,2人去山东,1人去天津,1人留安徽,2人去湖北。谢康从部属211去了枣庄学院这所二本招生的省属院校,更是引发了一番热议。
依我看,流失人才固然可惜,但未必一定是坏事。现任梁校长是有魄力的,想做大事。想做大事,就必须要承受疼痛。流失人才这件事,要再过10年才能给出公正的评判。但咱们还是可以分析一下流失的原因。
人才流失的原因,无外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是人才们心里的想法和感受,外因是学校内外的环境和条件。
说句实在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挥斥方遒,也可以做个邻家大哥把这些人才当成自己的发小,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合工大地处安徽合肥,合肥是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安徽省内的老大,但他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很难跟深圳、天津、武汉甚至青岛相比。
合工大虽然是部属院校,但学校的经费和条件实在说不上好,当你面对着2倍的薪酬,你可能会不忍放弃现在的工作。但当你面对着3-5倍的待遇,考虑到自己的家庭、孩子的教育,你很难不动心吧?
合工大的内部存在问题吗?我认为,一定有!听一听学生们的呼声吧,关于“官僚”的吐槽在近些年没有停止过。行政体系的效率为人诟病,高端人才的待遇得不到保障,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需要正视,也需要改革。
合工大衰败了吗?我觉得不能轻易盖棺定论。虽然它的发展没有像很多人预期的那么好,但也不至于像很多人想的那么差。未来的发展,除了努力进行内部改革,尝试构建更好的教学和行政管理体系,加强产学研的良性循环,还需要想方设法从外部找资源、找资金,支撑学校的建设发展。
你认为合工大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内因还是外因造成的呢?你认为在下一次双一流评选和第五次学科评估中,合肥工业大学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呢?来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