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东高西低之过犹不及#风水玄学
86 2025-08-22
(码字不易,请勿搬运,全网维权!)
后台总有父母留言,倾诉自己的烦恼:
“我家孩子干啥啥不行,说他两句就顶嘴,真是快被气死了,怎么就生了这么个不争气的?”
有句话,说得特别扎心:
“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父母的八个字:我真对你太失望了。”
养育孩子久了,才渐渐懂得,孩子将来能走多远,过得好不好,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他有多聪明,而是取决于父母的言语。
很多孩子之所以变得叛逆、平庸,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如此,而是父母的言语在一步步消耗他们。
毕竟,有的话能点亮孩子,给他自信和力量;有的话却像一把尖刀,让他遍体鳞伤。
任何打压孩子的言语,都是在败坏整个家的运气。
01
戒掉贬低的言语,才能守护孩子的自信。
朋友丽丽讲过自己的经历。
她儿子数学成绩不好,每次考试都在及格线徘徊。
她一看到成绩单就火冒三丈,总忍不住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数落:“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蛋,脑子一点不开窍!”
之后的日子里,儿子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差,甚至开始逃避写作业。
丽丽念及孩子的未来,只能强压怒火。
可她逐渐发现,孩子不仅成绩差,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内向、自卑。
后来,一位老师点醒她:“你总说他笨,他就会真的以为自己笨。”
见状,丽丽干脆彻底改变了说话的方式。
孩子哪怕只有一丁点进步,她都真诚地鼓励。没了妈妈的贬低,孩子的状态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成绩也慢慢赶了上来。
阿德勒说:“被鼓励的人,更有勇气面对生活的难题。”
父母一旦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孩子便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最终活成你口中的那个样子。
让你失望的孩子,也许正是你一手“骂”出来的。
众所周知,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曾被老师断言“智力低下,无法成才”。
他的母亲南希看到老师的评语后,没有选择责骂和嫌弃。
她把爱迪生拉到身边,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老师说你是个天才,学校的知识已经教不了你了,妈妈来亲自教你。”
正是母亲这句善意的“谎言”,像一束光,照亮了爱迪生的童年。
南希没有一句贬低,全是接纳和鼓励,最终成就了一代“发明大王”。
作家桐华说:“我们都希望被爱、被肯定、被鼓励,不希望被嫌弃、被打击、被放弃,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倘若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肆意贬低,只会是整个家庭不幸的开始。
收起伤人的话,你才能守护好孩子的自信,为一个家积攒福气。
02
停止无谓的比较,才能看见孩子的闪光。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讲过一个故事。
她的一位来访者,从小就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
父母总拿她和邻居家的女孩比,比成绩、比才艺、比性格。
她无论多努力,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比不上那个女孩。
久而久之,她变得极度不自信,成年后一事无成,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她索性眼不见心不烦,与父母断绝了来往。
没想到,离开那个充满比较的环境后,她反而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事业竟慢慢有了起色。
很多时候,父母口中的“别人家孩子”,本质上是对自己孩子的不接纳。
当你的孩子总被比较,就会变得焦虑迷茫,看不见自己的价值。
只有停止这种比较,你才有机会发现他真正的天赋。
前两天,重温了导演李安的故事,感触颇深。
李安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中学校长,对他寄予厚望。
可他偏偏不爱读书,两次高考落榜,是父亲眼中“不争气”的儿子。
父亲希望他能复读,走一条安稳的人生路。
可李安却坚持要去读艺专,学习他热爱的电影。
父亲虽然极度失望,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尊重,没有再拿他和别的孩子比较,更没有强行扭转他的道路。
正是这份不比较、不干涉的爱,给了李安追梦的底气。
在自己的努力下,李安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奥斯卡金像奖导演。
很喜欢这样一段话: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时区,玫瑰自有玫瑰的芬芳,松柏自有松柏的挺拔。”
让你“丢人”的孩子,可能只是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
不管再怎么拿他和别人比,依然无法改变他的天性,反而会让他痛苦不堪。
停止无谓的比较,你才能静待花开,看到那个独一无二的他。
03
放下自己的面子,才能接纳孩子的平凡。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你们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执行教育。
很多父母常把孩子当成自己“面子”的延伸,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跟这种父母相处,孩子迟早会活成一个提线木偶,失去自己的灵魂。
谁让你觉得丢脸,你就该反思谁。
电视剧《小欢喜》里的英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她的妈妈宋倩,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
她不允许英子有任何自己的想法,一切都必须按照她的规划来,考上清华北大,为自己“挣面子”。
英子每次和她相处,都感到窒息。
时间一长,英子变得抑郁,甚至想要跳海自杀。
后来,宋倩终于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女儿不听话。
于是,她放下了自己的执念和面子,支持女儿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从那以后,母女关系才逐渐破冰,英子也重新找回了笑容。
作家周国平说过:一份坏的亲子关系,不仅消耗孩子的能量,还会把他的生命力、他的动力、他对世界的热情都一点点耗尽。
好的关系是滋养,而不是满足你的虚荣。
当你从“为你好”的控制中解脱出来,便能重新看见孩子的珍贵。
只有放下了自己的面子,你才可以真正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让家庭重获新生。
有人说:
“父母的嘴,决定了家的温度,也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命运。”
人这一生,最不该嫌弃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那些不完美的小孩,不需要过多的说教,他们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只有充满肯定和鼓励的家庭,才能养出内心富足的孩子。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