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 “廖半城” 传奇:风水智慧孕育的家族昌盛
龙南 “廖半城” 传奇:风水智慧孕育的家族昌盛
曾祥裕 曾海亮
一、探寻龙南廖氏的神秘面纱

曾祥裕风水团队踏入龙南这片土地,开启寻龙证穴之旅。龙南境内的九连山龙脉气势恢宏,自西南向东北蜿蜒伸展,桃江水浩浩荡荡,一路奔腾与赣江相拥。就在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上,流传着一个令人好奇的说法 ——“廖半城”。
当我们漫步在龙南县城,“廖半城之说” 不绝于耳。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众多廖氏后裔在各界崭露头角,如在医学界、企业界、文艺界有着不俗表现的廖家兴、廖佐芹、廖声俊、廖伟龙、廖丽华、廖民生、廖小凤等人。据 2018 年人口普查资料,龙南县总人口 33.8709 万人,廖、赖、叶等姓氏人口较多,其中廖氏人口数量独占鳌头,“廖半城” 之名当之无愧。
二、溯源:开基祖的远见抉择
据清代《龙南县志》记载,廖姓人口在当时居赖、叶两姓之后,排行第三。然而 “廖半城” 的说法依然盛行,或许是县城中廖氏人口远超他姓,又或许与廖姓族人的卓越能力有关。而廖家之所以人丁兴旺,追根溯源,离不开开基祖的风水智慧。
据龙南廖总介绍,龙南县江东廖氏的开基祖是子盈公。宣德元年(1426 年),子盈公从广东翁源长途跋涉来到龙南江东。此地山水灵秀,明堂开阔,子盈公一眼便认定这是居家耕作的绝佳之地。于是,他毅然决然排除万难,举家迁徙至此。
三、风水的岁月馈赠:家族的繁荣崛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水效应逐渐显现。到了清朝年间,廖子盈的后代已在县城及东南郊区开枝散叶,并且人才济济。清朝江西乡试主考官王天禄在给江东廖氏四修族谱作序时写道:“科第明经登仕者踵相接,青矜胄子且以数百计,亦云盛矣!未尝联集旁族矣。而三百年来丁以万计,椒聊蕃衍硕大且笃矣!” 晚清进士大理寺少卿许受衡(龙南人)在江东廖氏六修族谱序中也提到:“龙南居赣江上游,三五大姓聚族而居,环郭东南隅,纵横十余里,村落栉比,生聚于其中者厥为廖氏…… 邑中有公事,廖氏绅士必与焉。地方有大兴作,廖氏绅耆必为之疏附,否则绩用弗就。盖其时衣冠既盛,而财力又足以济之,故一邑推为望族。”
明清时期,江东廖氏人才辈出,举人、贡生达 108 人,七品以上文官 14 人,历代职授冠带 389 人,其中军功六品以上 59 人。
据龙南县志记载,江东廖氏因功附祀城庙者 44 人。民国期间,在第六修族谱之前,有大学毕业生 7 人,日本留学生 1 人,中学及其他专业学校毕业生 62 人,县级以上行政长官 7 人。
四、名贤辈出:闪耀家族的璀璨之星

江东廖氏的名贤犹如繁星点点,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
清代进士廖运芳(字湘芷,号楚崖)便是其中极为耀眼的一颗。其生平事迹在《龙南县志》中有专门记载。廖运芳的父亲泰濩是庠生,母亲出身徐氏名门,聪慧贤淑,知书达礼,廖运芳自幼深受母亲教诲。传说他自幼颖悟超群,读书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雍正壬子科中举,乾隆壬戌中进士。在任嘉定(今上海市)知县时,他为官清正,断案公正,不畏权贵,不徇私情,任职期间平反多桩冤案,为无辜百姓昭雪,百姓尊称其为 “青天”,还赠送 “公正廉明” 匾额以示褒扬。他重视教育,创办 “应奎书院”,亲自主持讲学。乾隆十七年,他主持纂修《龙南县志》二十六卷,内容涵盖星野、沿革、疆域等多方面,纲目清晰、结构严谨、文笔简练、记事详实,堪称方志佳作。他的《小武当游记》文字优美,令人称赞。
清末民初的廖国仁(字体元)同样令人瞩目。他曾留学日本,先后在日本商科大学和东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留学期间,他加入 “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民国建立后,他曾任国民军第八师军法处长、第十四军秘书长、江西省水利局局长、江西省裕民银行行长等职。晚年,他回到龙南兴办教育,创立龙南唯一的私立中学 —— 文通中学,为家乡培养了众多人才,在当地声誉极高。
此外,宗贤廖国荣(字友兰,号行芳)在民国时期曾任国防部少将人事司长,为家族荣耀再添一笔。
五、 传承与铭记

短暂逗留龙南,对当地姓氏族谱稍作探究,听闻 “廖半城之说” 后展开访谈,并结合历史资料撰写此文,以此纪念龙南之行。龙南廖氏凭借开基祖的风水智慧,历经岁月洗礼,在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繁荣昌盛,名贤辈出,其家族故事成为龙南历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后人不断探寻与铭记 。

龙南 “廖半城” 的传奇,让我们考察后深感其蕴含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和启人深思的意境,回味无穷。
《龙南考察纪事》
九连龙脉桃江涌,廖氏传奇岁月长。
宣德子盈迁胜地,明清贤俊绽荣光。
科名仕宦联翩起,庠序黉门翰墨香。
半城美誉源风水,千载流芳韵绕梁。