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画有讲究,两挂三不挂”,挂画应该怎么选?看看你家挂没挂错
61 2025-08-22
最近回农村老家,发现邻居张大爷把院子里那棵30年的老杨树砍了。
我问他为啥,他直摆手:“老话说‘院中有3树,家穷难致富’,这树再大也不能留!” 这话听得我一愣——种树不就是图个凉快、好看?咋还能和“穷富”扯上关系?
跟着张大爷转了转村里,又翻了翻老辈人的讲究,这才明白:院子种树真不是随便挖个坑就行,有些树看着普通,背后的门道可深着呢!
首先得说“太高大的树”。张大爷砍的老杨树,就是典型例子。这树长到20多米高,树冠能把半院子都罩住,夏天是凉快了,可家里窗户一年到头见不着太阳。“你看我家北屋,墙皮都霉了,医生说就是太潮闹的。”张大爷指着墙根的黑斑直叹气。参考老辈人的说法,早年农村院子要晒稻谷、晾玉米,大树一挡光,粮食晒不干容易发霉;现在虽然不晒粮了,但室内采光差、通风不好,湿气重了人容易生病,日子过得拧巴,可不就“难致富”?
更别说杨树、柳树这些大树根须发达,能把地基都拱裂——我们村王婶家院墙去年塌了半面,挖开一看,树根把砖缝都撑破了。
第二类是“枯萎的树”。村头李奶奶家院角有棵半死不活的老桑树,枯枝上挂着几片黄叶,看着就让人心里发堵。“我孙子说这树有‘年代感’,可我看着就难受——好好的树都活不成,家里能顺吗?”李奶奶的话戳中了关键:枯萎的树自带“衰败感”,尤其老一辈人讲究“生机”,院子里没点鲜活劲儿,日子过着都没盼头。更现实的是,枯萎的树容易招虫,去年李奶奶家的月季全被虫啃秃了,后来才发现是桑树的枯枝里藏着虫卵。老话说“院有枯树,家无吉相”,其实是提醒我们:该断则断,别让“半死不活”的东西拖了生活的后腿。
最让人纠结的是“寓意不好的树”。比如桑树,因为“桑”和“丧”同音,村里几乎没人敢种;槐树更玄乎,“槐”字拆成“木”和“鬼”,老一辈说“槐木进院,鬼气不散”;还有杨树,风一吹叶子“哗啦啦”响,被叫做“鬼拍手”,大半夜听着怪渗人的。这些说法听起来迷信,可细想也有道理——谁愿意一出门就看见“丧”字?谁愿意半夜被“拍手声”吓醒?心理暗示这东西,说虚也实:院子里种棵石榴树,红花开得热闹,果子结得像小灯笼,看着就喜庆;种棵桑树,哪怕果子再甜,总有人嘀咕“出门见丧”,日子过得拧巴,哪来的好心态拼事业?
有人说,这些讲究都是“封建迷信”,可仔细琢磨,哪条不带着过日子的智慧?就说“太高大的树”,现代建筑学家早验证过:庭院树木高度最好不超过屋檐,否则会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长期住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人容易抑郁、免疫力下降;“枯萎的树”更简单——病虫害会传染,枯枝砸伤人的新闻每年都有,及时清理本来就是常识;至于“寓意不好的树”,心理学里有个“环境暗示效应”:院子里种象征吉祥的树,人看着心情好,做事更有动力;种让人犯嘀咕的树,心里总膈应着,干啥都提不起劲。
村里的年轻人也在悄悄“妥协”。前两年,95后小伙阿强非说“迷信不可信”,在院子里种了棵桑树,结果他奶奶来住了三天就闹着回家:“一开门就看见‘丧’,我这把老骨头可受不住。”阿强没办法,只能把桑树移到了村外。他苦笑:“以前觉得老人迂腐,现在才明白,这些讲究不是为了‘镇邪’,是为了让一家人住着舒服、心里踏实。”
既然“3种树”不能种,那种啥好?村里的“明白人”早就给出了答案:石榴树、紫薇树、桂花树,几乎家家院子里都有。
石榴树最讨喜。
春天开红花,夏天结绿果,秋天挂着红灯笼似的石榴,掰开全是红籽儿,老辈人说这是“多子多福”;年轻人喜欢它“皮实”,耐旱耐晒,不用咋伺候。阿强把桑树移走后,就种了棵石榴树,去年结了20多个果,他拍了照片发朋友圈:“这树比桑树强多了,果子甜,看着还喜庆!”
紫薇树被叫做“百日红”,从夏天开到秋天,花团锦簇的。老辈人说“家有紫薇花,富贵又荣华”,其实是因为它花期长,院子里一整年都有颜色;现代人喜欢它“干净”,叶子光滑不爱招虫,掉在地上一扫就净,比杨树省心多了。
桂花树更绝。
“八月桂花香”,风一吹满院都是甜丝丝的味儿,老话说“门前栽桂花,贵人占门内”,其实是因为桂花寓意“富贵”,家里有考生的,老人总爱说“等你考上大学,咱家桂花开得更旺”——这哪是树?分明是全家人的“精神寄托”。
从张大爷砍杨树,到阿强种石榴,这些年村里的院子变了样:没了遮天蔽日的老树,没了让人犯嘀咕的“忌讳树”,取而代之的是红红火火的石榴、香香甜甜的桂花。老祖宗的话不是“死规矩”,而是一辈辈人总结的“过日子的智慧”——种对了树,院子才是家的“脸面”,日子才能越过越旺。
下次回村,我打算在自家小院也种棵石榴树。
不为别的,就图个“多子多福”的好彩头——毕竟,日子过得顺不顺,先从院子里的那抹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