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典风水理论发展演化历程概述

147小编 140 2025-08-22

本人查阅古代各种易经风水典籍,剖析唐代风水大师(国师)邱延翰及宋代风水大师(国师)吴景鸾上书皇帝的奏章,理清了中国古代风水学基础理论的发展演化路径,现将中国古代风水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做如下概述。

一.伏羲氏画八卦:创立了先天八卦之象,八卦之方,此乃阴阳理气之源头;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太阴、少阳、太阳、少阴),四象生先天八卦的卦序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它反映了宇宙形成的初始状态和自然现象的规律。先天八卦的排列有着特定的结构和原理: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兑东南,艮西北,这种排列方式体现了阴阳相对、阴阳互根的哲学思想。北宋著名易学大师邵雍之前没有先后天八卦之分,邵雍在《梅花易数》中将八卦分为两种:一种是“天地定位”的为先天八卦,“帝出乎震”的文王八卦为后天八卦,在具体运用时以先天八卦为体-对待之数,后天八卦为用-流行之气。

二.罗经与干支的创立:伏羲氏命大挠氏创立了罗经(盘)与天干地支,在伏羲的基础上,将八卦与干支结合关联,同时初步创立了探究天地之气的罗经(盘)。

三.明光大照图:司马大士撰写了《明光大照图》,初步提出了风水的阴阳思想。

四.《青囊海角经》的出现:至中古时期九天玄女授赤松子(神仙)《海角经》,《青囊海角经》是风水理论的圣经;《海角经》共分为不部分:上三卷明天道六气生化之机理;中三卷述人道性命之源,以阴阳五行的思想探究人类生命的本源和规律;下三卷发阴阳地理之妙-山川、河流静态及动态上的阴阳识别、生化及相互影响,及干支时空和卦理上的阴阳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以应阳九三三之数。

五.《河图》的出现: 河图也被称为“幻方”“魔方”“纵横图”,传说为上古时期的伏羲在龙马身上发现的图案。相传上古时代,一条龙马出现在通天界的黄河中,其背上布满图案,伏羲将图案临摹下来,依据此图创制了八卦,之后又从八卦衍生出六十四卦,因此河图被视作“天生神物,圣人则之”。《河图》由黑白点组成,以特定排列象征着易学中的阴阳、五行和四象。其形状象征天地四方,黑点与白圈表示阴阳,也象征着物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此外,它还囊括着物质之间的联系,以及系统或事件组合、物质演变或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等。

六.《洛书》的出现:继而夏后氏,遇神人出洛书,于是随山濬川,分别九州,以应九宫之位,夏后氏大禹治水时得到上天赐予的神奇《洛书》,《洛书》蕴含了天地万物运行规律之象数;《洛书》阐述了天道之气的阴阳及吉凶在时空上的运行规律,充分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后续“三元风水”及“玄空风水”的创立奠定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影响的逻辑理论依据。

七.《青囊海角经》的传承:秦汉时期有位姓金的先生得到赤松子《青囊海角经》真传,后来金先生又传之黄石公,黄石公又传给张子房(张良),而后就失传了。

八.郭璞写《葬书》:而后至东晋初年,东海边有个葛老仙在金华山的石屋的玉匣中得到了《海角经》;郭璞听闻后前往拜葛老仙为师,并将青囊之书传授给郭景纯(郭璞),从此郭璞悉心研读地理之学,深蕴天地阴阳理气之道,并且所学之理论一一验之皆准确应验;于是郭璞就著《葬书》三卷,并将该风水经典之作传之后世;该书市古代风水奠基之作,最先提出风水这一概念,并系统性阐述了风水的基础理论,共分为五大理论点:一是乘“生气”论,二是“藏风得水”论,三是“形势”论,四是“四神砂”论,五是“土质”论。

九.邱延翰写《天机书》和《理气天机》两部风水理气理论著作:唐朝风水大师邱延翰在泰山采药时,在石屋中偶遇仙道太乙真人,并将《青囊海角经》的下三卷(论述地理阴阳与阳九三三数的篇章)传授之,便学会了地理理气之术,推演九九三三之数,深悟地理阴阳之气的运行之规律;师承了《天机书》和《理气天机》两部风水学著作,书共有十章,分为三卷,上卷明太极象数之源-太极生数,数乃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则生象,即宇宙万物现象生成和变化的规律;中卷推太阴纳甲天星隐微之旨-推演太阴(月亮)的八卦与天干及二十八天星的细微变化情况来探究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下卷发仰观俯察远求近取之机。后来邱延翰将其理论及经验写入了《理气心印》,抄写后命名为《偷天玄机》献给了唐玄宗,该书分为内传和外传,外传已失传,内传以河图、洛书、九星、九宫八卦及二十八天星等风水基础理论为框架;共分为九篇:太极篇、河图篇、洛书篇、伏羲先天八卦篇、文王后天八卦篇、纳甲篇、天星四垣篇、九星篇、仰观天文篇;《理气心印》为理气风水学中的圣经,为理气风水的经典之作,后世诸多风水之法皆发源于此,进而演化出很多风水派系,如:三合、三元、玄空及天星等风水派系的理气理论皆源于此作。

十.风水大师杨筠松获得风水理气经典《国内天机书》:唐玄宗将邱延翰所献之书视如珍宝,秘密封之于玉匣金函之中,藏之内库,视为国宝。然而朝廷担心民间再有高人懂得其堪舆地理之术,特诏一行和尚编写一部假的风水理气之作,取名为《铜函经》,此书以假乱其真,专门以五行为纲,其变卦之法全部倒装生旺之势,反用休囚之气;从此以后二百多年,不再发现知有真版。唐僖宗未年,黄巢义军攻入长安,宫廷内库失守,掌管钦天监的杨益(杨筠松)在翰林院的库中发现有玉函篆文名叫《国内天机书》的风水理气大作,认真研读后即确定为唐玄宗年间邱延翰先给皇帝的风水原著,因而得之;后来杨益将此书传给他的徒弟曾文辿,再后来华山隐陈士希夷从曾文辿那里得到了《国内天机书》,钻研透之后,在风水堪舆实践中屡试屡准;再后来就没听说过此人了,吴景鸾时在小时候就听说其祖母张氏藏有此书,后来他祖母将书传授给他,吴景鸾认真研读、拜师学习书中理论,惨投了《国内天机书》之理论。宋仁宗下诏选拔精通地理风水阴阳家,当地学官推荐吴景鸾进京应试,通过应试授司天监正职,皇帝命其传授并注解《天机书》及《理气心印经》两部风水理气的古著作。

以上简要阐述了中国古代风水基础理论的演化发展历程,唐末以前风水术只服务于帝王将相,普通老百姓无法触及风水学;自唐末风水大师杨筠松之后,风水学才开始在民间传播,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并在其口传心授及著书立说的推动下,中国古代风水学得到快速发展,后来经过宋、明两朝发展出了多个主要派系,如:三合、三元、玄空、金锁玉关、天星等主要派系。

上一篇: 风水的起源与概念
下一篇: 地理五诀卷二(四)水龙、金龙入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