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堂屋有量不生灾,正屋宽敞出贵人”,老祖宗为啥这样讲?
189 2025-08-22
风水,如果从城市街道设计的角度讲,它其实是在规划城市街道时对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最佳选择,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相应的规划设计措施,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纳福的目的,创造出城市街道的最佳模式。在街道风水中,有金城环抱、金鸡抱卵、飞龙饮水、将军大座等形式。阆中古城正属于“金城环抱”这一类。
金,就是五行中的“金”;城,则隐含“山环水绕”的寓意,历来被引为风水中吉利水形的最佳模式。古哲学家有云:“山主静,水主动,山为阴,水为阳,山水交汇,动静相济,阴阳合和,为情之所钟处,乃以‘山际水而势钟形固内就,水限山而气聚以旁真’”。这里空气清鲜,地灵人杰,龙脉流行于地中的“生气”,可以招来幸福。据《保宁府志》载:“蜀灵地也,巴阆尤著名。”金城环抱自然属于风水宝地,但是人们不呼“金城环抱”,而称“阆苑仙境”,这是为什么呢?
据考证,阆中享有“阆苑仙境”之誉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因避其名李隆基讳改隆州为阆州,隆苑也就改名为阆苑了。《宜和画谱》:“阮郜作仙女图,有瑶池阆苑风景。”以西王母所居之仙境阆苑,来赞美阆中古城,是修辞学上的比喻法,是十分美妙的。《东坡诗》卷二十《次韵赵德麟雪中异梅并饷柑酒三首》中“阆苑千葩映玉宸,人间只有此花新”。以仙境阆苑繁花似锦对比人间万花纷谢唯梅独新。《抱朴子》载,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有趣的是,明嘉靖《保宁府志》记载:“或谓阆苑仙境有五城十二楼,阆中有五城而无十二楼,宋公德之为守,乃建碧玉楼于牙城之西南隅,亦名十二楼,以成阆苑之盛。”可见,阆苑不仅有风景名胜,风雅人士构思之巧更是令人惊叹。清著名文学家王士祯《阆中县二首》有“五城虚梦到,三户有人烟”的佳句,郑日奎《阆中诗》亦有“旧说阆中地,五城十二楼,仙家得幽寄,词客纵冥搜”之辞,杜甫《滕壬亭子二首》:“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这些都是以阆苑仙境比喻阆中城的。
“金城环抱”胜形,自然属于风水宝地。而事实上,这地理形势也为阆中带来了诸多利益。嘉陵江水滋润着这里肥沃的土地,调节其气候,形成良好生态,所以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江边居住生息。据《四川通史》载,先秦时期的巴蜀地区,已经出现了成都、阆中、江州这样的大城市。其交通之利更促成了城市繁荣。“丝盐之利,舟楫之便,可以通四方商贾”。《阆中县志》亦说:“阆城当水路之冲,商贾列肆而居,杂致远方货物色色俱足。然利之厚者,无过于转贩丝布:收本地之丝,载至沙市汉口变卖,随即贩布而归。”由此可见当年阆中之繁华盛况。另外,嘉陵江良好水质也给阆中百姓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城中有九井,城外有九井,皆以“泉眼与江水相通”,而味淡而甘”,“知味者尤称焉”。阆中以井命名的街道很多,比如杨天井、东坛井、油柿井、合璧井等。据《阆中县志》载,中国名醋之一的阆中保宁醋,“酿造者必在城南傍江一带,他处则不佳。”
古代文人对阆中这块风水宝地的赞颂之辞不胜枚举,如杜甫《阆水歌》“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云来飞。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陆游《阆中作》:“邀乐无时冠巴蜀……着意城南看小春”。李献卿《南楼诗》:“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马鞍岭上浑如锦,伞盖门前半是花。”再如陆游《锦屏山谒少陵词》:“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郭如丹青。”
编辑:何琪乐
[摘要]风水,如果从城市街道设计的角度讲,它其实是在规划城市街道时对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最佳选择,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相应的规划设计措施,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纳福的目的,创造出城市街道的最佳模式。在街道风水中,有金城环抱、金鸡抱卵、飞龙饮水、将军大座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